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研究意義與簡介

  心理是指人內在符號活動梳理的過程和結果。具體是指生物對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反映心理的表現形式叫做心理現象,包括心理過程和心理特性,人的心理活動都有一個發生,發展,消失的過程。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心理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心理的概念

  心理現象人皆有之,它是宇宙中最複雜的現象之一,從古至今為人們所關注。心理是大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反應,意識是心理髮展的最高層次,只有人才有意識。心理現象又可分為兩大類,即心理過程和人格。認知、情緒情感和意志是以過程的形式存在的,它們都要經歷發生、發展和消失的不同階段,所以屬於心理過程。人格也稱個性,是指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在不同環境中一貫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影響人的外象和行為模式的心理特徵的總和,包括:需要、動機、能力、氣質、性格等。在一定意義上,人格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通過心理過程表現出來的。

  心理的物質基礎

  人的生理影響

  人的心理不是一般物質的運動,而是人的機體,首先是人腦這種以特殊方式組織起來的物質的機能、活動過程或運動。人一旦離開腦就不存在心理活動,無腦的或患有腦缺陷的嬰兒不能發展或不能健全發展心理。人腦的不同區域有相對的分工,各具有不同的作用,某一區域的損傷或病變會招致與之相應的心理活動的紊亂以至喪失。兒童心理的發展非單純決定於卻依存於機體特別是腦的發展。神經細胞的結構和它們之間的聯結,它們的分子組成,以及腦中的各種化學物質,都與特定的心理現象有關。

  客觀反映

  人的機體是一個整體,人腦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心理活動的主要器官。但人腦的活動是與機體的其他部分的活動相互協調,不可分割的。心理活動還與體液有關。人認識世界還有賴於內外感受器官的特異傳入。

  神經衝動。人腦要保持工作狀態也有賴於非特異的傳入神經衝動。喪失了大多數外圍感官的人會長期陷於睡眠狀態。人通過實踐活動不僅認識客觀世界,也改變客觀世界,而心理就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主觀能動反映或反應。人能作用於周圍環境,就是以其主觀見之於客觀的行動過程。這個過程實現的一個前提是心理過程如思維、意向等的內部物質變化。通過肌肉活動而見之於客觀的行動,客觀物質化了的行動才能給客觀環境以影響。常見的行動包括廣大的範圍,都是藉助於人的機體的肌肉活動,諸如發聲、表情、動作,特別是人手的動作等。手既是認識的器官,也是改變物質世界的主要器官。人類機體某一部分的喪失,將導致心理的相應變化。後天聾者漸次變啞;後天盲者關於客觀世界的視覺表象以及截肢者關於被截肢體的表象,都只能存在於一定的時間內。所以,說心理的物質基礎是人的整個機體更合乎邏輯。

  心理的運動規律

  物質的較高階的運動形式包含著比它低階的運動形式,除它本身的規律外也服從於後者的規律。例如,生物現象也遵循如物理、化學等現象的規律,但生物現象並不就是物理或化學現象。心理現象也在一定意義上遵循生理的規律,卻並不因此就是生物現象。

  心理所反映或反應的客觀現實可以相對地區分為兩大方面。一方面是自然事物,另一方面是社會事物。自然事物如星球和宇宙空間,地球上的江、河、湖、海、山嶽和原始森林等。社會事物如同伴、家庭、學校和其他各種人的集體和其中的人與人的關係,以及其他各種屬於文化的事物。這種區分是相對的,自然事物與社會事物之間的關係是密切而複雜的。為人類所認識的自然事物就已經不止具有單純的客觀自然事物的意義。許許多多的自然事物已受到人類或多或少的改造,打上了人類勞動的印記。所以,許多客觀的物質事物對人的作用,除了它的自然的物質力量以外,還依存於甚至決定於它的社會意義。另一方面,社會現象也是以物質運動的形式存在的,社會的各種關係必須通過物質的形式作用於人,制約人的心理。人對自然事物的反映或反應,往往不是針對某一簡單的孤立的事物,而是針對一事物與周圍諸多事物所構成的整體,雖則在特定的條件下有某一個或幾個事物起著主導作用。人作為自然實體的同時又可以作為社會實體,以致反映或反應的是整個的一種社會情境。

  心理的研究意義

  正確地揭示心理現象的規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在理論上,它有助於正確地解釋心理現象的本質和起源。所以,列寧把心理學列為“構成認識論和辯證法的知識領域”的基礎科學之一。同時,心理學提供的科學事實,對一切封建主義,宗教迷信思想是個有力的打擊。幾千年來,由於生產力的低下,科學水平的侷限,精神領域很容易成為宗教迷信的神祕堡壘。即使在科學發展的現代,仍有人甘受巫神之害,相信夢是吉凶的預兆。現代生理學家的研究認為:夢與睡眠時的內外刺激及大腦遺留的痕跡的興奮有關。有些心理學家認為,做夢不是壞事,夢可以重新組合已有的知識,也可以清洗掉不需要留下的痕跡。這些事實可以幫助人們破除迷信,糾正偏見,清洗糊塗觀念。正如列寧所說的:“心理學提供的一些原理已使人們不得不拒絕主觀主義而接受唯物主義。”

  在實踐上,心理學能夠幫助人們運用所揭露的心理規律去預測和控制心理現象的發生和進行,從而為人類不同領域的實際服務,提高活動效率。例如:父母應根據親子關係對情緒的作用培養和發展兒童健康的情緒;教師應根據注意規律組織教學,提高聽課效果;勞動者可以根據噪音對身心的危害,對噪音加以控制,對環境加以改造等等。總之,現代心理學是一門有重要實踐意義的學科,它和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有密切的關係。

心理的研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