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式太極拳的推手資訊

  吳式太極拳是漢族傳統拳術之一。以柔化著稱,架子斜中寓正、鬆靜自然,大小適中。推手時,守靜而不妄動,以善化見長。吳式太極拳,分南北兩派,南派為吳鑑泉宗師傳承,其傳人主要有吳公藻、吳公儀、吳英華、馬嶽樑、徐致一等。北派為王茂齋宗師傳承,其傳人主要有王傑***子英***、王倜***子超***、趙鐵庵、修丕勳、彭廣義***仁軒***、楊禹廷等,再傳有趙安祥、李經梧、王培生、修佔等。修佔又傳周旭林等。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概說

  太極拳除按一定的要求,姿勢練拳架式之外,還有兩個人的對練和應用技術,這就是太極推手。用繃、履、擠、按或採、列、肘、靠的要求來完成動作和達到目的。因此也稱四正推手或四隅推手,實際是推手的四組動作。

  太極拳的盤架***練習拳式***是練“體”***練習自己的重心平衡穩固***,而推手則是練“用”***練在自己的重心平衡穩固情況下去牽動對方的重心,使其失控***。練體、練用是太極拳運動的兩個不可分割的部分,不可失之於偏。尤其是練推手不應當像“頂牛”“撥河”、摔跤、拳擊那樣用力去推、拉或打擊對方。而是用太極拳的“沾、連、粘、隨、不丟、不頂的方法來應付對方的來力,借力使力,用對方的力打擊對方的重心。使彼讓我拿起,使彼被我放出。通過經常的練習推手可以達到體膚感覺靈敏、動作變化順隨的“懂勁”階段,同時也能學會“部勁”、“化勁“和”“放勁”。由懂勁之後再努力學習、互相砌磋、共同進步。達到默契揣摩漸至“從心所欲”的高階功夫。這樣,不但能健身、長壽,還能防身、禦敵。而更重要的是能夠闡發出太極拳奧妙高深的功夫和優越寶貴的科學道理。

 

  動作解說

  ***一***單人推手法

  也稱個人打單輪。為了敘述方便,也為適合單人練習***熟習動作,掌握重心,體會手法、身法***,現將“上手”***甲***的動作解說如下:從太極起式***預備勢***開始,先做左抱七星。

  1.擠

  1.右掌向前推出,左腳落平。沿左腳的裡側而進。同時,左掌隨之下落,微回收,左臂與肩平,成半圓形。右掌繼續帶動重心前移,弓左膝,由坐式變為弓式,右掌推至左脈門處,右食指尖對鼻尖,眼從食指尖上方向前看,意在右掌心。

  2.左臂鬆腕,垂肘,左指尖由下沿半圓弧形向左前舒伸至臂直與肩平,掌心翻朝外,在左腳小趾外的前上方。同時,右掌隨左前臂之後,由指尖向前舒伸,手指貼於左腕。視線隨右指移動,帶動身體微朝左前轉動,意念由右掌心移到右指尖。如有對方打輪時,左掌至左前之後可接對方的右肘。

  2.履

  1.鬆屈右膝,重心後移由弓式漸變為坐式。同時,雙手向上立指尖,鬆肘,掌心漸轉朝前。右掌前領向右上方移動,左掌後隨,距離一前臂之長,兩肘皆屈,前臂上立。意念在右掌心。

  2.右掌繼續向右後轉,上臂要平,前臂要立。左肘往左掩,從胸前而過,左掌向右外移。兩掌心朝右,視線先隨右指尖,過身體扣線後改隨左指尖,同時,隨重心後移,身體向右轉至胯與肩***胸向***朝右前方。意念也隨視線由右掌移至左掌心。

  3.按

  1.右腿和腰部放鬆,尾間向右腳跟微落,同時,左掌心轉向左一,右掌隨之,距離不變。鬆雙肩,兩上臂下垂,兩前臂平。身體亦隨重心微下而轉朝正面,意念在左掌心。如有對方打累時,兩手之高低可隨其臂。

  2.兩肘舒鬆,左掌繼續向左後下移,右掌向左下舒伸。視線先隨左手,過中線後改隨右指尖,帶動身休向左轉至胸向朝左前方,意念也由左掌移至右掌心。

  4.繃

  1.向前上揚左掌。右掌小指向上相隨,掌心轉朝外,在左掌至中線時,右掌即上至左腳尖前的上方,意念在右掌心,左腳落平。胸向朝正前。

  2.左掌繼續向前伸展,掌心轉向後,弓左膝,重心前移變成弓式,身體隨左掌微偏右轉。同時,右掌上至中線後,拇指貼於左肘彎處,其餘四指貼於左前臂。祖母先隨右手,右手過中線後改隨左指尖動。意念也由右掌心改移左掌心。

  第二輪的“擠”;在“繃”的動作完成後,雖是左腿在前的弓式,但右掌還是向左腳尖的上方推進,右食指尖對鼻尖。左臂鬆垂與肩平,成平圓形,脈門處貼於右掌心前。同時,左膝微前下鬆,膝尖對左腳尖,尾間對正腳後跟。以下動作都相同,迴圈進行***如果從左抱七星開始,則左右肢體互換***。個人打單輪的要領:

  1.步法要正,尺寸適度,不管上身做什麼樣的動作,雙腳不能挪動。

  2.身法要穩重,進退時都能達到單腿承重。前進時承重腿的膝尖不能超過腳尖,後退時尾閭不能超出承重腿的腳跟。 3.手法要輕靈,肩、臂、肘、腕、手都要放鬆,不能僵硬。由手帶動的周身活動要在到最大的幅度。例如:雙手斜後上履時,腰胯扭轉到低頭時可以看見後腳跟。斜後一按時,也是如此。

