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茶道核心思想內涵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是一種很有益的和美儀式。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和”字當頭

  “和”是中國茶道的靈魂,是中國茶道的哲學思想核心。茶道的“和”其實就是中國佛、道、儒三家思想雜揉的具體體現。我們應該知道“和”的思想,並不是儒家獨有的。儒、釋、道三家均提出了“和”的思想,三者之間還是有差別的。儒家重視禮義引控的“和”。道家倡導純任自然的“和”,反對人為的規範。佛家推崇的則是超越現世的主客體皆空的宗教形式下的“和”。儒家的“和”,體現中和之美;道家的“和”體現無形式、無常規的自然美;佛家的“和”,體現規範之美。

  中國茶道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而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適已”的隨意性;迎合了中國民眾的實用心理。這正是區別於日本茶道的根本標誌之一。 和諧——中國茶文化不朽的靈魂。

  “以茶待客”是中國的習俗。有客人來,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對客人極大的尊重;即使客人不來,也可通過送茶表示親友間的情宜。宋代的《東京夢華錄》記載:開封人人情高誼,見外方人之被欺凌,必眾來救護。或有新來外方人住京,或有京城人遷居新舍,鄰里皆來獻茶湯,或者請到家中去吃茶,稱為“支茶”。

  在現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過茶來表示深情厚意,不僅已深入到每家每戶,而且也用於機關、團體,甚至成為國家禮儀。不論是宋代汴京鄰里的“支茶”,還是現在的人們以茶待客和茶話會,茶都是禮讓、友誼的象徵,都是親和、和諧的體現。

  “靜”如何解?

  “靜”是中國茶道的靈魂,“和”是因“靜”而“和”的,沒有“靜”的氛圍和境界,“和”只是一份殘缺的心靈。中國茶道是修身養性之道。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必由之路。

  感悟到一個“靜”字,就可以洞察萬物、思如風雲、心中常樂。道家主靜,儒家主靜,佛家也主靜。古往今來,無論是羽士、高僧還是儒生,都把“靜”作為茶道修習的必經之路。因為靜則明,靜則虛,靜可虛懷若谷,靜可洞察明鑑,體道入微。可以說:“欲達茶道通玄境,除卻靜字無妙法。”

  中國茶道正是通過茶事創造一種寧靜的氛圍和虛靜的空靈的心境,當茶的清香浸潤著你的心田的時候,你的心靈就會在虛靜中顯得空明,你的精神就會在虛靜中昇華,你將在虛靜中與大自然融和交匯,達到“天人和一”的“天樂”境界。

  怡

  “怡”是“靜”的怡,“和”的怡,因為“怡”是靈魂的跳動,是脈博,是瞬間的人生頓悟和心境感受,是淡雅生命中的一絲絲感動和一次次顫抖。

  中國茶道是雅俗共賞之道,它體現在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講形式,不拘一格。不同地們、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對茶道的追求也不同。 歷史上的王公貴族講茶道重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權勢,顯示富貴,附庸風雅。文人學士講茶道重在“茶之韻”,意在託物寄懷,激揚文思。佛家講茶道重在“茶之德”,意在去乏提神,參禪悟道。道家講茶道,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茶養生,羽化成仙。普通老百姓講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解渴,去腥除膩,享受人生。

  無論什麼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動中獲事活動中獲得暢適和愉快的感受。儒生可“怡情悅性”,羽士可“怡情養生”,僧人可“怡然自得”。中國茶道的這種“怡悅性”,使它擁有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這種“怡悅性”也是中國茶道區別於強調“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標誌之一。

  真

  “真”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

  中國人不輕易說“道”,一旦論道,就會執著於“道”,追求道的“真”。“真”是中國茶道的起點也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真”不全是真假的真,而是人生真善美的真。“真”是參悟、是透徹、是從容、是圓寂、是宇宙…… 中國茶道在從事茶事時講究的“真”,不僅包括茶應是真茶、真香、真味;環境是真山真水;懸掛名家名人的真跡;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還包括對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說話要真誠,心境要真的悠閒。茶事活動的每個環節都要認真,每個環節都要求真。 愛護生命,珍惜生命,讓自己的身心健康、暢適,讓自己的一生過得真實,做到“日日是好日”,這是中國茶道追求的最高境界。

  中國茶道的哲學思想

  《封氏聞見記•卷六》載:南人好茶飲。開元年間,北人也飲茶成風,時尚“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南方主要產茶區,因應消費之需,茶葉產量已相當可觀。北方之茶,“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色額甚多”。在飲茶成風的時勢薰陶下,陸羽綜合茶事,“為茶論,說茶之功效並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統籠貯之。遠近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緊接著,時人常伯熊對陸忌論著加以闡發補充,使陸著廣為傳播,“於是茶道大行”。詩僧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詩也發出了相同的感慨:“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封氏所記,說明了茶道之大行,具備著文化生長的生態環境***其中重要的一項便是開明寬容的文化政策***;茶道之形成,顯示出民性善根。民間智慧得到盡情發揮的時代氣魄。隨著茶文化的多元擴充套件與深化,中國茶道的哲學思想基礎便明朗了:茶道即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