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礬的藥用價值

  白礬是礦物質中藥,外用能解毒殺蟲,燥溼止癢;內用止血,止瀉,化痰。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入藥部位

  為礦物明礬石,經加工提煉而成的結晶。

  性味歸經

  【性味】酸澀;寒;有毒

  【歸經】肺;脾;肝;大腸;膀胱經

  用法用量

  0.6~1.5g。外用適量,研末敷或化水洗患處。

  禁/宜人群

  陰虛胃弱,無溼熱者忌服。

  炮製方法

  1.白礬:揀淨雜質,用時搗碎。

  2.煅白礬***又名枯礬***:取揀淨的白礬,置砂鍋內加熱溶化並煅至枯乾,取出,剁塊。

  3.《雷公炮炙論》:凡使白礬,須以磁瓶盛於火中煅,令內外通赤,用鉗揭起蓋,旋安石蜂窠於赤瓶之中燒,蜂窠盡為度,將鉗夾出放冷,敲碎,入缽中研如粉後,於屋下掘一坑,可深五寸,卻以紙裹,留坑中一宿,取出,再研。每修事十兩,用石蜂窠六兩燒盡為度。

  枯礬:取淨白礬,照明煅法煅至鬆脆。

  地理分佈

  生態環境:常為鹼性長石受低溫硫酸鹽溶液的作用變質而成,多產於火山岩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甘肅、河北、安徽、福建、山西、湖北、浙江等地。

  性狀

  該品呈不規則結晶形塊狀。無色或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玻璃樣光澤。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細密縱稜,並附有白色細粉。質硬而脆,易砸碎。氣微,味微甘而極澀。以塊大、無色、透明、無雜質者為佳。

  顯微鑑別 透射偏光鏡下:無色透明。負突起;折射率N=1.4564。均質體。

  白礬屬三方晶系。晶形呈細小的菱面體或板狀,通常為緻密塊狀、細粒狀、土狀等。顏色為無色、白色,常帶淡黃及淡紅等色。條痕白色。光澤玻璃狀,解理面上有時微帶珍珠光,塊狀者光澤暗淡或微帶蠟狀光澤。透明至半透明。解理平行***0001***不完全。斷口晶體者呈貝狀;塊體者呈多片狀、參差狀,有時土狀。硬度3.5-4。比重2.6-2.8。性脆。

  礦物質中藥。外用能解毒殺蟲,燥溼止癢;內用止血,止瀉,化痰。主治:中風;癲癇;喉痺;疥癬溼瘡;癰疽腫毒;水火燙傷;口舌生瘡;爛弦風眼;聤耳流膿;鼻中息肉;瘡痔疼痛;崩漏;衄血;損傷出血;久瀉玖痢;帶下陰癢;脫肛;子宮下垂等。白礬性味酸澀,寒,有毒。故有抗菌作用、收斂作用等,可用做中藥。明礬還可用於製備鋁鹽、發酵粉、油漆、鞣料、澄清劑、媒染劑、造紙、防水劑等。

  白礬的鑑別方法

  ***1***取該品約0.5g,加水5ml,使其溶解,濾過,濾液照下述方法試驗:①取濾液1ml,加氫氧化鈉試液,即生成白色膠狀沉澱;分離,沉澱能在過量的氫氧化鈉中溶解。***檢查鋁鹽***②取濾液1ml,加氨試液至生成白色膠狀沉澱,滴加茜素磺酸鈉指示液數滴,沉澱即顯櫻紅色。***檢查鋁鹽***③取濾液1ml,加氯化鋇試液,即生成白色沉澱;分離,沉澱在鹽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檢查硫酸鹽***④取濾液1ml,加醋酸鉛試液,即生成白色沉澱;分離,沉澱在醋酸銨試液或氫氧化鈉試液中溶解。***檢查硫酸鹽***

  ***2***取鉑絲,用鹽酸溼潤後,蘸取該品粉末,在無色火焰中燃燒,火焰即顯紫色***隔藍色玻璃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