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育隨筆

  閱讀能力影響著思維能力。那閱讀應該怎麼教?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偉大的戲劇學家莎士比亞說過: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天空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我也常說孩子們要是沒有寶貝書,就好像生命中沒有愛的溫暖。

  於是我和我們班的孩子一起創設了一個充滿書香氛圍的“樂書吧”!裡面投放的寶貝書全是家長與孩子們一起精心挑選,製作的!

  樂樂是個害羞靦腆的小姑娘,她有著很強的語言表述能力,只是不能很大膽地在別人面前表現。

  這一天,樂樂來到樂書吧,她一眼就看到了樂書吧裡“每日推薦”上放著的那本曾在我班上獲得一等獎的親子自制書--《美麗的春天》。她興奮地舉著,企圖想吸引其他的孩子,可遺憾的是,沒有小朋友注意到她,她顯得有點失落,三下兩下地翻了翻,轉身想離開……看到這,我快速地走過去,拿起那本書,一驚一詐地說道:“呀,這本書在這呀,太好啦!”也許是我誇張的聲音吸引了她,樂樂轉過身來,小聲地問道:“老師,你也喜歡看這本書嗎?”“是呀,這本書多好看呀,樂樂,你想和我一起看麼?”樂樂點了點頭,乖巧地在我身邊坐了下來,閱讀的時候,我不斷地用語言引導著樂樂,慢慢地樂樂開講了,看著她專注的樣子,我突然想到,為什麼不給樂樂創設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呢?於是她閱讀完後,我誇張地鼓了鼓掌“樂樂,你太棒了,真好聽!”沒想到我的掌聲真的吸引了許多的小朋友,他們紛紛圍了上來“老師,你們在幹嘛呀,什麼事情這麼開心呀……”我故作神祕地說道:“樂樂給我講了個很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吧,那就讓樂樂給你們講吧”聽到這,小朋友把樂樂圍了個水洩不通,紛紛纏著樂樂,“樂樂,你給我們講講吧,對呀對呀,給我們講講吧”這時我也適時地參與進去“樂樂來一個,樂樂來一個”看著小朋友熱情,著急的樣子,樂樂顯得有點手足無措,驚慌地看著我,我微笑地看著她,“樂樂你行的,記住聲音大一點就會更棒的!”看著我肯定的目光,樂樂開講了,這一次她講得更好了:美麗的春天到了,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了出來,柳樹也長出了嫩芽,美麗的花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

  看著樂樂神采飛揚,和小朋友們專注的樣子,我不禁為自己的小計策成功,而由衷地笑了,通過這件事,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今後在引導孩子在閱讀的時候,我們不僅要及時地捕捉每一個教育契機,更應該努力為孩子創設一個讓孩子想說,敢說,大膽說,喜歡說和及時得到應答的環境。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一切孩子。我一直在努力著!

  篇二

  在當今飛速發展的科技時代,各國各地區經濟文化的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日益激烈,社會資訊量迅猛增加,生活節奏日益加快,通過語言、文字迅速準確地解決問題已成為社會的要求和人們的自覺需要。早期閱讀作為聽、說、讀、寫等諸環節的重頭戲,自然而然地引起了教師和家長們的高度重視。早期閱讀是指在學前階段,通過大量的圖文並茂的讀物,幫助幼兒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對幼兒的思維、語言、想象、個性、習慣等方面進行綜合培養。其突出優勢在於通過早期閱讀教育,促進幼兒心智的發展、語言能力的增強和良好習慣的形成。世界各國的幼教專家們都十分關注早期閱讀,認為早期閱讀對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的發展等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程度,將會影響其終身學習的學習能力和水平。美國已經將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作為新的教育改革政策的重要內容,在全美各州強力推行。我國在新《綱要》的內容中,也第一次明確地把幼兒早期閱讀方面的要求納入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提出要“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元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由此可見,對幼兒進行早期閱讀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我園採用繪本作為早期閱讀的材料,即幼兒的早期閱讀以圖畫讀物為主,以看、聽、說有機結合為主要手段,從興趣入手,萌發幼兒熱愛圖書的情感,豐富幼兒的閱讀經驗、提高閱讀能力。進行“繪本快樂閱讀”活動可以推進幼兒園的閱讀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行為,促進幼兒和諧發展。

