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義心理的研究論文

  完美主義是強迫性人格障礙的一種典型行為,而強迫性人格障礙是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一種人格障礙。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大學生完美主義心理傾向研究》

  摘 要:選取安徽師範大學160名大學一年級至四年級的大學生為研究物件,運用Frost多維完美主義量表為研究工具,深入分析了影響當代大學生完美主義心理傾向的各種因素,得出了幾個結論:一是當代大學生具有中等水平的完美主義心理傾向。二是不同背景下的大學生的完美主義心理是有所差別的,有些因素對這種差別沒有影響或影響不大,如性別、是否獨生、父母文化程度等,有些因素對這種差別是有影響的,如年級,低年級同學完美主義心理傾向顯著高於高年級同學。

  關鍵詞:完美主義;大學生;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C919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3-0083-02

  一、文獻綜述

  ***一***完美主義的定義

  完美主義***perfectionism***是一種人格特質,一種對自己具有過高的標準和要求的傾向。即在個性中具有凡事追求盡善盡美的傾向,其核心特徵是自我強加的高標準;自我評價過於依賴成功和成就;較高的自我批評;恐懼失敗[1]。應試教育長久地存在於我國,這種教育背景下,孩子的成長基本都伴隨著以考試為形式的選拔。大學生群體正是經過這種層層選拔而形成的優質人群,完美主義心理在大學生中更加普遍,加之現代社會競爭壓力過大,來自工作、學習、生活的壓力及家長的期望要求現代大學生有著更高心理素質。完美主義心理的研究可以追溯奧地利心理學家Alfred Adler,他認為促使人類不斷改變自己、發展自己的內在動力就是追求完美。Horney***1950***將過分的井然有序和一絲不苟的行為視為完美主義[2]。Horney和Adler的理論觀點為以後的完美主義研究奠定了基礎。Frost***1990***等人認為完美主義是“伴隨著過度批評的自我評價而對工作設定過高標準”。這種過高標準與恐懼失敗相聯絡,恐懼導致迴避行為,而回避行為意味著一個人必須不斷地處於警戒和防禦中,以避開他所恐懼的事物[3]。Barrow和Moore***1983***認為完美主義是認知網路,主要包括期望、對事件的解釋以及對於自己和他人的評估都力求完美。完美主義的特點在於設定的標準不切實際卻又刻板地堅持,把表現結果等同於自我價值[4]。從上述材料可見,對於完美主義的概念至今仍缺乏統一的界定。但是完美主義我們可以總結出其幾個核心的特質。如王敬群***2007***認為完美主義是一個多維結構,是在個性中具有凡事追求善盡美的極致表現傾向的人格特質。王敬群等***2005***指出完美主義具有四個核心特徵:1***自我強加的高標準;2***自我評價過於依賴成功和成就:3***較高的自我批評:4***恐懼失敗。本研究採用王敬群的定義[5]。

  ***二***國內外關於大學生完美主義的研究

  國外對完美主義的研究時間久,範圍較廣,也比較深入。完美主義能夠引發多種身心疾病,導致身體、認知、行為、情緒或社會等各種心理問題,對健康人格的塑造十分不利。也有研究表明它可能是強迫型人格障礙的核心成分,在資質優異教育領域中發現,完美主義傾向在資質優異和成績出眾的學生中普遍存在。雖然國內關於完美主義的研究才剛剛起步,但也取得了較大進展。楊巨集飛、張小燕的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大學生有中度的完美主義傾向,個人標準、組織條理和父母期望在中上,擔心錯誤和父母批評在中下。有研究表明,大學生的完美主義與SCL一90中的各因子相關顯著,大學生完美主義程度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謝玉蘭的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自我完美主義傾向在性別上整體無差異。總之,我國對於完美主義已有一定研究,而對大學生完美主義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完美主義在其與心理健康、自尊、成就動機、人際交往及家庭教養方式等變數的相關方面。研究還需進一步深入,需要更多理論資料的支援,研究廣度也有待於進一步拓寬。

  ***三***問題的提出

  1.瞭解大學生完美主義的基本情況。

  2.對不同性別、年級、城鄉、是否獨生子女、與誰生活在一起、父母是否離異、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學生的完美主義狀況進行對比。

  二、被試的選擇及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取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安徽師範大學在校全日制大一至大四學生為樣本,共160人,其中男生74人,女生87人。回收問卷109份,回收率68.125%。本研究採用中文版Frost多維完美主義量表***Chinese Frost Multid-

  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CFMPS***。CFMPS共有27個題目,包括5個維度,分別是擔心錯誤***CM***,個人標準***PS***,父母期望***PE***,行動的疑慮***DA***,條理性***OR***。CFMPS有令人滿意的信效度,適合在中國文化環境下研究使用。採用Spss17.0對資料進行統計處理。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完美主義心理傾向的總體狀況

  ***二***對不同年級被試者的CFMPS得分比較

  本研究將大一大二學生歸為低年級,大三大四學生歸為高年級,因此採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高低年級在完美主義的得分差異,得出在總平均分,錯誤關注,個人標準維度上高低年級得分存在顯著差異。

  ***三***其他因素的CFMPS得分比較

  對不同性別的被試者的CFMPS得分比較,採用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不同性別的CFMPS得分沒有統計學差異。對獨生和非獨生學生的CFMPS得分進行比較,t=-1.061,p=0.05,差異顯著。對父母離異和沒離異的學生CFMPS得分進行比較,t=0.119,p=0.05,無顯著差異。對分別與父母、父親、母親及***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學生CFMPS得分進行比較,採用單因素ANOVA分析,無顯著差異。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學生的CFMPS得分採用單因素ANOVA分析,無顯著差異。

  四、結果討論

  從總體上看,大學生具有中度的完美主義心理傾向。不同背景下的大學生的完美主義心理是有所差別的,有些因素對這種差別沒有影響或影響不大,如性別、是否獨生、父母文化程度等,有些因素對這種差別是有影響的,如年級。對不同大學生完美主義心理傾向的特點,本研究的結果表明不同性別的大學生的CFMPS得分沒有統計學差異。這可能與現代社會進步,主張男女平等有關。不同年級的大學生的完美主義心理得分有顯著差異,在“錯誤關注”,“個人標準”兩個維度上低年級同學得分明顯高於高年級同學。這可能因為告別高中時代,低年級大學生剛進校園,雖然剛剛告別了高中緊張的生活,但是高標準的學習態度仍然對大學學習生活有著重要影響。加之大學的學習和生活都是未知的低年級學生沒有參照的標準,他們更加擔心錯誤的發生,因此給自己的標準也相較於高年級學生更高,對自己行為正確或錯誤的關注程度更高。而進入高年級之後,大學生在各個方面都更加成熟和理性,對於自身的要求也更加符合現實。完美主義心理是一種穩定的人格特質,更有可能與被試者自身的閱歷和個性相關。

  參考文獻:

  [1]龔藝華.父母教養方式問卷的初步編制[D].重慶:西南師範大學,2005.

  [2]終月華.完美主義研究述評[J].濟南大學學報,2006***16***:73-75.

  [3]王敬群,樑寶勇,邵秀巧.完美主義研究綜述[J].心理學探新,2005***93***:69-73.

  [4]Paeh tA.R.Refleetions On Perfeetionism[J].Ameriean Psyeh-

  ologist,1984,39***4***:386-390.

  [5]王登峰,崔紅.中國人人格量表的編制過程與初步結果[J].心理學報,2003***35***:12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