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複習隨堂練習及答案

  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年,希望可以對大家的高考歷史備考有所幫助。

  高考歷史複習隨堂練習1:

  1.***2013·廣東高考***戰國以前,“百姓”是對貴族的總稱;戰國以後,“百姓”成為民眾的通稱。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強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   D.井田制的推行

  解析:選B 從題意可知,百姓一詞從稱呼貴族到稱呼民眾,從貴族專有到與平民共有,說明貴族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合。

  2.***2013·浙江高考***以下為周代世系略圖,它透露出的相關制度資訊有***  ***

  ①禪讓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選D 圖表括號中註明的文字資訊為“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這是根據血緣關係的親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級。因此“④宗法制”正確;周天子將“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於各地,使他們成為各領一方的諸侯,也體現了“②分封制”;按照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封者有世襲統治權,可世代為官,體現了以“世卿世祿”為特點的世官制,③正確。禪讓制是一種在位君主生前便將統治權讓給他人的政治制度,在這張“譜系圖”中無法體現。

  3.***2013·海南高考***西周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法制,不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礎,對後世也有深刻影響。這表現在***  ***

  A.一夫多妻習俗長期延續   B.皇位繼承“立嫡不以長”

  C.諸子平等的財產繼承權   D.婚姻中的“門當戶對”

  解析:選B 注意題幹中的關鍵資訊“宗法制”“對後世也有深刻影響”。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製,這與以後歷代在皇位繼承中遵循的“立嫡不以長”相吻合。

  4.***2013·浙江高考***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統一大業。讀右圖判斷,符合秦滅六國先後順序的部分排列是***  ***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解析:選A 秦採用“遠交近攻”策略最終滅了六國。所滅的順序為“韓趙魏楚燕齊”,分別對應圖中的序號是②④③①⑥⑤。最遲滅的齊國位於今天的山東***“齊魯大地”***,找到這一突破口,就可較快地找出正確選項。

  5.***2013·山東高考***《周禮·考工記》載:建造王城,九里見方,四周各三門,南北和東西大道各九條,宮城之左為宗廟,右為社稷,前為朝,後為市。它體現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權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權神授

  解析:選B 從材料中提取有效解題資訊,建造的王城大小,形狀,門,路和設定都清晰明確,體現中正有序,故選B。中央集權到秦朝才形成,排除A,材料中雖然有宗廟和社稷,但沒有體現“法祖”排除C;材料僅僅是對王城的建造進行描述沒有體現君權神授,明確的提出君權神授是董仲舒。排除D。

  6.***2012·海南高考***秦滅六國後,秦王贏政兼採古史及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稱“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揚託古改制 B.承襲華夏傳統

  C.突出個人功業 D.標榜君權神授

  解析:選C 結合所學知識,皇帝之稱是秦始王認為自己“功過五帝、德高三皇”,因此,把三皇與五帝的名稱合為“皇帝”,說明他認為王的稱號不足以顯示自己的權勢和地位,而且其並不僅僅滿足於作人間最高統者,還要將自己的權威罩上神的光環。A項說法錯誤;B、D項可體現,但與題意不符。

  7.***2011·浙江、福建高考·合編***政治文明的演進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過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政制***達臻“文明”一途,實應歸功於西周的創制。……西周政治裡顯然有深厚的貴族色彩,而“共主”名義下的地方分權體制……與秦以後一統的君主“獨制”格局涇渭分明。因此古賢多稱周秦之間為“天下一大變局”。

  ——王家範《中國歷史通論》

  材料二 郡縣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滅者六國耳,非盡滅三代之所封也。則分之為郡,分之為縣,俾才可長民者皆居民上……為天下計,則***郡縣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讀通鑑論·秦史》

  材料三 郡縣之失,其專在上……今之君人者,盡四海之內為我郡縣猶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顧炎武《郡縣論》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說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別。

  ***2***根據材料二、三,分別概括王夫之、顧炎武對郡縣制的看法。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郡縣制在中國歷史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解析:第***1***問關鍵是要知道材料中的西周和秦朝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然後呼叫知識解決即可。第***2***問主要是讀懂材料,提煉資訊。

  答案:***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西周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機構,最高執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權的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

  ***2***王夫之:從國家考慮,郡縣制不如封建制害處多。顧炎武:郡縣制缺陷在於實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作用:郡縣制有利於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於國家統一及穩定,其製為歷朝所沿用。

  高考歷史複習隨堂練習2:

  1.***2013·江蘇高考***某學者評唐朝三省制時指出:“凡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未經政事堂議決副署,而由皇帝直接發出的命令,在當時是被認為違制的,不能為下屬機關所承認。”這裡所謂“違制”的論斷,主要指皇帝背離了***  ***

