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戰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專題節目觀後感

  湖南電視臺公共***高清***頻道於2017年3月25日***本週六***早上7:30左右播出由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王金戰老師為您主講的《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教育專題節目,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篇1

  認真地觀王金戰老師的講座,並詳細地做了記錄。真的是受益匪淺,留給自己更多的反思。

  王老師用一個個淺顯易懂的故事告訴我們家長如何對待我們的孩子,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首先是興趣,作為家長要善於發現、尊重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要想讓孩子在學習上取得成功,首先應讓孩子對學習有發自內心的熱愛。正如王老師所講的,培養孩子的興趣,不僅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也是孩子學習進步的重要保障。孩子一旦產生興趣,就會激發孩子限量的潛能。作為家長,我們要努力讓孩子感到學習是一種快樂,而不是一種負擔。有些家長只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很少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當家長的會不自覺的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身上,逐漸地讓孩子當學習成了痛苦可怕的事情,把學習當成受罪。

  王老師還講到,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其實每一個孩子,在內心都有一種向上的力量,沒有一個孩子,不想成為優秀的人,也沒有一個孩子,自甘成為一名後進生。孩子不願學習,很懶惰,就是因為動力不足,孩子需要我們的鼓勵和尊重,孩子希望我們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他們身上的優點,關注他們的進步,一點一滴的進步。想做到這一點其實很簡單,就是千萬不要拿著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會創造屬於自己的與眾不同。曾在王金戰老師的微博中看到過這樣一段話:一個經常得不到激勵的人潛能僅能開發到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一旦得到激勵,潛能將會開發到百分之七十至八十,所以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潛能,之所以不成功,往往不是敗在了學生手裡,而是敗在了家長手裡。

  對於我們家長來說,教育一門學問。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生的老師,家長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也是任何人無法取代的。作為沒有經過任何培訓,沒有任何資格證書就能成為家長的我們,更需要不斷地學習,和孩子共同學習。我相信,只要我們認真去做,就一定能讓孩子幸福地享受學習,從而愛上學習。

  篇2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他們有各自的個性,面對那些學習基礎比較薄弱,老師雖然想盡各種辦法,卻收效甚微的學生來說,讓他們愛上學習,從學習中得到樂趣,這才是提高他們學習成績的有效方法。如何讓他們愛上學習,我從書中找到答案。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並非僅僅從責任感產生,而是從對客觀事物的愛與熱忱產生。”因此,作為老師,首先要善於發現、尊重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要想讓孩子在學習上取得成功,首先應讓孩子對學習有發自內心的熱愛。方法有很多,比如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讓他們在活動中學習,把學習變成他們最喜愛的遊戲;多帶孩子與大自然親近,在生活中學習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在課堂上善於製造懸念,讓學生自主探究,引領孩子們走上愛學習的道路等等,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其次,要使孩子真正地愛上學習,需要老師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學習氣氛。讓他們耳濡目染,自覺地學習,這才是關鍵。怎樣為孩子創設好的學習環境呢?我是這樣做的,充分發揮教室裡牆壁的作用,努力做到讓牆壁會說話,這裡主要介紹兩面具有特色的語言牆,其一為句勢牆。在教室的牆上貼滿課文中的二十多個句勢如:這是什麼?誰怎麼樣?誰在哪裡做什麼?等等都貼在牆上,利用晨讀課,複習課等進行說話練習,鼓勵學生說不同的句子,說的好的給與獎勵,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每個人都爭搶著說話。其二為溝通牆,這面牆上貼的主要是一些從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的,供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進行溝通的語言,如:你叫什麼名字?你幾歲了?你愛吃什麼?等等。我們採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的形式進行語言練習,並鼓勵學生大膽與其他老師和同學進行溝通,來掌握這些日常用語。

  實踐證明,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不僅有利於聾生熟練掌握並正確運用語言,而且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待學習,他們變得更大膽了,更勇敢了。

  以上就是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的一點粗淺的感受。人是在不斷進步的,有了這些好書的陪伴,有了知識的營養,我相信,只要認真去做教育的有心人,就一定能讓學生幸福地享受學習,從而愛上學習。

  篇3

  今天早上和孩子一起收王老師的講座,我感受很多,正如王老師所講的,不需要任何培訓,不需要任何資格證書門檻就能成為家長的我們,在孩子的教育上往往會陷於一種誤區。我們總是用一種自己模擬的標準去要求孩子,我們看中的永遠是孩子的成績,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興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功利心態,使我們唯恐孩子落在後面,於是不停地為孩子報班,不停地催促他們學習、學習、再學習。我們忽略了孩子的願望和愛好。正如王老師所講的,培養孩子的興趣,不僅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也是孩子學習進步的重要保障。作為家長,我們要努力讓孩子感到學習是一種快樂,而不是一種負擔。在學習中,孩子會因為喜歡而投入,也會因為投入而更加專注和高效。孩子學習的興趣化培養,作為家長我感覺,首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以適應孩子。去了解孩子的內心,瞭解孩子所學的內容,隨時為孩子釋疑解惑,讓他們感到家長和他們在一起。不讓他們因為困惑而迷茫,失去信心。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起獨立思考的勇氣和信心,並及時分享他們成功所帶來的快樂和喜悅,讓成就感和榮譽感成為他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我對王老師的講座感觸頗深的另一點就是“聰明的孩子是誇出來的”。王老師說,我們不要總拿孩子與強的孩子比,把孩子說的一無是處,而是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孩子特別在乎家長的評價和情緒。學習是一個厚積而薄發的過程。學習的提高需要循序漸進層層鋪墊逐步實現的。我們不要期望孩子每天都能進步多少,只要孩子學會了堅持,懂得了努力,春天播下的種子,秋天時節迎接他們的必將是豐收的喜悅。我們要學著去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尊重他們的感受和自尊。他們的點滴進步我們都不要吝嗇我們的讚揚和鼓勵。在認可中讓他們找到自信和力量。同時也要讓他們感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讓他們感到自身的努力和進步對家長來說是多麼的有意義。

  我感覺要讓孩子愛上學習,首先家長自己要先愛上學習,孩子身邊最近的言傳身教,無疑對他們來說是最深刻、最重要的。為了孩子的未來,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成長吧。只有今天的勇於付出,我們才能奢望明天的豐收和希望。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並非僅僅從責任感產生,而是從對客觀事物的愛與熱忱產生。”因此,首先要善於發現、尊重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要想讓孩子在學習上取得成功,首先應讓孩子對學習有發自內心的熱愛。讓他們在活動中學習,把學習變成他們最喜愛的遊戲;多帶孩子與大自然親近,在生活中學習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作為一名家長通過學習王老師的理念我認識到: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學習好的。孩子學習不好,要幫助孩子先找到原因:是學習能力還是學習興趣或是學習方法等等原因,多引導孩子,儘可能不要總是否認孩子的學習成績,哪怕有一絲進步也要表揚和鼓勵孩子,先讓孩子嚐到成功的喜悅,逐漸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相信孩子不會別人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