閬中歷史故事

  閬中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1

  閬中人文 閬中,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東枕巴山、西倚劍門、雄峙川北,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稱。物華天寶,文化厚重,如一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

  閬中,因閬山四合,閬水紆曲,城在閬山、閬水之中得名。民間相傳,在很久以前,閬中山上有一口大鐘,每當這一口鐘響起,整個閬中就會限於災難之中,就會大難來臨,洪水氾濫,襲擊整個村莊民居,狂風四起,吹垮房屋,猛獸橫行,人民無法安身,死傷無數,人們無不為之受盡苦頭!因此也無人敢去碰這口鐘,一旦鐘響,人們將又要遭此大難,於是人們為了去除這蠻荒之亂,整日燒香祈禱,希望這口鐘永遠都不要再響起來!但事與願違,還是無法阻止山上那口大鐘的再次響起;就這樣,人們就四處尋找解救災難的方法,可是尋遍天涯海角,代代尋找,都沒能找到如何來解決這如同災難性的詛咒!

  直到有一天,王母娘娘回到閬中,剛好遇到嘉陵江河水混沌不清,陰風四起,天色闇然,王母掐指一算,得知明日將是大難之日,為了解救故鄉親人,去除這蠻荒之亂,王母化著道人,找到居住在此的族長,王母同族長說:我已經算出你們明日必有大難,等待明日鐘響之時,你們必遭大難,到時會洪水氾濫,襲擊整個村莊民居,狂風四起,吹垮房屋,猛獸橫行,人民無法安身,如果你們想去除這蠻荒之亂,你們必須要在鐘響之前砸碎山上那口大鐘,可永保你們村莊太平!王母說完後化著一股輕煙消失在空中,族長開始不太相信王母娘娘的話,但是王母在臨走消失時,顯出了原形,說了這樣一句話:爛鍾可去除蠻荒之亂,一定要讓後人記住爛鍾來鎮壓此咒!

  於是,族長組織了村上所有的人,就連小孩子也參與了這次爛鍾之列!但是由於這口鐘太龐大,根本無法將打爛埋起來,更何況是在山頂上,於是經過村上人共同討論後,決定將鍾打爛後沉入江底,讓這口鐘永不再響!族長們聚集了所有的族人,來到山上,讓人們取下這口巨鍾,全民欲將鍾運下山,但只要鍾稍有響動,馬上會風雲忽變,預示大難將至!但此時的人們也顧不了那麼多了,強行把鍾運到了山下,族長預想著這次爛鍾必將大有犧牲,於是安排好婦女小孩回村到每年的避難處!村上的所有的壯士同族長扛著大錘朝巨鐘上面砸去......

  鐘聲一響,頓時間,風雲忽變,洪水四起,狂風大雨傾盆而下,砸鐘的人們親眼看到自己的房屋被衝跨,野獸襲擊村莊,死傷慘重,於是仇恨巨增,用盡所有力氣砸向巨鍾,將巨鍾砸爛,族長於壯士們將巨鍾推入江中,沉入江底,由於壯士同族長已耗盡力氣,已無還生之力,安祥的一起沉入了江底......

  第二天,果然迎來了美好的一個清晨,鳥語花香,和風豔麗!只是人們還沉寂在昨日失去親人的悲痛之中,後來,人們為了讓後人不再有這種災難,就為這個地取名“爛鍾”,以此來鎮壓魔咒,讓人們永遠平安的生活下去!也讓後人記住,嘉陵江下的那口巨大的爛鍾,讓人們不要去打撈,確保人們生活太平!就這樣,爛鐘的名字就這樣出現了!

  後來,由於閬中確實一塊風水寶地,自從沉爛鍾之後,爛鍾出現了很多名人,也被後人看著吉祥之地,名人之福地,故不可再用爛鍾之名,後改為閬中,就是如今的閬中市!

  篇2

  明世宗嘉靖四年***1525***,知府張思聰在錦屏山建立錦屏書院。俯臨嘉陵江,中為藏書樓,御史李東題曰尊道閣。

  嘉靖二十一年***1542***,四川按察司僉事分巡川北道楊瞻續修。神宗萬曆年間,知府周道直遷錦屏書院於城內文廟側射圃舊址。明末錦屏書院毀於兵燹。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知府莊學和重建錦屏書院於東郊古東園遺址,規模巨集大,藏書豐富。講堂齋舍為長方形,齋舍緣圍牆而建,中心為書院主體建築,有大廳、講堂、藏書閣等。中心建築與齋舍之間有曲池及水渠,四面環繞,上跨四座小橋。水自院後山巖滲出,終年不絕,流出院門後作灌溉用。池渠植荷養魚,荷花盛開,清香四溢。山林鬱鬱蔥蔥,觀星臺聳立其中。院外東側有廚房、膳廳、井樓、菜圃、草場等。莊知府親撰楹聯:“六七月間無暑氣,二三更裡有書聲”。

  嘉慶二十四年***1819***,川北兵備道黎學錦,重葺錦屏書院。又開通濟渠提嘉陵江水灌溉農田,於書院門前鑿大池與院內池渠相通,起調節水量作用。

  篇3

  明末清初,保寧***即閬中***發生三次大戰。

  第一次是清順治四年***1647***秋天,清軍首次入川,張獻忠中箭死,清軍佔領保寧、順慶、達州等地。張獻忠餘部歸順南明永曆帝,聯明抗清。這年冬天,明將趙榮貴自龍州率師猛攻保寧,清軍大敗,全軍退出四川,據守漢中。

  第二次是順治八年***1651***,吳三桂率清軍大舉入川,與趙榮貴決戰於保寧。趙榮貴戰死,保寧復為清軍所得。

  第三次是順治九年***1652***,農民起義軍大將劉文秀親率義軍10餘萬,自三臺、鹽亭來與清軍決戰,遭遇伏兵,傷亡慘重,只得率軍南下渝州,赴雲南、貴州投永曆帝闕下。

  

看過的人還:

1.古代歷史名人故事

2.成都到閬中途中導遊詞

3.西安到閬中旅遊攻略

4.三國故事火燒連營

5.國際旅遊日四川免費景點

6.四川省旅遊四月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