  好的繪本,每張影象都會說話,圖與圖之間呈現獨特的敘事關係,幼兒得以由直覺進入繪本的世界,自然流暢地聽故事。好的繪本給了孩子那種以圖案色彩渲染故事情節,用精妙到位的語言來表達思想,最後向孩子們傳達出一種含蓄卻足以讓人心靈震撼的人生哲理。比如繪本《大衛,不可以》,這本書是作者根據他五歲時畫的塗鴉作品再創作的,畫的是小時候媽媽不讓他做這個不讓他做那個的事情。大衛是一個調皮的小男孩,總是做出一些讓媽媽擔心的事:爬上椅子去拿東西、滿腳是泥走進房間、在房間裡打棒球……媽媽就不停地在說:“不可以,大衛!”最後,大衛把花瓶打破了,被罰著面壁思過,可他還流著眼淚扭過頭來看著媽媽,一臉無辜的樣子。生氣的媽媽又心軟了,伸手抱過了大衛“我愛你,寶貝!”大衛幸福地依偎在媽媽的懷裡。書中的媽媽只出現過身子,沒有出現她的臉。這樣可以讓閱讀的小朋友找到同感:“我的媽媽就是這樣的!”在讀這本書時,其實還讓我們想到了很多:我們家長在處罰孩子的時候要讓孩子明白不是父母不愛你,而是因為你做錯了一件事。同時也在讓我們思考: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家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比孩子再犯了錯誤後再大喊大叫更重要,更理智。 再如《大猩猩》,是關於一個孤獨的女孩和一頭迷人的猩猩的非凡故事,獲得凱特·格林威及艾米克兩項大獎。小女孩漢納生命中的最愛是大猩猩,她一直想去看看真正的大猩猩,可是她的爸爸很忙,每次要求時,總回答說“改天吧!”幸而漢納很有幻想力,她還是可以和大猩猩在心中做朋友。就在她生日前夕,她收到一個玩具猩猩。到了夜晚,這個玩具猩猩居然變成了一隻活生生的大猩猩,帶著漢納飛越樹梢、攀過高牆,來到動物園裡真正猩猩的家,一償漢納的心願。而當她早上醒來之後,還有新的驚喜正等著她。如果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該繪本,肯定會在思考:每一個孩子都在渴望父母的愛,家長應該及時愛孩子,不要讓孩子在寂寞中長大。

  “快樂繪本閱讀”的理念是:讓幼兒快樂地閱讀,在閱讀中獲得快樂;幼兒是自己學習的主人,他們可以參與決定自己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方式;幼兒是發展的主人,我們要尊重他們在閱讀中的理解、感悟與創作。在快樂繪本閱讀教學的實際開展工作中,我們充分尊重幼兒閱讀的主體性,採用科學的閱讀指導策略,營造多元快樂的閱讀氛圍來實現“繪本閱讀的快樂”,使幼兒充分感受到繪本美文美圖的良好薰陶。

  一、明確教師角色定位,平等參與,尊重幼兒閱讀的主體性。

  在引導幼兒閱讀繪本時,不應急著說教,不斷地提問、說明,猶如應試教育一般,而應把看書、思考的空間留給幼兒,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品味故事,讓他們的體驗和感受經過時間沉澱,再慢慢地轉化為知識和智慧。在閱讀的過程中應尊重每個孩子的不同感受,並積極鼓勵他們邊讀邊猜想後面將要發生的事,鼓勵他們參與到編寫故事中,想出與作者不同的更有意思的情節或續編結尾;鼓勵他們將自己比擬成故事中的角色,例如,讀《彩色的烏鴉》可以讓幼兒將自己想象成一隻色彩斑斕的彩色烏鴉,然後他們就會很自然的以“我”的身份進入故事,感受故事,思考“我”會怎麼做。

  平等參與者的角色定位源於教師對早期閱讀的天然熱愛與興趣。因為,教師只有拋棄自己的閱讀成見,拓展可能因世俗的影響而變得擁擠而狹窄的心靈空間,才能真正做到平等的參與和引導,而不必帶著“非得給些價值觀”的使命來導讀;只有真正尊重孩子們獨特的閱讀感受,而決不壓抑孩子的奇想與樂趣,才能讓閱讀走進孩子們的心,讓孩子們真正享受到閱讀的快樂。

  二、運用科學的閱讀指導策略,開啟幼兒閱讀之門的金鑰匙。

  幼兒在通向獨立文字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引導他們學會閱讀,讓他們終生受用。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傑洛姆·布魯納這樣闡述閱讀指導:一開始,教師得先為幼兒讀故事,慢慢地,用比較戲劇化的方式,來呈現整個作品。在幼兒還沒有能力完全自我閱讀之前,教師利用“最近發展區”,協助幼兒瞭解故事,幫助他們逐漸成為一位真正的讀者。

