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人鑽木取火的故事

  燧人是傳說中的三皇之首,歷史上鑽木取火的故事的主角就是燧人,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起初,遠古時代的人們沒有“生火做飯”的概念,他們捕魚打獵,採摘漿果,食物用石頭簡單分割後直接進食。即使是冰天雪地的冬季,他們也只能吃生冷的堅硬的難以消化的生肉。時間久了,消化系統崩潰了,身體垮掉了,所以那個時候的人們,壽命都特別短。

  有一個身體強壯的小夥子,看著身邊的老弱病殘心中不免有些難過,他立志要找到溫暖的易消化的食物。他邊走邊找翻過一座座山,涉過一條條河,走了很遠的路,來到了一個叫遂明國的地方。因為太陽和月亮的光輝照不這麼遙遠的地方,所以這裡的人們不知道春夏秋冬四季輪迴,不知道黑夜和白晝交替。小夥子走了那麼遠的路又累又餓,於是在一棵樹下休息。這是一棵火樹,名為燧木,樹幹高聳入雲,樹枝茂盛繁密,盤曲起來,佔地面積有一萬頃那麼大。

  小夥子在樹下睡著了還做了一個夢。在夢裡他就坐在這火樹下,有幾隻像鴟鴞的鳥在空中盤旋了幾圈落在了樹枝上。它們在樹杈間跳躍,並用喙啄樹枝,每啄一下,樹木就會發出燦然明亮的火花。有一隻鳥被自己用力啄木迸濺出的火花給燒死了,落在小夥子腳邊。一股被燒焦的奇香引得他食指大動,餓極了的他,嚐了嚐發現味道特別好。

  醒來後他發現,樹枝上果然有幾隻鳥在啄木,每啄一下都有火花迸濺。他深受啟發就折了樹枝,試著鑽出了火來,於是便把這樹枝帶回了家鄉。

  家鄉人用火加熱食物,吃上熟食。為了感謝他,大家都稱他為燧人。自此也就有了。

  燧人鑽木取火的意義

  火這一現象早就有了,但是當時的人們卻都是敬而遠之。不管是火山爆發還是野火燎原對他們來講都是災害。然而火燒過的動物肉卻更香,寒冬有火可以暖和舒服。對火,人們是害怕卻又想控制它。後來,人們便想方設法地儲存火種,相對侷限並小範圍地結束了茹毛飲血生活。嚐到甜頭的人們就想要更加自如並能夠隨時隨地使用。

  相傳一個陰天,燧人氏躺在一顆大樹下歇息,看著一隻鳥兒用它那笨拙的短而硬的縁捉蟲吃,鳥兒每啄一次就有一點點亮光出來,燧人氏靈機一動,拿起邊上的石頭在樹枝上砸了起來。他發現有時候有火光產生,於是他想盡辦法,變換著工具砸、擦木頭或石頭,經過不懈努力終於成功發明了鑽木取火。

  鑽木取火大大地擴大了人們對火的利用率,在那個獸多於人的年代,火可以幫助人們有效地驅趕蚊蠅害蟲、凶猛野獸。大範圍地結束了茹毛飲血的生活方式,生食變熟食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大跨越。人們不在侷限於某一部分食物,可食用的物品變多,食物也變的更加容易消化,同時食物經過燒烤後,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殺菌消毒,人們不再那麼容易生病,生存能力顯著變強。

  鑽木取火也是人類展開後續一系列發明的開始,特別是冶煉技術。冶煉技術的發展讓工具更加多樣化,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燧人氏的簡介

  燧人氏是生活在幾十萬年以前的人,他出生在燧明國的商丘地區,屬於風姓人,是三皇的首領,在舊石器時代,燧人氏成為了人類的首領,不僅讓遠古人類古老的生活習性發生了改變,而且還創造出了華夏文明,因此燧人氏也被人們稱為燧皇。

  燧人氏簡介中介紹到在幾十萬年之前的時候,人們只是將燧人氏稱為智者,因為他的行為和許多常人有所不同,當時的人類都十分懼怕火,但是智者卻偏偏喜歡待在有火的地方。別人總是將被雷電燒死的動物扔掉,但是智者卻喜歡吃這種被燒熟的動物。後來在他的號召之下人們也開始跟隨他一起吃烤熟的食物,並且在感到寒冷的時候生活在火的周圍。

  之所以將這個智者稱為燧人氏,還要從火開始說起,當時自然界中並沒有火的存在,只有雷電出現的時候才會出現一些火,因此人們逐漸意識到了火的重要性,在經過千萬次的試驗之後,智者終於找到了鑽木取火的方式,這才讓人類有了使用火和製造火的能力,所以人們才將他稱為了燧人氏。在燧人氏的領導之下,人類逐漸形成了一個氏族部落,而燧人氏也被人們稱為燧皇或者是火祖。據說燧人氏在死去之後被人們埋葬到了商丘附近的燧皇陵,而華夏文明的相關記載就是從燧人氏時期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