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園林的比較

  中西方的園林比較起來都有其特色,從不同方向比較,中西方的園林也有其不同點,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造園構景手法與總體風格方面的差異

  中西方園林設計儘管運用相似的造園要素: 山、水、植物、建築等, 但在造園構景中卻有較大的相異之 處。

  西方園林設計中, 對山石的運用侷限性較大, 大部分用作雕塑的材料, 也有岩石園、洞穴和假山的出 現。對水的運用十分重視, 如義大利花園中流動的水, 法國花園平靜寬闊的水鏡; 植物也構成了西方園林 設計的一個重大要素, 如古羅馬的綠色雕刻, 法國花園的各種花壇等; 建築在西方園林中從來都是構圖的 中心, 花園是為建築服務的, 園林是建築和自然之間的過渡, 花園設計的原則要服從建築設計的大局。

  而在中國園林設計中, 對山石的運用極為重視, 假山石的設計更是佔有重要的地位, 江南私家園林中, 絕大多數有著膾炙人口的假山設計, 如蘇州網獅園、拙政園等; 中國園林中的理水, 是一種以少勝多的典 範, 水在中國園林中絕不可沒有, 大部分情況下, 還起著園林的構圖中心的作用, 如北京的頤和園, 蘇州的 拙政園、留園等; 中國園林中, 也非常講究植物設計, 正所謂 / 一年四季皆有景, 一天四時觀景變 0; 建築在 中國園林設計中起著畫龍點睛、空間轉換、供人小駐等作用, 它不是建築與自然之間的過渡, 而是自然的縮 影和提煉, 是出於自然而高於自然的直接展現。

  二

  人工美與自然美

  中、西園林從形式上看其差異非常明顯。西方園林所體現的是人工美,不僅佈局對稱、規則、嚴謹,就連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從而呈現出一種幾何圖案美,從現象上看西方造園主要是立足於用人工方法改變其自然狀態。中國園林則完全不同,既不求軸線對稱,也沒有任何規則可循,相反卻是山環水抱,曲折蜿蜒,不僅花草樹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築也儘量順應自然而參差錯落,力求與自然融合,“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人化自然與自然擬人化

  既然是造園,便離不開自然,但中西方對自然的態度卻很不相同。西方美學著作中雖也提到自然美,但這只是美的一種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經過人工的改造,便達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說自然美本身並不具備獨立的審美意義。而園林是人工創造的,理應加以改造,才能達到完美的境地。

  中國人對自然美的發現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種途徑。中國人主要是尋求自然界中能與人的審美心情相契合並能引起共鳴的某些方面。中國園林雖從形式和風格上看屬於自然山水園,但決非簡單的再現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領悟自然美的基礎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這種創造卻不違背藹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順應自然並更加深刻的表現自然。中國人看來審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變自然,而是強調主客體之間的情感契合點。因此西方造園的美學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國則是自然擬人化。

  三

  .總體風格的差異

  由於中國園林追求的是意境美,追求“境生於象外”的藝術境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哲學,主張酷愛自然,提倡自然之美、樸素之美,強調自然、自由、自我的思想, 反對一切清規戒律,要在自然的無限空間中得以自我心靈的抒發和滿足,所表達的是“物與神遊,思與境諧”的審美意識。因此,中國的古典園林是以和諧一致、參差不齊、曲徑通幽、峰迴路轉、影影綽綽以及含蓄回味的特點,從而做到“雖由人作, 宛自天開”,充分反映了中華民族對於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鑑賞力。西方從柏拉圖到法國浪漫派都是以建築的幾何法則和審美思想來規劃園林,他們把園林看作是建築的附屬和延伸,形成了幾何式的園林風格,佈局上有明確的中軸線貫穿全國, 講求絕對的對稱,園林中的景物設計都有精確的比例和嚴整的幾何圖案,道路筆直而又平坦寬廣,園林中的水體和花壇也都是規則的幾何形,甚至連樹都被修剪得整整齊齊。總之,一切都被納入到嚴格的幾何制約中去,以及表現為一種人工的創造, 表露“人是萬物之靈長”的思想和人的自由意志。