  ***二***雙人推手法***亦稱打輪***兩人相對而立,上手***甲***朝南,下手***乙***朝北。距離三腳。兩人前腳落平時腳心在一條線上。 甲***左側***乙***右側***

  5.預備勢

  甲:左正步坐式,出右腳,右手在前;左手貼在乙的右臂彎處。

  乙:同甲。兩人左腕以下交叉相貼;左手都貼在對方右臂彎處。

  6.擠對按

  甲:左掌心向乙的胸前,隔著右前臂打擠。順著乙的腹前,右腕、前臂下垂後,再伸至乙的腰胯左後側,貼乙的左肘,左掌隨乙的左腕動;同時,隨右手之動,右腳輕落平,變弓步。

  乙:左掌心扶甲的左腕向在後下行。右掌心翻向下,按甲的左肘向左下采;同時,鬆腰,尾閭下落,對著左腳跟,身體向左轉,胸向轉朝西北。

  7.履對繃

  甲:動作同打單輪,只是在重心後退的同時,左腕貼乙的左腕往左方後履。右掌心扶乙的左肘向左履。胸向轉朝東南。

  乙:動作同自己打單輪。只是配合重心前進的同時,兩人左腕相貼之處往外上行。右掌長甲的左肘,向甲的右耳上繃過中線後,左肘對著甲的胸前。右掌心扶於臂彎處。

  8.按對擠

  甲:動作同打單輪。只是當乙的右掌向前打擠時,甲要鬆腰、涵胸。同時右掌心向下翻轉,按乙的左腕,左掌心亦下按乙的右肘。右掌向右後下移動,左掌心向右移動。胸轉向西南。

  乙:動作同自己打單輪。只是左臂不隨甲後履,用右掌心向甲的胸前打擠,左前臂下垂,從甲的腹前向左前下方舒伸,貼甲右肘;右掌隨甲右腕動,右前臂貼近甲的右側腰胯部位。同時,右腳落平成弓步。9、繃對履

  甲:動作同打單輪,只是在乙後退時,右腕貼著乙的右腕向前上起,左掌心扶乙的右肘,隨即向乙的左耳處繃出。手過中線後,右肘對著乙的胸。左掌在右臂彎處與乙扶自己肘的左腕相交。

  乙:動作同自己打單輪。只是在隨甲向上繃進之時,重心後退;同時,右腕貼甲的右腕往右上後繃。左掌心扶甲的右肘向右外轉。胸向朝東北。

  下一次的擠、繃、按,繃則是迴圈連續進行。

  10.改換手與腳的方法:上述說的方法是甲的右腳、右手在前的順步。乙是右腳、左手在前的拗步。如要改換手可用第一種方法,改換腳用第二方法。

  1.換手方法

  甲:做完按的動作後,不上繃。左掌心扶乙的左肘,右腕貼乙的右腕,向乙的腹前推去再移至乙的右胯之外。同時,弓右膝成右弓式。隨後即再做右後上履的動作。

  乙:做完擠的動作後,不回履,而是右腕貼甲右腕,左掌心扶甲的左肘,隨甲的雙手推進,重心後奶;同時,雙手向右後下履。再做左前上繃的動作。

  2.換腳方法

  甲:在做繃的動作,趁重心前進,虛左腳,抬腿向前邁一步,成右正步坐式,左腳落平,腳跟在乙的左腳尖平齊處。隨即弓左膝做左手打擠動作。同時,成左正步弓式。

  乙:在做履的動作,趁重心後退時,回收右腳,向後退一步,成左正步弓式,隨即再後移重心變為右正步坐式,隨甲的打擠而做按的動作。

  說明

  1.擠、履、按、繃迴圈不止,實際變成兩組繃對履、擠對按動作。甲擠乙按,甲履乙繃,反之乙做甲的動作時,甲則做乙的動作。兩人除一人順步,一人拗步外,手法、身法的動作完全相同。因此可互相參照,換手、換腳方法亦是如此。

  ***2***太極拳是講“彼不動,乙不動”。但在練習打輪時,則應該有一個人先動,從形式上看擠、繃是向前的進攻形,履按是向後的退守形。所以做擠繃者應先動。或者兩人商議好這次你先動,下次我先動。雙人打輪要領:

  除應遵循個人打單輪的要領外,還要做到周身放鬆,動作輕靈,千萬不許用力使勁或肢體僵硬,要用意念引志肢體很輕鬆地完成動作。仔細用心留意,體會互相接觸處的體膚感覺,“聽”出對方來力的方向、速度。及時作出正確的判斷,同時也完成相應的動作。兩人都按照要求做好規定的動作,循序漸進,日久天長,自然而然地能使“功夫”加深。

  最後說一句話。經常說的“水到渠成”,假如不付出做堤的勞動,則迅猛是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做一切事都是如此,練武修文亦是如此。練太極拳更要有耐心、細心、恆心,堅持下去,多盤拳走架,先練“知己”的功夫。多打輪推手再練“知彼”的功夫。盤拳既是基礎也是應用,推手既是應用也是基礎,這是太極拳兩個相輔相成的兩種訓練方法。不能顧此失彼。即便是為了健身養生,照此進行也能情趣倍增,互相切磋共同進步。太極拳能夠被動病延年,但也不是僅僅學會了一套拳,就可以照貓畫虎地比劃,或者知道了怎樣動作,就能得到“養生之犬”。只有開長日久地經常練習和不停地運動,才能獲得“功夫”。所謂“功夫”就是認真練習***力***,持之以恆***距***,力×距=功,世上沒不有勞而獲的。按照規矩認真地堅持下去,仔細鑽研,不但能達到目的,還能進而懂得太極拳既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又是一種未被開拓,而又應當是特別努力探索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