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欣賞論文參考範文

  音樂欣賞是一切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美育中是支柱;也是整個社會精神文明的不可缺少的東西。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中學音樂教育中欣賞與創造能力的培養

  在中學教育階段,音樂教育對培養、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創造力得到發展的前提是學生擁有獨立的欣賞能力。《音樂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不僅為音樂教學制定了新標準,更為音樂教育改革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音樂教育欣賞能力創造能力教育改革《音樂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不僅為音樂教學制定了新標準,更為音樂教育改革增添了音樂教育改革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曾說過:“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在中學教育階段,音樂教育對培養、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創造力得到發展的前提是學生擁有獨立的欣賞能力。

  一、欣賞能力的培養

  1.培養音樂欣賞能力的重要性

  音樂特有的教育方式是:以美育人,以情感人,通過音樂的豐富感情、促進學生和諧發展個性、完善人格、陶冶情操。而成功的進行音樂教育的前提就是學生欣賞能力的健全。

  對於音樂這種抽象的藝術來說,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初中生是不容易讀懂的。由於生理年齡、教育背景等各種因素,學生的欣賞能力還很稚嫩,審美水平也較低,使學生擁有獨立的欣賞能力,成了實現創造力培養路途上關鍵的起跑階段。

  音樂欣賞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即從感性***被音樂感動***到理性認識***探究音樂創作背景以及樂理知識***又回到感性認識***更深層次的欣賞***三個階段,這是欣賞音樂的必經之路。從音樂的本質上看,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教育即是審美的教育。通過演唱、演奏或欣賞音樂作品,感受真、善、美的音樂形象,給人的情感領域以巨大的影響。

  2.音樂欣賞力的培養方法

  音樂欣賞是絕大多數學生在生活中參與音樂的主要方式,同時也是音樂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學生在生活中所欣賞的音樂,都是符合自己欣賞水平的作品,換而言之就是他們自己有能力理解的作品,但這些作品可能對他們欣賞能力的提高所起的作用不大。課上的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在自身欣賞能力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其審美水平。此時,欣賞能力的培養途徑,就成了一個關鍵問題。

  ***1***動作法

  心理學家研究指出,動作是人類初期認識活動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因素。在學生欣賞音樂這門抽象藝術時,可以通過動作,使他們較快地認識音樂、感知音樂、提高音樂的欣賞能力。

  例如,欣賞課《伏爾加船伕曲》,單純的欣賞音樂,學生很難理解音樂的風格特點以及勞動號子的律動感。此時運用動作法,讓學生參照油畫《伏爾加縴夫》中的人物形象,來模仿拉縴的動作。動作要融入到音樂的律動中,此時音樂形象在學生的腦海裡便漸漸豐滿立體、具體化了,並且理解了勞動號子協調與指揮勞動的實際功用。

  ***2***比較法

  此法是將兩首音樂形象有些差別的樂曲放在一起,讓學生比較不同之處,這可以培養他們的辨察能力,從而使學生不僅能粗線條地欣賞音樂,還能欣賞到音樂中細膩的、不易感知的部分。這是比較深奧而且學生較難完成的,教師應給予學生必要的解釋。這個過程應循序漸進,可以先欣賞比較風格、節奏、感情、差別大的樂曲。通過這種方法,學生的欣賞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例如,讓學生欣賞樂曲《步步高》和《二泉映月》,並比較二者的不同。教師應從各方面引導學生,如提問:二者的哪個是合奏哪個是獨奏?演奏時情緒有什麼不同?蘊含的感情有什麼區別?讓學生養成在欣賞音樂時多方面比較的習慣。

  二、創造能力的培養

  1.創造結果的差異性

  《音樂新課程標準》要求:通過音樂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意識,陶冶高尚情操,發展創造力,併為其他方面的學習創造有利的條件,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 發展,培養對人生和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在音樂教學中的創造力的激發、思維技巧和 經驗,會遷移、刺激其他方面創造力的發展。創新 教育是時代的需要,音樂教育對創新精神的培養,有著其他學科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從音樂教育所蘊含的創造性因素看,對於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是十分有利的。音樂形象有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對同一件事物每個人的思維都不同,得出的結果也不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千個欣賞者,由於興趣、經歷、閱歷等不同,對音樂也會有多種多樣的理解。在教育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握音樂形象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個性,展開聯想,進行再度創作,能直接而充分地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2.創造能力培養的目標

  創造性是人的主體性發展的最高表現。創造能力不僅表現為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還表現為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直覺、創造性思維和動手 實踐能力。音樂教育在培養人的創造力方面起到了特殊的、無可取代的作用,它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使人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變得更富有想象力、創造力。

  例如,歌曲《青春舞曲》,在學生已經瞭解了新疆特色的旋律和節奏的情況下,就要開始拓展訓練學生的創造力,利用鈴鼓、碰鐘等打擊樂器來給旋律配以伴奏,每一種樂器分別分擔不同的節奏。先要給學生一個參考,讓學生知道什麼樣的節奏配合旋律是和諧的,能恰如其分地表達歌曲情緒的。教師應示範學生如何把節奏融入到旋律中,再讓學生分組練習。但這只是一個引導的過程。學生按照譜例演奏之後,讓學生自己創造節奏才是關鍵。在學生有了對旋律的理解和對節奏也會產生不同的想法,就要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給旋律配以伴奏。此時學生的創造力才得以被挖掘出來,不然,學生的思維總是束縛在原有的框架中,難以得到突破,一定要積極嘗試,在此基礎上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創造成果,使之更加完整、成熟。

  三、結束語

  欣賞與創造能力的培養是新時期中學音樂教育的重要任務,我們可以借鑑國外的先進的教學法和教學理念,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培養出能夠理解美、欣賞美,以美來規範自我,並且富有靈活的思維、敢於表現自己、爆發創造力的學生,這不僅對他們的一生都有益處,而且對於音樂教育事業穩定、快速地發展,也是一條科學的途徑。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