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會謙讓議論文作文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怎樣要求自己做到謙讓呢,其實謙讓是可以學會的,關鍵的是自己平時就要嚴格要求自己與人和睦相處、與人為善,自然就會發展成為從善如流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會謙讓

  一個身懷六甲的婦女艱難的挺上車,手還牽著個五六歲的小孩。她環視了一下四周。想要找個座位,不看還好,一看彷彿車中的空氣瞬間凝固。掛在每一個人的臉上是那麼的平淡,彷彿她也成為了這車上的空氣是那麼地隱形。車上的大姑娘小夥依然是掛著耳塞,悠然地嚼咬著口香糖……,這一切看來是那麼的自然。

  以上一幕上在一個電視公益廣告的畫面。雖這一幕經過導演指導,演員的演藝,但誰有敢說這樣的事情又不在真實的生活無聲的演義著呢?前不久,也在報上閱讀到這樣一篇文章:一位身患癌症的老人拿著化療單和診斷書跪求在公交車上請求他人讓個位。短短几行文字,卻是那麼的刺眼,也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內心:我們的社會傳統謙讓美德今何在?

  記得從小學過孔融讓梨等等的傳統美德故事,在學校里老師又一次一次地告訴我們:要學會謙讓,但是轉身背後又是兩個同學為了塊橡皮檫在爭吵。試問我們如今的教育何在?

  聯想身邊的種種,又不得不又提起:提倡文明禮讓,弘揚社會風尚。

  車讓車,讓出一份安全;車讓車,讓出一份秩序;人讓車,讓出一份文明;人讓人,讓出一份友愛;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都“讓”一點,那麼人與人之間是真誠地關心幫助,也便不存在鄰里糾紛,群毆滋事等等阻讓社會進步的現象。在家庭中,可以讓出濃濃的親情;在校裡,可以讓出和諧天地……

  學會謙讓吧!讓和諧構成新時代的風尚。讓人與人燃起一份無私的關懷,為生活多一份絢麗。

  學會謙讓

  梅之所以贏得“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讚歎,是因為它對於冰雪的謙讓;荷之所以贏得“出淤泥而不染”是因為它對於汙泥的謙讓;竹之所以贏得“千磨萬擊還堅勁”的美譽,是因為對於陡崖的謙讓。

  要學會謙讓,謙讓是一種魅力,更是一種豁達的胸襟。謙讓是蘇東坡“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的從容;謙讓是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超然;謙讓是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感慨。雄鷹學會謙讓狂風驟雨,才能使它展翅高空。我們學會謙讓,胸襟會變得更加寬廣。

  要學會謙讓,謙讓是一種修養。縱觀三國,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但又有多少英雄豪傑倒在嫉妒的血泊中?周瑜,一代能才。因為心胸狹窄,不能容人,導致自己吐血而死,時年三十六歲。公瑾死前還仰聲長嘆:“既生瑜,何生亮!”我想,如果當時周公瑾知道謙讓,與孔明共同伐魏,恐怕三國的歷史將要重寫。

  要學會謙讓,謙讓是一種品質。我們在學會謙讓別人的同時,更要學會謙讓自己,謙讓人生。面對於生命的挫折,我們要學會謙讓,必要時,我們更要感激它。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要因為挫折而失去了對生命的熱情,不要因為挫折而失去了活下來的勇氣。學會謙讓,它將成為我們走向成功的風帆。太史公對於生命的謙讓,完成了被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貝多芬對於生命的謙讓,使之完成了舉世矚目的“命運交響曲”,奧斯特洛夫斯基對於生命的謙讓,完成了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謙讓生命,謙讓自然。正是因為有了它,才有“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讚歎;才有“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的感慨;才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麗。

  我們要學會謙讓。謙讓不是一葉扁舟,隨波逐流;謙讓不是一葉浮萍,飄搖不定;謙讓不是一束曇花,轉瞬即逝。謙讓是永恆的,正是因為這樣,世間才充滿著和諧。

  學會謙讓

  “忍一步,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在同學、朋友、親人之間我們都要學會謙讓,因為謙讓也是一種美。

  每次來天津,我都會和小弟弟打仗。小弟弟成成只比我小一歲,所以我管他時他總是不服。這就常常摩擦出憤怒的火花,有時就因為吃飯你吃得多我吃得少這樣種種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大打出手,結果則兩敗俱傷。

  今年我已經上初一了,成成也上四年級了。以前總把打架當成一種習慣,而現在不會了。

  每天我們都會一起寫作業,一張大桌子,我倆坐對面,因為我倆都靠著桌子,重力在桌子上,所以桌子像滑輪一樣輕輕地小幅度地滑動。為了我能舒服一些,我總是往裡拽,這時我可以看見他的嘴角微微抽動了一下,眉毛呈“八”字狀,極不情願地往前挪動了椅子,他一定想:怎麼什麼事情都得我聽你的?但我沒生氣,寫了一會兒,我感覺到他微微往這邊拱,可能不是故意的,我隨口說了聲:“別擠了啊!”誰知,他卻說:“不知道是誰擠的,你沒拽呀?”這一下激怒了我,看著他歪著嘴嘀咕的樣子,我氣不打一處來,他也躍躍欲試的架勢。“忍”我靜靜地想,我比他大,我理應讓著他,我倒吸了一口涼氣,好像一桶水把我內心的怒火澆滅了。

  最後成成還是向我道了歉,我們的感情更好了。現在想想,如果不是我倆都謙讓了對方,不知會冷戰幾天哩!

  謙讓是一種美德,它可以讓人與人之間更融洽。“孔融讓梨”告訴我們謙讓就是尊老愛幼,家庭美滿幸福的和諧因素。

  每次吃水果,成成總是會刻意去拿小的那一塊,留給我們大的。我也會搶著去拿“不好看的”,把新鮮的留給家人。大人們誇我們懂事了,其實我知道是“謙讓”讓我嚐到了比蜜還甜的精神食糧。

  學會謙讓,它能使人與人之間更加和諧,更加融洽,我們要讓謙讓的美德發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