  A.詔令須由政事堂議決的制度 B.門下省執掌詔令草擬的職能

  C.中書省監察地方政務的慣例 D.尚書省負責執行詔令的定製

  解析:選A 唐朝三省制下,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稽核,尚書省執行。三省制下,皇帝命令必須經政事堂審議副署才可以。由此可知B、C表述錯誤。D表述正確,但與題意要求不符。 因此正確答案選A。

  2.***2013·天津高考***右圖為《島夷志略》片段。從其內容判斷,該著作的出現應不晚於***  ***

  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

  解析:選C 《島夷志略》,原作《島夷志》,元代民間航海家汪大淵所著記述海外諸國見聞的著作。共一卷,一百餘篇紀略,涉及東西兩洋周邊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是研究古代亞非等地區歷史地理的重要著作。同時依據圖片中的“萬里石塘”這個說法出現在唐宋年間,據此應選C。

  3.***2013·海南高考***朱元璋認為,“禮樂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藥石”,“刑政二者,不過輔禮樂為治耳”。這表明他***  ***

  A.強調嚴刑峻法的統治方式 B.重視禮樂制度的教化作用

  C.宣揚休養生息的政治主張 D.兼採儒法二家為統治思想

  解析:選B 閱讀材料,理解材料,禮樂是治平的核心手段,刑政是輔佐禮樂的,排除A,而選B。材料沒有涉及休養生息和儒法的治國思想,排除C、D。

  4.***2013·山東高考***下圖文位元組選自一則清代檔案史料。其撰擬者應是***  ***

  A.中書省   B.內閣

  C.軍機處   D.禮部

  解析:選C 嘉慶二十一年在雍正之後,軍機處已經設立,軍機處每日接受皇帝召見,跪受筆錄,軍國大事均有皇帝裁決,各種詔令由軍機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旨擬寫成文經皇帝審批後,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執行,故選C。從材料分析是內閣奉上諭,上諭不是內閣起草,排除B。清朝有中書科,但不具備中書省地位,僅具有監察職能,排除D。

  5.***2013·江蘇高考***光緒《大清會典》載:“諭軍機大臣行者,既述,則封寄焉。凡有旨存記者,皆書於冊而藏之,屆時則提奏。議大政,讞***審***大獄,得旨則與。”材料說明軍機處***  ***

  A.地處內廷,專管軍務    B.參與政務,秉旨辦事

  C.設有官衙,機構完備    D.專理刑獄,職能單一

  解析:選B 從題乾材料資訊“議大政,讞***審***大獄,得旨則與”可知B正確。軍機處最初只參與處理軍務,後來職權擴大,參與處理內政外交、制定軍國大計、審理重大案件等,由此可知A、C、D表述錯誤。

  6.***2013·天津高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劉邦接受了皇帝的稱號,皇帝之下設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統仍是郡、縣、鄉、亭、裡。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軍事、監察之權。縣分大小,萬戶以上設縣令,萬戶以下設。

  ——樊樹志《國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漢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淵源。

  材料二 “漢高祖……矯秦縣之失策,封建王侯,並跨州連邑,有逾古典。”這些受封的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兩大特權: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賦斂”。

  ——摘編自周振鶴《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據材料二,說明漢初“矯秦縣之失策”的措施及具體內容,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措施導致的後果。

  材料三 漢武帝規定諸侯王除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這些侯國的名號,分別隸屬於漢郡。淮南王劉安謀反,“國除為九江郡”;衡山王劉賜謀反,“國除為郡”。又頒佈律令,規定王國官員地位低於一般官員,限制人們與諸侯王交遊。從此,王國與漢郡無異。

  ——摘編自邱樹森、陳振江主編《新編中國通史》

  ***3***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漢武帝解決王國問題的措施,並分析其意義。

  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一中“劉邦接受了皇帝的稱號,皇帝之下設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統仍是郡、縣……”這句話,可以得出漢初實行的制度分別是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淵源的作答,聯絡教材,不難發現這些制度都是秦朝創立的制度,說明了漢初的制度是繼承秦朝的。第***2***問,“矯秦縣之失策”的意思是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材料認為秦朝滅亡在於實行郡縣制,故漢初在郡縣制的基礎上又恢復了分封制;內容和後果據教材知識回答即可。第***3***問,依據材料中“‘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為列侯”這句話可以得出推行的是推恩令,據“國除為郡”這句話可知剝奪了諸侯的封地,改行郡縣,“又頒佈律令”說明通過法律加強了對諸侯的控制;意義可從削弱地方割據、加強中央集權和鞏固國家統一的角度來回答。

  答案:***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縣制。承襲秦制。

  ***2***措施:分封諸侯王國。內容: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員、收取賦稅。後果:王侯權力過大,危害中央集權。

  ***3***措施:頒佈推恩令,分割王國封地;剝奪犯法諸侯王封地,改為郡縣;頒佈律令,加強對諸侯的防範。意義: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中央集權得到加強,鞏固了國家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