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和心理學專家開始了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並取得了寶貴的成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諮詢工作研究

  摘要:高校心理諮詢工作為新的教育理念,已成為實施素質教育、深化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現在心理諮詢工作在高校中蓬勃興起,心理諮詢與心理輔導就是最重要的途徑之一。

  關鍵詞:心理健康;心理諮詢

  一、在教學工作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為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注入新的活力,其意義主要在於提高教學效果和師生素質,全體教師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利於提高教師素質。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避免了心理諮詢等參與人數少的侷限性,挖掘學生潛能和內在動力,培養出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學生。教育者必先受接受教育,然後是培育學生良好的性格品質、增強心理適應能力、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激發內在動力、維護心理健康。在這種形式下,大力開展學校及社會心理健康輔導教育體系,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不止是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同時是對傳統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是學生全面發展、實施素質教育的客觀需求。教育部門要從制度建設、課程建設、經費保障、建設心理輔導室和教師隊伍建設等關鍵問題入手解決實際問題。

  二、在高校裡掀起關注心理健康的熱潮

  讓更多的人來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加強大學生競爭意識,促進學生交流。高校要每年舉辦大學生心理健康宣傳週活動,必須建立高效心理諮詢中心,採用集體輔導與個別心理心理諮詢結合。心理輔導變被動等待為主動出擊,師生之間平等交流、充分互動、主動參與。在不斷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條件的同時,為面臨心理困擾的學生提供心理幫助,使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工作是驅動大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高校如果忽視心理健康教育和對大學生人格健康的培養,部分學生從高中過渡到大學相對寬鬆的環境後,出現無所適從的心理狀態,感到迷茫和失去方向;高校心理諮詢力量不足或缺少有經驗的心理諮詢,會使心理諮詢工作起不到應有效果。網路文化的衝擊,網路作為一種傳媒,避免不了帶來一些消極影響,勢必也淡化了大學生的一些價值觀念,虛擬的網路世界使一些大學生沉溺其中。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工作是開發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自覺地維護心理健康,有效地從事心理諮詢,科學地進行心理測量,必然要求從理論上對大學生心理現象和心理規律有更廣和更深的理論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是任何你能運用的才幹、能力、技藝與人格特質,也就是你能有貢獻、能繼續成長的要素。等到你能用積極的心態看你的過去,你就能用積極的心態看你的現在。大學生必須仔細地看待自己,發現自己具有哪些優良的特質,就是你擁有的力量。滿足成就需要,每一位大學生都希望被認可、被讚揚、被發現、被重視。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考慮每一位學生的成就需要,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三、要重視發揮高校心理諮詢的作用

  高校心理諮詢工作為新的教育理念,已成為實施素質教育、深化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現在心理諮詢工作在高校中蓬勃興起,心理諮詢與心理輔導就是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大多高校設立了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諮詢機構,並配置了專職教師,這一舉措為素質教育的普及與實施起到推動作用,為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發展奠定了基礎。充分發揮學校心理諮詢教師在學校心理教育中的作用,促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普及,幫助大學生形成一個健全的人格,而且是為了有效保障廣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有利於拓展和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的研究,促進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工作過開展的研究,探索培養和發揮高校心理諮詢教師在高校心理教育中作用的途徑與方法,使高校的心理諮詢工作更科學、更規範,形式更多樣,效果更明顯。從而提高廣大教師和學生在平常的工作、學習、生活中察覺可能引起心理健康問題的行為與跡象的意識與能力,及時為他們提供幫助。通過對高校問題學生進行輔導,幫助大學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徵,改變他們不良的情緒、認知及行為方式,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高校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為建立和諧校園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工作的獨特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增進婦女心理健康常姣娥國外醫學.婦幼保健分冊1997-03-25

  2、民間傳統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李林,常生四川體育科學1999-06-30

  範文二:心理干預對護理專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摘要:學生經過心理干預後,他們的SCL-90評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有助於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掌握有效的自我調節方式,能夠促進他們快速適應集體生活,加強自我管理能力。

