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前的藥用價值

  白前是一味中藥,為雙子葉植物藥蘿藦科植物柳葉白前或芫花葉白前的根及根莖。高,為此小編為大家推薦了一些白前的功效與作用和價值,歡迎大家參閱。

  

  1、治久患暇呷咳嗽,喉中作聲,不得眠:白前,搗為末,溫酒調二錢匕,服。***《梅師集驗方》***

  2、主治肺實喘滿,咳嗽,多痰。胃脘疼痛。白前100克、白酒0.5升。將白前搗成粗末,用白紗布袋盛之,置於淨器中,入白酒浸泡,封口;7日後開啟,去掉藥袋,澄清備用。每日三次,每次10~15毫升,空心溫飲。***白前酒《肘後備急方》***

  3、治久嗽兼唾血:白前三兩,桑白皮、桔梗各二兩,甘草一兩***炙***。上四味切,以水二大升,煮取半大升,空腹頓服。若重者,十數劑。忌豬肉、海藻、菘菜。***《近效方》***

  4、治咳逆上氣,身體浮腫,短氣脹滿,晝夜不得平臥,吼中如水鳴聲:白前、紫菀、半夏、大薊各6g。為粗末,水煎,分3次服。***白前湯《備急千金要方》***

  5、治瘧母***脾腫大***:白前五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6、治胃脘痛,虛熱痛:白前和重陽木根各五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7、治跌打脅痛:白前五錢,香附三錢,青皮一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8、治小兒疳積:白前、重陽木或兗州卷柏全草各三錢。水燉服。***《福建中草藥》***

  白前的功效與作用

  瀉肺降氣;下痰止嗽。主冶肺氣壅實之咳嗽痰多;氣逆喘促;胃脘疼痛;兒疳積;跌打損傷。用於肺氣壅實,咳嗽痰多,胸滿喘急。

  1、《別錄》: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

  2、《綱目》:降氣下痰。

  3、《唐本草》:主上氣衝喉中,呼吸欲絕。

  4、《本草備要》:瀉肺。

  5、《日華子本草》:洽賁豚腎氣,肺氣煩悶及上氣。

  6、《福建中草藥》:行氣消積,健脾和胃。

  白前的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

  白前的副作用

  《本草經疏》:凡咳逆上氣,咳嗽氣逆,由於氣虛氣不歸元,而不由於肺氣因邪客壅實者,禁用。

  白前的配方技巧

  1、配紫菀,紫菀溫潤止咳,化痰降氣;白前瀉肺降氣,祛痰止咳,兩藥配用,一潤一降,止咳平喘,化痰利膈力強。《本草品彙精要》曰:“合紫菀,療久咳逆上氣,體腫短氣,脹滿不得臥”。

  2、配桔梗,桔梗宣肺祛痰,白前降氣化痰,兩藥配用,一宣一降,有宣肺下氣,化痰止咳之功。《得配本草》:“配桔梗,治久咳吐血。”

  3、配前胡,白前瀉肺降痰,止咳平喘;前胡宣暢肺氣,疏風止咳;兩藥配合,一降一散,祛痰作用加強,有降氣散風,止咳化痰之效。

  4、配百部,白前瀉肺降氣,祛痰止咳,專治肺氣壅實痰咳;百部溫潤苦降,善治勞咳。兩藥合用,一降一潤,祛痰止咳,治外感咳嗽。日久不止者有效。《本草衍義》曰:“白前保定肺氣,治漱多用,以溫藥相佐使,則尤佳”。

  5、配桑白皮,白前降氣,祛痰止咳,有“專搜肺竅中風水”之說,桑白皮瀉肺止喘,利水消腫。兩藥合用,則瀉肺降氣,止咳平喘。可治熱咳喘,痰稠咳吐不爽等證。

  白前的臨床應用

  1、水腫:有某患者症見身熱微寒,咳嗽見紅,牽引右脅疼痛,周身浮腫,口渴,脈浮數。方用白前配枇杷葉、桑白皮、瓜蔞仁、杏仁、薄荷的功效與作用、桑葉的功效與作用、浙貝母、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等藥。服一劑熱退,又一劑果愈。

  2、小兒風熱犯肺型咳嗽:某患兒咳嗽,流涕,鼻塞,痰少,舌尖紅,苔薄白,微膩,脈浮。擬診為風熱犯肺型咳嗽。在以玄蔘、牛蒡子、白蚤休等為主的處方中,適量配伍白前,療效甚佳。

  3、小兒喉源性咳嗽:有臨床報道稱,經用白前配伍桔梗、殭蠶、地龍等藥的煎劑治療小兒喉源性咳嗽35例,有效率達94.29%,明顯優於西藥非那根對照組。

  4、小兒咳嗽:有臨床報道稱,以白前為君,配伍桔梗、紫菀、百部等品,治療小兒咳嗽患者98例,顯效90例,有效8例,療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