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欣賞論文

  音樂欣賞是欣賞者通過聽覺對音樂進行聆聽,並從中獲得音樂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悅和理性的滿足的活動。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音樂欣賞課的步驟

  摘要:音樂欣賞課是一種審美教育。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及物件的不同可以產生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教學過程;我們要探索出一套最合理的音樂欣賞課的一般規律及教學過程,以便不斷提高音樂欣賞課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聽 復聽 再聽

  音樂欣賞是以具體的音樂作品為物件,通過視聽的方式以及閱讀有關資料,分析樂譜等輔助手段,同時充分發揮藝術聯想來領略音樂真諦,感受音樂美感的一種審美活動。音樂欣賞教學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對培養學生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的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還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啟迪智慧,陶冶情操。而音樂教育,特別是音樂欣賞教學必須要遵守讓學生參與的原則。長期以來,中師、中專、中小學的音樂欣賞課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上課很不正常,音響裝置十分落後,教學形式相當生硬,教學質量低下;甚至在相當多的學校裡,半年、一年、兩年也沒有上過一堂音樂欣賞課;更令人頭疼的是有好些音樂教育工作者都至今還不知道如何上欣賞課,這實在是與數千年以來以高度文明而著稱於世的中華民族太不相稱了。

  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托爾斯泰曾說:“我喜歡音樂勝過其它一切藝術。”黑格爾曾說:“音樂是精神,是靈魂,它直接為自身發出聲音,引起自身注意,從中感到滿足……音樂是靈魂的語言,靈魂借聲音抒發自身深邃的喜悅與悲哀,在抒發中取得慰藉,超越於自然感情之上,音樂把內心深處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動化為自我傾聽的自由自在的,使心靈免於壓抑和痛苦……。”首先,音樂中的投入、想象、聯想、思考的範圍是廣闊的,是不可造型的藝術,並在瞬間或長期都可以有著不同層次的情感。在欣賞一首音樂作品時,通過人的聽覺器官,得到的音響效果,直接與人的生活經歷相撞擊,得到對作品的理解、分析,產生對人的影響,還會產生時空的超越,使欣賞者遠離此時此景,身臨音樂中所表現出的那個環境與時代,能夠與表現的內容共呼吸,共命運,共同體驗。用自己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結論。音樂本身來源於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現,在此基礎上得以提煉和昇華,情感也隨之加重。音樂藝術是綜合的藝術,它所包涵的內容包羅永珍,是其它任何藝術不可替代的,所以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以上闡述了音樂有著豐富的情感,人類的情感是最豐富的,二者不謀而合,因此可以通過情感的體驗使學生更廣、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樂藝術的教育和培養。

  音樂欣賞課是一種審美教育。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及物件的不同可以產生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教學過程;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中探索出音樂欣賞課的一般規律及教學過程等,以便不斷提高音樂欣賞課的教學質量。

  一般說來音樂欣賞課有這幾個教學過程:

  一、初聽――整體性教學階段

  首先,教師簡潔地發表關於如何欣賞音樂之類等富於音樂情趣的談話,引起聽眾的欣賞興趣;接著,生動而形象地啟示作品內容、引導學生進入作品所描繪的意境;以便讓學生用感受、想象、回憶、聯想等方式來感知和體驗音樂形象;然後,再用立體聲音響裝置或者是錄影電聲裝置播放作品,用引人入勝的樂曲,視聽結合,使學生全神貫注地諦聽音樂;從而直接的感受到作品的內容並獲得初步的印象。

  初聽階段教師講話不宜太多,要給學生留有思維和聽的餘地初聽過程學生對音樂的首次印象是極為新鮮和珍貴的,也是初步的。例如:判斷音樂是莊嚴雄壯還是輕快熱烈的;鑑別作品是對答如流的復調音樂還是富麗豐滿的和聲樂曲;分辨演唱者是女高音還是女低音;體驗管絃樂是有力的進行曲還是悠揚的抒情;感知舞劇音樂的感情風格;高年級的學生還可能背記樂曲的主題,……”在這個時候教師則要啟發引導學生去分析自己感受到的作品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自己得到的初步音樂印象,從而使學生在音樂欣賞課中受到良好的審美教育與思想教育。