  關鍵詞:心理干預;心理健康

  在實際的臨床護理中,很多護理人員都會產生職業倦怠,導致護理工作流於表面,呈機械化特點,無法有效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有二:其一,護理工作的任務繁重;其二,護理人員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和自我調節比較薄弱[1]。對於正處於學習階段的護理專業學生來說,該階段既是其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職業心理素質養成的關鍵時期。對護理專業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積極的心理干預,保證其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其職業心理素質不僅是當前高素質護理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也是護士職業教育的必然選擇[2]。為了探討心理干預對護理專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產生的影響,我校隨機選取了120例心理測驗陽性學生進行了如下對照研究。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對我校2014級護理專業的全體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從陽性結果中隨機抽取120例進行心理干預研究,並根據不同的護理內容隨機分為3組。其中A組共40例,其中男生1例,女生39例,年齡在15~23歲之間,平均為***18.63±0.58***歲;有26例為大專,14例為本科。B組共40例,其中男生3例,女生37例,年齡在16~22歲之間,平均為***18.56±0.47***歲;有28例為大專,12例為本科。C組共40例,其中男生2例,女生38例,年齡在16~21歲之間,平均為***18.52±0.64***歲;有25例為大專,15例為本科。3組學生的性別、年齡和學歷等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表示結果具有可比性。

  2.護理方法

  A組:行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具體措施包括:在輔導員和教務部門的支援下,對所有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每週安排4個課時,共6周,針對學生的學習方式、人際交往矛盾、職業規劃、情感問題、挫折等內容展開教育,幫助學生提高自我認識,掌握自我調節的有效方法。B組:行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和團體干預。其中心理健康講座參照A組,團體干預的具體方法為:完成基線調查後,對檢測結果為陽性的學生單獨展開心理諮詢,挑選出自願參與團體干預的學生,藉助訪談等方式,排除存在嚴重心理問題和偏執等學生,採用認知行為干預,每次1.5~2小時,每週2次,共安排6周。在其中選出1位具有較強溝通能力的學生作為助手,引導其他學生主動坦誠心理問題。C組:行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和個體心理干預。其中健康講座方法同A組,個體心理干預方法具體如下:根據學生的自由意志對自願參與個體心理干預和不適合進行團體干預的學生開展心理干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每週開展1~2次心理諮詢,每次1~1.5小時,安排6周,可以選擇認知行為療法和音樂放鬆療法等級進行干預。

  3.觀察指標

  採用SCL-90***症狀自評量表***對3組學生護理干預前後的評分變化進行觀察和對比,其中共包括軀體化、人際關係敏感、強迫、焦慮、抑鬱、恐懼、敵對、偏執、精神病性等9個維度,每個專案評分為:0分:沒有;1分:輕度;2分:重度;3分:相當重;4分:嚴重。評分越低,表明心理健康狀況越好。

  4.統計學分析

  採用SPSS16.0資料包軟體對本次研究的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當P<0.05時,表示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A組學生的強迫和抑鬱評分在干預前後存在明顯差異***P<0.05***。B組學生除軀體化和精神病性外,其餘各指標干預前後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學生除軀體化、精神病性和敵對外,其他指標的干預前後評分均有意義***P<0.06***。

  三、討論

  學生經過心理干預後,他們的SCL-90評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有助於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掌握有效的自我調節方式,能夠促進他們快速適應集體生活,加強自我管理能力。分析3組學生的結果可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再參加團體和個體干預的護理專業學生,其心理健康狀況改善的程度明顯優於僅參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護理專業學生。由此可知,心理健康教育只能針對護理專業學生存在的共性心理問題進行干預,但是不能針對他們的具體展開深入分析[5]。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後的研究中,對加強護理專業學生心理健康的正確認識和運用的策略開展深入探討,並加強心理健康工作人員的干預水平。但是,3組學生在干預後的SCL-90總分和各指標的得分均高於樣本的平均值,所以護理專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還會受到家庭和人格等因素的影響,有些問題還需要長期積累。因此要改善學生的心理問題,還需要長期堅持。總而言之,對護理專業的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情況,但是培養其職業心理素質仍需長期堅持。

  參考文獻

  1、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初探姜良孚,李子江山東教育科研1998-07-10

  2、素質教育的一個新領域:心理健康教育綦鬆波山東教育科研1998-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