  從總體風格上看,中國的園林缺少人工造作的物質力量以顯示與自然對抗或對自然的征服,相反,總追求與自然的和諧,追求從屬於自然,服從於自然,與自然相一致的境界。中國文人的鄉居生活與西方中世紀的碉堡裡的莊園主頗不相同,更多的是與自然山水的親近,更多表現出深堂琴趣,柳溪歸牧,寒江獨釣,風雨歸舟⋯⋯的特定的詩情畫意,而西方的園林風格展現了人類享受自然,擁有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觀念。

  四

  不同的建築地面之美和空間之美審美

  不同的建築空間佈局,體現了西方的制度,文化,人格特徵之間的差異。從建築的空間佈局,中國建築的空間格局是一個封閉的群體,攤開在地平面 上。在中國,無論什麼建築,從住宅到宮殿,幾乎總是一個類似四合院模式模式。中國建築之美,但也是一個“集體”美國,如北京明皇宮,十三陵 ,孔廟曲阜,這是基於眾多的庭院相套構成巨大的建築,各種建築周圍,主斌那裡,符合規律地排列,反映在中國古代,重男輕女的思想道德體系的 形態特徵的社會結構。與中國相反,西方建築是開放的單一空間格局的高度發展。建立一個類似的時代,北京故宮的擴充套件與巴黎盧浮宮相比,前者是 由成千上萬的個人住房的壯麗,巨集偉的建築群圍繞軸線形成一系列的庭院,平坦的蔓延非常大,後是誰一個“體量”的擴充套件和垂直的形狀堆疊起來的 龐大和多樣,形成巍然聳立,雄偉壯觀的整體。與古希臘城邦,古羅馬的開始,它被廣泛用於門廊,窗戶和門,以增加外空資訊和透明度的交流包圍 的建築,實體上以高亮的影象建築物。這是非常早期的海邊,西方人和社會各界關於奴隸制民主的內部實現之間的相互作用。古希臘的民主與科學的 精神,性格外向,不僅影響了羅馬,同時也影響了整個西方世界。同時,如果中國建築佔據了地上,然後佔據空間上的西洋建築,如羅馬鬥獸場可以 裡西姆大,高48米, 43.5米高萬神殿,聖索非亞教堂,中央大廳的中世紀大教堂穹窿頂部高達60米,從地面。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是聖彼得大教堂, 高137米最輝煌的作品。這無疑反映了雄偉的建築狂潮西方人崇拜神靈,西方人更多的是反映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給人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

  一般來說,如果父親是建築技術,建築美學的母親,建築的靈魂,是思想和文化。從建築物的不同,我們可以看到,西方有比中國革命傳統顯著強。 希臘建築的關注比例勻稱,簡潔大方的款式,注意過渡自然內外空間,虛實構成開放式柱廊相互的建築空間,也自然的陽光和空氣進入建築空間巧妙 地安置,給予明確的,開放的那種感覺。羅馬式建築與圓頂,拱門,厚厚的牆壁具有深厚的造型,雄偉,華麗而多彩的裝飾。羅馬式建築,以處理非 常特殊的室內空間,從地板到天花板,處處精雕細琢,渾然一體,完整和美觀。哥特式建築,高,直,尖的特點,高大的身軀,由於飛扶壁的作用顯 得輕薄,一人多高尖拱向上打斷橫向架構,與人們的精神攪拌的力量引到神,寄託著天主教徒的願望和嚮往的天堂。而中國正在建造更多的體現了天 人合一,其中模具山脈在水中的理念,模仿自然,建築和周圍的群山和風景,地理形勢的無縫整合,使建築物的水和土壤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變得如此 融入山區建設的。在封建社會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不斷成熟,它是主要的漢木結構,包括優秀建築的少數民族地區,是世界上最長,最寬的地理分佈 的歷史,風格非常獨特的藝術體系。對於很長一段時間,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獨立開發中國和西方建築的,很少有機會進行交流,從而形成了不同 的形狀,東部和偉大的審美標準西洋建築之間的性格差異。只有在近代,交替融合西方的思想文化,科學技術,中國和西方傳統建築和建築意義,不 僅對自己有很大不同,但有些交融的審美觀念中,往往是比較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