  二、復聽――分析性教學階段

  初聽之後,學生在教師的啟迪下對樂曲只能是有些初步的直接的感受與零碎的印象,即使有些認識也是很膚淺的。這時教師應有目的指導學生反覆細聽,一般復聽幾次,視實際情況而定。可以反覆細聽作品的主題、重要樂句、樂段***章***;這樣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音樂作品,開啟深奧的音樂之門;深入瞭解作品的作者、時代背景,深入題材與作品內容;“看到”作品的表演形式;深思作品的深度;領會作品的民族風格與地方特色;探索作品中音樂語言的表現功能;深刻分析作品的曲式、體裁與表現手法,領略作品的深摯感情;深切而準確地體驗作品的音樂形象,深刻認識作品深遠的社會意義;深知作品的奧祕;以達到逐步提高學生音樂欣賞水平的目的。

  三、再聽――綜合性教學階段

  學生認識音樂作品一般規律都是從觀能欣賞、情感欣賞到理智欣賞;即使由初步到大體,然後再把對作品各部分的感受與體驗領會與分析綜合起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在這個基礎上再聽――一次或多次完整的欣賞作品,能使學生感受到更為清晰的音樂形象,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作品。教師在這個時候作音樂欣賞小結是適宜的。

  對於欣賞的作品,一般來說要求學生能講出曲名、作家***指揮家、演奏家或歌唱家***、時代背景、藝術特色及作品的主要內容;知道作品的民族風格或地方特點;掌握作品的基本節奏與節拍;感受到作品的力度與速度變化;能背記住旋律;可以辨別不同的音色、音區的音響效果;通過音樂欣賞提高視唱、視奏能力;能較準確的聽音及模仿作品中某些節奏的能力;提高聲樂演唱技巧;知道作品的曲式結構及體裁類別;理解作品的藝術美與內容美……,總之,通過音樂欣賞課學生除獲得完美的藝術享受外還能不斷地豐富音樂知識與音樂技巧,提高欣賞音樂、感受力、鑑賞力和表現力。

  情感是上好音樂欣賞的關鍵,教師教會學生抓住並運用各種方法、手段和音樂自身進行體驗,就會產生好的效果,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也使音樂欣賞課更具有生命力。這些論述知識音樂教育情感體驗的一部分,還需要深入研究和實踐下去,任務艱鉅但有意義。讓我們共同為藝術教育事業出謀劃策,培養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全面高素質人才,奉獻出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才智。

  音樂欣賞是一切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美育中是支柱;也是整個社會精神文明的不可缺少的東西;決不能可有可無。我們應大力加強音樂師資建設,克服各種困難,努力創造條件,儘快把音樂欣賞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篇2

  淺談初中音樂欣賞教學

  音樂可以跨越國度,逾越分歧,超越種族歧視,音樂欣賞可謂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託。在中學教育中,藝術教育是重要的學科之一,而中學藝術教育大多通過音樂課堂教學予以體現,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隨著初中音樂教程的不斷改革與完善,音樂欣賞教學被越來越多的初中生以及其教師所重視,音樂欣賞教程集器樂、聲樂、西方、東方、現代、古典於一身,可以將豐富的音樂知識彰顯於初中生面前,能夠大幅度地提高初中生音樂理解力、音樂感染力以及音樂素養。所以,探索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初中音樂欣賞教學方法,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的重要性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全面推進初中生素質教育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在初中生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就是初中生音樂欣賞教育,音樂欣賞教育的價值和重要性已經逐漸受到了社會的關注及重視。所以,教師應當在初中教學中,以人文關懷為根本,推進音樂欣賞教學課程的開設。音樂欣賞教學課程作為一種初中音樂教學形式,不僅可以豐富學生關於音樂的知識結構,並且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深入賞析,還可以使初中生學到豐富的音樂知識,提高對音樂的鑑賞能力,與此同時,可以使初中生從多樣化的角度瞭解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歷史發展、文化傳統乃至哲學思想,進而使學生體會不同音樂作品所具備的獨特美學價值與審美意義。另外,新課程標準重點強調:要以審美欣賞為核心,力求在音樂教學設計的音樂語言中發掘歌曲的審美因素,實現引導初中生從全新的審美視野欣賞、詮釋音樂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音樂教學內容和音樂教學方法中,教師應不斷改革、完善音樂欣賞教學設計,從而有助於初中生音樂欣賞能力以及審美情趣的培養。

