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園林的對比

  中西方由於文化、思想、歷史的不同而風格迥異、各具特色,所以中西方的園林就有了可對比性了,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必然性/偶然性

  西方造園遵循形式美的法則,刻意追求幾何圖案美,必然呈現出一種幾何制的關係,諸如軸線對稱、均衡以及確定的幾何形狀,如直線、正方形、圓、三角形等的廣泛應用。儘管組合變化可以多種多樣前變萬化,仍有規律可循。西方造園既然刻意追求形式美,就不可能違反形式美的法則,因此園內的各組成要素都不能脫離整體,而必須一某種確定的形狀和大小鑲嵌在某個確定的部位,於是便顯現出一種符合規律的必然性。中國造園走的是自然山水遠的路子,所追求的是詩畫一樣的境界。如果說它也十分注重於造景的話,那麼它的素材、原形、源泉、靈感。。。。。。等就只能到大自然中去發掘。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東西便越包含豐富的意蘊。因此中國的造園帶有很大的隨機性和偶然性。不但佈局千變萬化,整體和區域性之間卻沒有嚴格的從屬關係,結構鬆散,以致沒有什麼規律性。正所謂"造園無成法"。甚至許多景觀卻有意識的藏而不露,"曲徑通幽處,禪房草木生","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峰會路轉,有亭翼然",這都是極富詩意的境界。中西相比,西方園林以精心設計的圖案構成顯現出他的必然性,而中國園林中許多幽深曲折的景觀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滿了偶然性。

  二

  從西方哲學發展的歷史看,是把美學建立在“維理”的基礎上。古希臘的比達哥拉斯學派認為萬物最基本的元素是數,著名的“黃金分割”最早就是由這個學派提出來的,這種數字的或幾何的審美思想強調整一、次序、平衡對稱,推崇圓、正方形等幾何圖形,企圖用一種程式化和規範化的模式來確立美的標準和尺度,深深地影響到園林。同時,西方自然觀的發展,是把人與自然分開來認識自然、探索自然規律的,強調人與自然的抗爭,強調人工美高於自然美。

  中國古代以農業立國,形成了依賴自然、熱愛自然、敬畏自然的心態,並深受儒教、道教的影響,崇尚“法師自然”,注重從總體觀察事物,注重事物之間的聯絡,注重觀察事物的對立面及其相互轉化。這種觀點滲透到園林活動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群體空間藝術,力圖去模仿自然、再現自然,把人工美與自然美相結合,追求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自然美的園林風格。

  三

  人化自然/自然擬人化

  既然是造園,便離不開自然,但中西方對自然的態度卻很不相同。西方美學著作中雖也提到自然美,但這只是美的一種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經過人工的改造,便達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說自然美本身並不具備獨立的審美意義。黑格爾在他的〈〈美學〉〉中曾專門論述過自然美的缺陷,因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沒有自覺的心靈灌注生命和主題的觀念性的統一於一些差異並立的部分,因而便見不到理想美的特徵。"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昇華為藝術美。而園林是人工創造的,他理應按照認得意志加以改造,才能達到完美的境地。

  中國人對自然美的發現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種途徑。中國人主要是尋求自然界中能與人的審美心情相契合並能引起共鳴的某些方面。中國人的自然審美觀的確立大約 可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代,特定的歷史條件迫使士大夫階層淡漠政治而邀遊山林並寄情山水,於是便借"情"作為中介而體現湖光山色中蘊涵的極其豐富的自然美。中國園林雖從形式和風格上看屬於自然山水園,但決非簡單的再現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領悟自然美的基礎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這種創造卻不違背藹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順應自然並更加深刻的表現自然。中國人看來審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變自然,而是強調主客體之間的情感契合點,即"暢神"。它可以起到溝通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之間的作用。從更高的層次上看,還可以通過"移情"的作用把客體物件人格化。莊子提出"乘物以遊心"就是認為物我之間可以相互交融,以致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因此西方造園的美學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國則是自然擬人化。

  四

  由於中國園林追求的是意境美,追求“境生於象外”的藝術境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哲學,主張酷愛自然,提倡自然之美、樸素之美,強調自然、自由、自我的思想, 反對一切清規戒律,要在自然的無限空間中得以自我心靈的抒發和滿足,所表達的是“物與神遊,思與境諧”的審美意識。因此,中國的古典園林是以和諧一致、參差不齊、曲徑通幽、峰迴路轉、影影綽綽以及含蓄回味的特點,從而做到“雖由人作, 宛自天開”,充分反映了中華民族對於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鑑賞力。西方從柏拉圖到法國浪漫派都是以建築的幾何法則和審美思想來規劃園林,他們把園林看作是建築的附屬和延伸,形成了幾何式的園林風格,佈局上有明確的中軸線貫穿全國, 講求絕對的對稱,園林中的景物設計都有精確的比例和嚴整的幾何圖案,道路筆直而又平坦寬廣,園林中的水體和花壇也都是規則的幾何形,甚至連樹都被修剪得整整齊齊。總之,一切都被納入到嚴格的幾何制約中去,以及表現為一種人工的創造, 表露“人是萬物之靈長”的思想和人的自由意志。

  從總體風格上看,中國的園林缺少人工造作的物質力量以顯示與自然對抗或對自然的征服,相反,總追求與自然的和諧,追求從屬於自然,服從於自然,與自然相一致的境界。中國文人的鄉居生活與西方中世紀的碉堡裡的莊園主頗不相同,更多的是與自然山水的親近,更多表現出深堂琴趣,柳溪歸牧,寒江獨釣,風雨歸舟⋯⋯的特定的詩情畫意,而西方的園林風格展現了人類享受自然,擁有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