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茶文化的範文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中華名族之國粹。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

  茶的濃淡與口味

  一次走進茶座,昂貴的茶資使我想起自家的茶水之廉價。我家中有一隻陶瓷茶壺,大概是很久以前祖輩留下來的,雖不是古董,但也是父親的寶貝。父親喜歡喝茶,記得兒時,家裡沒柴,煮飯都是青柴薰煙,全村人沒有一家捨得喝茶,只有父親不管春夏秋冬,不管晴天還是雨天,都要母親給他準備一壺茶。有時左鄰右舍看不下去說父親幾句,父親就與他們理論:“你們懂得喝茶的情趣嗎?不懂,當然捨不得喝茶,免得浪費柴。”。母親只好順從父親,每次煮飯都蒸一碗開水倒在茶壺裡泡茶,讓父親喝。

  父親喝茶有一個特點;他喝茶就像別人喝烈酒一樣,倒一小盞,放在椅子旁邊的凳子上,人靠在椅子上翹起二郎腿。每喝一口茶之後,就閉目養神一刻。特別是夏天的黃昏,他手裡多了一把扇子,閉眼搖扇,神態悠然自在。我小時候,看父親喝茶那麼神氣,我便抱起杯子牛喝,卻是淡淡的沒有一點滋味。父親看到我牛喝平淡的說:“吃東西不放在嘴裡咀嚼,直吞喉嚨能有味道嗎?”我聽出父親的言外之音,於是,也學著父親喝一小口含在嘴裡,半天也品不出什麼滋味。我說父親是騙人的,其實,他也根本品不出茶的味道,只是故作高深。父親說:“吃東西什麼時候最有味道?”我很快的回答:“當然最餓的時候。”出口之後才知父親想說,喝茶最有味道。

  一個夏天,我在烈日下乾重活,流過很多汗,口渴脣裂。於是,我也學著父親的那種靠在椅子,喝一小口含在嘴裡,閉目養神。此刻,我品出茶是甜的,一種幸福感洋溢在我心田。我感到濃茶的滋味,感到生活的濃縮,原來幸福是在艱辛之後。

  從那以後,以為自己已經學會了品茶。每次喝茶總是要等到口渴才喝,隨著日子的變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天都在幸福中品茶,茶味漸漸變淡,覺得自己根本品不出茶味。淡,是因為平時吃得好,不口渴。生活也一樣,幸福之後是一種平淡。平淡總是最穩、最充實、最美的。以前總想著追求幸福,是因為沒有幸福才追求幸福,有了幸福自然會迴歸平淡。如果上班只為工資,說明還沒有找到幸福的感覺,還是為錢發愁,為錢奔波;如果上班是為了體現自身的價值,不是為了錢而工作,說明他已經生活在幸福中。

  生活就像喝茶的過程,反反覆覆,時而濃得發苦,時而又淡得無味。不管怎樣,茶是要喝的,生活是要過的。茶的濃淡都是一種生活,人生如茶,品味人生的幸福是一杯淡淡茶,越幸福茶味越淡;越艱辛的時候,口最渴的時候,茶味越甜;痛苦的人生,不僅茶的滋味不對口,什麼東西都不是滋味。

  我喜歡在酒後喝茶,在醉熏熏的時候,用茶來清醒自己的大腦。我喜歡在那一片寧靜中品茶,可以讓我獨自靜思。我品著茶,茶也品著我。我、茶、人生都是一個味。

  2

  故鄉的茶

  家鄉人愛喝茶,我們從小到大從不喝白開水和涼水,毫無疑問,茶是好東西,家鄉患結石,腸胃病的人極少。小時候,總聽大人們唱:“咩也咩,喝口煙茶去!格埂”,形容的是以前婦女紡棉花的聲音,其實也是我們那裡以茶待客的一種習慣。

  茶葉是自給自足的,每家每戶都有種植或多或少的茶葉樹。春天茶葉生長茂盛的時節,婦女們就揹著簍,相邀去採茶了。茶葉採回家後,先清洗,然後放在熱鍋裡炒,炒熟後,置於乾淨的門板上,男人洗淨腳後開始踩茶,所謂踩茶,即用力將茶葉中的苦水擠出,同時讓茶葉變成卷卷狀,踩茶的技術非常重要,踩得好的茶,茶水不苦不澀,而且形狀均勻好看。踩好茶後,女人們開始點火燒炕,茶炕都是竹製品,不能直接接觸火光,因此茶葉只是利用柴火產生的熱及煙燻幹,所以家鄉的茶也叫煙茶,薰茶是整個茶葉製作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除了不能起明火,煙也要恰到好處,否則薰出來的茶煙味太重則味不正,太輕則不熟。通常會在薰茶的柴火種新增一些花生殼及稻殼,這樣做出來的茶特別香。

  因了小時養成的習慣,我一直喜歡喝家鄉的茶,每當手中捧著一杯金黃剔透的茶,便會想起遠方的親人。細細品著那醇香的茶水,嚼著那甜甜的茶葉,恍惚回到了生我養老的故鄉!

  3

  茶藝術

  前些時日,思想老化,閒於品茶,不禁對茶產生了許些好感。於是競開始研究起中國茶藝之道來。瞭解到一些關於茶藝的作品以及幾千年的中國茶文化,鑑於其學問的雅緻,加之興趣所至,故亦思得若干茶藝,撰寫成文,以供賞閱。

  有位作家說,人類歷史中的傑出發明中,其能直接有利地幫助我們享受空閒、友誼、社交與談天的,莫過於飲酒、吸菸,飲茶的發明。

  菸酒之道我知之甚少,但於茶藝術卻頗感興趣,且略通一、二。茶錄有云,“其旨歸於色香味,其道歸於精燥潔。”可見自古以來飲茶發民展至今已成為一種文化,且有相當濃厚的學問。而諸種茶文化之中,上茶有禮,品茶有道,泡茶有法為其精髓。

  古有詩云:寒夜客來茶當酒。而以茶待客須講茶禮。有俗成之禮曰:酒滿為敬,茶滿為欺。一般來說,予客上茶不當上滿,滿則不敬。倘若用大茶杯給客人泡飲,還應注意不時給客人加開水以保持茶溫,以讓茶之香氣縈繞不絕。可見茶當品、當慢,貴在雅趣,而酒當飲、當快,貴在豪情。所以,以茶代客是萬萬不宜催促的。

  對於品茶,一般說來宜慢品而不宜豪飲,小茶杯三口一杯,謂之品也。此外喝茶亦需講究氣氛,古人云:“飲茶以客少為貴,客多則喧,喧則雅趣乏也”。嚴格來說,茶有三泡,第一泡如一個十二、三歲的幼女,第二泡如妙齡的十六女郎,而第三泡則如婚後少婦了。一般來說,幼女茶苦澀,提神醒腦;少女茶甘雅,鑑賞家認為此泡的茶最妙;而少婦茶素淡,不可復飲。但實際上,享受“少婦”茶的人仍很多。

  關於泡茶之法,見經卷者諸多,且因茶的製作工序不同而異。在此不一一比較論之,但有一點重點共識:泡茶宜用陶瓷器皿而不宜用銅、鐵、玻璃等器皿。而且茶具的茶垢不宜清洗盡去,因為茶可養生,而垢可養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