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懷王寵妃鄭袖簡介

  鄭袖是楚懷王的寵妃,長得貌美但為人心狠手辣、陰險惡毒且很有心計,故而深得楚懷王寵愛。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瞭解下吧。

  鄭袖人物簡介

  鄭袖是楚懷王的寵妃,長得貌美但為人心狠手辣、陰險惡毒且很有心計,故而深得楚懷王寵愛。歷史上的鄭袖和楚懷王的南後不是同一個人,且也未陷害屈原,但卻為了爭寵陷害魏美人。此外,鄭袖貪財,收受賄絡放走張儀,她則被冠上“紅顏禍水”之名。

  鄭袖人物生平

  計殺魏美人

  魏國國君魏惠王將一名魏國美女送給楚懷王,楚懷王非常喜歡魏美人。鄭袖得知楚懷王喜歡新娶的魏女,因此害怕自己失寵,於是設計來陷害魏女。鄭袖表面上很愛護魏女,衣服首飾都挑她喜歡的送去,房間和傢俱也都選她喜歡的讓她使用,似乎比楚懷王更喜歡她。楚懷王說:“女人仰仗自己的美色來博取丈夫的歡心,而嫉妒乃是人之常情。現在鄭袖明知寡人喜歡魏女,可是她愛魏女比寡人還要厲害,這簡直是孝子侍奉父母,忠臣侍奉君主的方法。”

  鄭袖知道楚懷王認定她不是嫉妒之後,便對魏女說:“大王雖然寵愛你,但卻討厭你的鼻子。所以你見到大王,一定要捂住鼻子,這樣大王就會長久的寵愛你。”於是魏女聽從鄭袖的話,每次見到楚懷王,就捂住自己的鼻子。楚懷王對鄭袖說:“魏女看見寡人時,就捂住自己的鼻子,這是為什麼?”鄭袖回答說:“我不知道。”楚懷王硬是追問鄭袖,鄭袖說:“我倒是知道此事。”楚懷王說:“即使再難聽的話,你也要說出來。”鄭袖說:“不久前她曾說討厭聞到大王的氣味。”楚懷王說:“真是個潑辣的悍婦,應該割掉她的鼻子!”鄭袖預先告誡侍從說:“大王如果發話,一定要聽從命令。”侍從於是就拔出刀來割掉魏女的鼻子。鄭袖從此獨佔專寵。

  另一種說法是,鄭袖教導魏美人說:“大王非常喜歡別人捂住嘴巴,你要是靠近大王,一定要捂住嘴巴。”美女入見,走近楚懷王就捂住嘴巴。楚懷王詢問其中的原因,鄭袖說:“她本來就說過討厭大王的氣味。”等到楚懷王和鄭袖、魏美人三人坐在一起的時侯,鄭袖就事先告誡侍從說:“大王如果發話,一定要立即聽從大王的話!”美女上前來到靠楚懷王很近的地方,多次捂住嘴巴。楚懷王勃然大怒說:“割掉她的鼻子!”侍從於是拔出刀來割掉魏美人的鼻子。

  勸釋張儀

  楚懷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秦國派遣使者相約再次與楚國和好,並分出漢中的一半土地給楚國作為講和條件。楚懷王說:“希望得到張儀,不願得到土地。”張儀聽說後,請求到楚國去。

  秦惠文王說:“楚王正想抓住您才甘心,怎麼辦?”

  張儀說:“臣下跟楚王身邊大臣靳尚友好,靳尚能夠侍奉楚王寵姬鄭袖,鄭袖的話楚王沒有不聽從的。再說我前次出使楚國,背棄將商於歸還楚國的諾言,如今秦、楚兩國大戰,結下怨仇,我不當面向楚王認錯,怨仇就不能了結。再說有大王在,楚國應該不敢把我怎樣。就是楚國真的殺我,只要對秦國有利,也是我的願望。”張儀於是出使楚國。

  張儀來到楚國後,楚懷王不見他,而是就地囚禁張儀,準備殺死他。

  張儀暗中勾結靳尚,靳尚為張儀向楚懷王請求說:大王把張儀囚禁起來,秦王定會生氣。天下諸侯們看到楚國失去盟邦秦國,楚國的地位就會低落,而且一定會輕視大王。”

  靳尚接著對鄭袖說:“你可知道,你馬上要在大王面前失寵!”

