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的故事有哪些

  周邦彥是我國北宋時期一位享有盛名的詞人,在當時的文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後世的婉約詞人長期尊稱為“正宗”。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周邦彥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周邦彥的故事

  周邦彥寫有一首叫做《少年遊》的詞,主要講的是一位男子宿妓的全過程:妓女白皙瘦長的手指拿著明亮銳利的剪刀,在水果盤子裡切了一個新鮮的橙子,並在上面撒了一層鹽,來招待男子。房間裡一時之間香氣繚繞,床被也早就鋪設一新了,但是這兩人卻別有一番趣味,只見他們面對面坐著,先進行了一番調笙怡情,之後才開始互相依偎纏綿。在經過一番雲雨之後,男子隨即要走,但是女子對他說道,天已經很晚了,外面不但行人稀少,而且夜深霜重,還是留下來到天亮再走吧。

  關於這首詞,有人認為講的就是周邦彥自己的一次宿妓行為。但是因為詞中描寫比較隱晦,後人很難得知到底講的是誰。不管到了南宋時期,出現了一種新的說法,講的是宋徽宗一次去著名的歌妓李師師家裡拜訪,恰巧周邦彥也正好正在那裡。情急之下,周邦彥只能躲在李師師的床底下。宋徽宗來到李師師這裡還帶來了一個新鮮的橙子,說是江南採摘上貢的,之後宋徽宗還和李師師談笑了一番。這一切都被周邦彥給聽到了。他在宋徽宗走之後,便據此寫下了《少年遊》這首詞。

  周邦彥六醜的故事

  《六醜》,詞牌名。作者是北宋著名詞人周邦彥所創作的“中呂調”曲。據周密在《浩然齋雅談》一書中所說,邦彥曾對宋徽宗雲:“此犯六調,皆聲之美者,然絕難歌。昔高陽氏有子六人,才而醜,故以比之。”一百四十字,前片八仄韻,後片九仄韻。例用入聲部韻,諸領格字並用去聲。

  關於《六醜》的由來可以根據南宋詞人周密在所著《浩然齋雅談》中瞭解到,在書中曾記載了這樣一件事,他說:在北宋末年間,汴京有個著名的妓女叫做李師師,有一回在徽宗皇帝跟前唱了一支曲子,曲子很動聽,可是連精於音樂的這位皇帝也不知道是一支什麼曲子。他就問她:是誰人寫的?李師師就回答說:這叫《六醜》,曲的作者是周邦彥。後來,徽宗皇帝特意為此事召見了周邦彥,問他曲子的名字為什麼叫《六醜》?週迴答說:因為它犯了六個宮調,那都是最好聽的章段,所以才取名《六醜》;可是要唱得好聽卻是不容易的。

  《六醜》是周邦彥自己創造的一個新調,也是宋詞發展到燦爛時期的一個珍貴的產兒。關於這首新調《六醜》中最典型的詞作就是彭元遜所寫的《六醜·楊花》。在《六醜·楊花》這首詞中,作者藉助楊花寫身世,寄託故國之思。其特色在於不寫楊花之形與神,而是用一些可以通過楊花產生聯想的語彙營造境界,來引導讀者進行想象和聯想。

  周邦彥清真詞有哪些

  清真詞首先一個特點就是善於融化舊詩,而且渾然天成,絲毫沒有雕琢之感。這種發展在詞的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典範意義,周邦彥成功地完成了詩句和清真句之間的轉換,取得了令人驚歎的藝術效果。周邦彥融化舊詩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時善於融化詩句,二是融化詩意。例如在《驀山溪》中的“鳥度屏風裡”就唐代有“詩仙“之稱的李白的詩作《清溪行》中的“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裡”一句,這就是屬於融化詩句。而屬於融化詩意的有《瑞龍吟》中的“不管桃花人面,舊曲翻新耳”就來源於唐代詩人崔護的名詩《題都城南莊》。

  清真詞的第二個特點則是十分注重研詞煉字,例如在他的詞作《蘭陵王·柳》中,就有這樣一句“斜陽冉冉春無極”,我國近代著名的學者梁啟超曾經評價這一句“在綺麗中被有悲壯的味道,使得全詞精神振起”,這一句在全詞中具有極為關鍵的地位,蘊藏了十分豐富的內涵。

  周邦彥能夠寫出如此精妙的“清真詞”靠鄂絕不僅僅是天賦,更重要的是善於總結和吸納他人的優點,然後再此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才造就了千古流傳的清真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