  二、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音樂欣賞教學理念滯後

  雖然音樂課程在中學已經開設多年,並且已經實施多年,但是實際的音樂欣賞教學與我國公佈的《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理念卻相差甚遠。《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明確表明,音樂欣賞應該貫穿在音樂教學的始末,在潛移默化中使初中生的道德情操、高尚人格得到培養。但是在實際的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未將音樂欣賞教學置於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首要位置。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初中教學領域逐漸滲入數字化的應用,在初中音樂教學課程中也隨之加強了數字化的應用,這便越來越導致初中音樂欣賞教學過度依賴多媒體裝置以及數字科技產品。

  ***二***對音樂欣賞教學方式爭議較大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相當一部分教師認為該做法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優點:其一,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大幅度提高音樂課堂效率,而且能夠改善傳統教學工具單一的情況,比如傳統音樂教學中的黑板板書,極其浪費課堂教學時間,降低了音樂欣賞教學效率;其二,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利用多媒體裝置動聽的音效和炫目的畫面可激發初中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避免造成初中生情緒上的厭惡;其三,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豐富音樂欣賞教學的內容,利用多媒體裝置營造音樂情境,有助於初中生拓展想象力,培養審美力。

  但是,理論分析以及長期實踐充分表明,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大量、過量地依賴多媒體的數字化裝置進行教學,其效率遠遠不如不用多媒體數字化裝置,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少量且適當地使用多媒體數字化裝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初中音樂欣賞教學效率,例如多媒體數字化裝置的音效要比傳統的錄音機的音響更具有透徹心扉、震撼心靈的力量。所以,這便要求初中音樂教師辯證地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數字化裝置。

  三、對初中音樂欣賞教學方法的探討

  ***一***設計音樂欣賞課程導語

  設計音樂欣賞課程導語是欣賞音樂教學中的第一個環節,也是尤為重要的一個步驟,可以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在熟悉初中音樂教材的前提下,音樂教師把音樂作品中的美和內涵挖掘出來,再加上教師獨特的音樂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優美的學習意境,並引導學生置身於其中,在優美的音樂氛圍中理解且感受音樂作品,這樣不僅能夠使初中生對音樂作品有一個全面、獨特的認知,還可以使學生興趣濃厚、思維活躍、聯想豐富。音樂教師匯入課題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過放錄影、掛圖、講故事以及佈置場景等。比如在欣賞音樂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時,通過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的錄影實現音樂欣賞教學的匯入,使學生了解其欣賞內容的情節以及背景,進而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興趣,同時讓學生體會到良好的思想素質道德教育。

  ***二***恰當匯入音樂欣賞教學

  在某些情況下,音樂會給人類帶來心靈上震撼的力量,並且音樂還會給人的情感、人格帶來巨大波動,這些並不是簡簡單單的文字、語言所能表達的。對初中生來說,因為受自身心理特徵、年齡以及所學知識的限制,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學生自身的感悟能力,而嚴重地缺乏對音樂作品內容有效的、恰當的解說,沒有對音樂作品的作者以及創作背景深入瞭解,這便會造成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不深入的現象,嚴重者甚至會使學生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形成錯誤的審美觀。所以,音樂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要注意向學生詳細地講述音樂欣賞中的關鍵及要點,以此使學生對音樂作品有全面、大致的瞭解,避免出現音樂欣賞盲點的現象。

  ***三***拓寬音樂欣賞教學的延伸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拓寬音樂欣賞教學的延伸,使學生在活動中創造音樂、表現音樂。音樂,是一門表演藝術,同時也是情感的寄託。高素質的初中音樂教師應該具有精湛的教學技藝和豐富的情感,可以在把音樂欣賞教學內容完全準確表達的同時,儘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以及表現音樂的興趣,使學生陶醉在欣賞音樂中,使學生的才華、個性以及創造能力充分的展現,進而達到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音樂知識的目的。

  ***四***合理使用多媒體數字化裝置

  任何事物都具備兩面性,多媒體數字化裝置也不例外。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大量亦或是過量地依賴多媒體的數字化裝置進行教學,其效率尚且不如不用多媒體數字化裝置,但是不可否認少量地使用多媒體數字化裝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初中音樂欣賞教學效率。所以,教師應當合理使用多媒體,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音樂所呈現的意境,以便於降低學生欣賞音樂的難度。

  四、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欣賞不僅可以使學生的音樂素養以及音樂能力得到培養,陶冶初中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到與音樂相關的風土人情和人文知識。所以,初中音樂教師應當對音樂欣賞教學提起應有的重視,並且及時地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全面地優化課程教學,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素質及能力,從而更好地推動音樂教學的長足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