  鄭袖說:“為什麼?”

  靳尚說:“張儀是秦國有功的忠臣,秦王很喜歡他,而現在楚國把他囚禁起來,秦國肯定要楚國釋放張儀。秦王有一個美麗的公主,同時選擇美貌善玩且懂音樂的宮女作陪嫁,為了使她高興,此外秦王還陪嫁各種金玉寶器,並將上庸六縣的土地送給楚國,作為公主享樂的費用,這次正想讓張儀獻給大王為妻。大王看重土地,因此必定很愛秦國公主,而秦國公主仰仗強秦來抬高自己身價,同時更以珠寶土地為資本,四處活動,她勢必會立為大王的王后,到那時秦國公主就等於君臨楚國,而大王每天都沉迷於享樂,必然忘記你,你被忘記以後,那你失寵的日子就會不遠。”

  鄭袖說:“一切拜託您,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好。”

  靳尚說:“您不如向大王進言釋放張儀。張儀如果能夠獲得釋放,必然對您感激不盡,秦國公主也就不會來,那秦國必定會尊重你。您在國內有楚國的崇高地位,在國外結交秦國,並且留張儀供您驅使。你的子孫必然成為楚國太子,這絕對不是一般的利益。”

  於是鄭袖日夜對楚懷王說:“作為臣子各為其主。如今土地沒有交給秦國,而秦國派遣張儀來,這就是極看重大王。大王還沒有還禮而要殺死張儀,秦王必定大怒而攻打楚國。我請求讓我們母子一起遷移到江南去,不要讓我們成為任秦國宰割的魚肉。”楚懷王聽後很後悔,便釋放張儀。

  鄭袖不怕大王身上的氣味

  歷史上並沒有記載楚懷王身上有異味,但是電視劇裡楚懷王的確身帶異味,而鄭袖也能明確的聞到的,但是為了爭寵為了地位和權利鄭袖假意奉承稱是大王特有的一種讓天下男人臣服的氣味。

  鄭袖有沒有害屈原

  劉向《新序》卷第七《節士》之《屈原章》敘述屈原作為"楚之同姓大夫"***楚元王后人恰與之相類***,以其才德兼備,本受懷王信任,然而,朝中的上官大夫、靳尚之屬,勾結令尹子蘭、司馬子椒,"內賂夫人鄭袖",讒害屈原,屈原被放逐於外,乃作《離騷》。當懷王輕信張儀,楚國遭受重創,於是重新起用屈原;至懷王客死秦國,頃襄王繼位,又聽信讒言,屈原再被放逐,最終,屈原自沉汨羅。

  學界一般認為,此節文字,乃祖述《屈原列傳》。卻未曾思考,這正是《屈原列傳》的簡寫本,更早出於《屈原列傳》,劉向正是在此基礎上,來結撰《屈原列傳》的。

  證據何在?此要從最具疑點的鄭袖說起,在《戰國策》之《楚策》中,尚無鄭袖嫉害屈原的記述,而且《鹽鐵論·非鞅》說:"是以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鹽鐵論·訟賢》說:"文學曰:'......夫屈原之沉淵,遭子椒之譖也;管子得行其道,鮑叔之力也。今不睹鮑叔之力,而見汨羅之禍,雖欲以壽終,惡其能得乎?'"足見在昭帝朝,對鄭袖結怨屈原,學者們亦聞所未聞,甚至《史記·太史公自序》曰:"......懷王客死,蘭咎屈原。"而在《屈原章》及《屈原列傳》中,鄭袖頓成陷害屈原的主角,如此安排,頗有緣故。

  歷史評價

  楚懷王:“今鄭袖知寡人之說新人也,其愛之甚於寡人,此孝子之所以事親,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張儀:“楚王幸姬鄭袖,袖所言無不從者。”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