  其次,關注量的積累,引導博覽群書。沒有量的積累,即使篇篇是精品,幼兒也難形成良好的閱讀修養。因此,要大力提倡“舉一反三”的博覽,提倡廣讀書、讀整本書、讀整套書,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讓幼兒的閱讀有量的保證。無論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都應在課內交流分享,讓幼兒有一個展示的平臺。在交流中,孩子們既可以體驗成就感和分享的快樂,又可以強化其閱讀興趣。其實,一本好的繪本,孩子會百看不厭,而在幼兒看的過程中,教師可投入感情讀故事,可以用動作、神態輔助語言來“演”故事,用生動、誇張的手法來呈現故事,用預告精彩片段來吸引學生課外閱讀,用故意犯錯來培養孩子讀圖的敏感度。總之,在指導幼兒找出新的閱讀方法時,教師應做好事前的準備,事後的討論。

  再者,重視閱讀這一精神通道的建設,開展立體育人。好的繪本不僅僅在講述一個故事,同時也是在幫助提升孩子的觀察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昇華他們的精神境界。例如,教師與幼兒一起讀著名的繪本故事《彩色的烏鴉》,可以引導幼兒觀察每隻烏鴉色彩的區別和表情的變化,想象彩色烏鴉時代的快樂和美好,感悟現實與人相處的境界。當閱讀把快樂帶給幼兒時,就把無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財富帶給了他們,就為他們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間與心靈家園。幼兒在與繪本進行心靈對話中,在閃爍著人性光輝、充滿大自然和諧和童真童趣的字裡行間徜徉時,必定會開闊眼界,豐富內心,昇華境界,健全人格。

  三、注重開放式閱讀環境與拓展式閱讀形式,營造多元快樂的閱讀氛圍。

  開放式閱讀環境首先是空間上的環境開放:閱讀繪本也需講究氛圍和意境,可以根據需要在教室,在閱覽室,在學校的草地或別的地方,營造一種積極的閱讀氛圍,拉近書與孩子的心之間的距離。通過教學地點開放促進幼兒主動的閱讀興趣。開放式閱讀環境其次應重視教學人員開放:授課者不必都是同一教師,可以是不同班級教師的交流,或與專家、作家、故事媽媽、故事天使、家長等演繹故事,詮釋故事,分享故事。另外,還應注重閱讀內容開放:不必都讀作家所寫,也可以閱讀學生自己的優秀作品,如同園幼兒的作品或同班幼兒的作品。

  為了豐富幼兒閱讀的多元性,應該結合閱讀內容開展拓展延伸活動,可以讀書講故事,演故事,畫故事,續編故事等,如讀《泰迪熊搬家記》,可以學畫地圖;讀《泰迪熊的溜冰派對》,可以讓幼兒與家長自己籌備開派對;讀《別再親來親去》,可以續畫故事;讀《鱷魚怕怕牙醫怕怕》,可以演故事;讀《可愛的鼠小弟》系列,可以直接在繪本的留白處寫寫畫畫;讀《嘟嘟與巴豆》,可以學習介紹各地風土人情……

  四、通過多種途徑,在閱讀活動中培養幼兒敢想敢說及創造性思維能力。

  繪本閱讀活動中,一條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幼兒敢想敢說。敢想敢說是能說會說的前提,是兒童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的心理基礎。然而,現在的某些幼兒往往自我意識差,缺乏自信心,不敢說、不會說。為此,我們根據閱讀目標,積極拓展教育途徑,讓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獲得語言的發展,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如開展的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內容較為集中的閱讀經驗活動,***大小圖書閱讀活動,聽賞、排圖活動、自編圖畫故事書活動等***,能幫助幼兒多角度、多方位地獲得閱讀經驗,培養觀察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增設一日生活朗讀環節,堅持每天20分鐘晨讀,採取“欣賞--跟讀--朗讀--評價”的模式,在幼兒朗讀時,時常讓幼兒比一比,看誰讀得對,讀得有感情,這樣一來既發展了幼兒的閱讀能力,又提高幼兒的鑑賞朗讀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自信心,在集體面前敢想、敢說、會說、願說。在自由活動中,讓幼兒在圖書角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圖書,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閱讀方式***獨立閱讀,結伴閱讀等***,在錄音區放置空白錄音帶和原帶,逐步訓練幼兒由欣賞--跟讀--模仿--創造***非常簡單***的過程,最後由老師評價,以激發幼兒的興趣,滿足他們的慾望,以逐步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根據所見所聞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看法,通過感受與體驗,積累閱讀經驗總之,早期閱讀活動是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關鍵在於教師應根據閱讀教材的內容,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發展水平,採用靈活多樣、生動有趣的閱讀指導方法,不斷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發展幼兒的認知結構,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有位哲人說過:“我們的孩子也許不是一個天才,但他應該可以成為一個聰明的人,一個快樂、有著豐富情感和高尚情操的人。”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和老師就是他的天空。如果我們以閱讀為樂,注重文化教養,孩子也會以讀書為樂,這就是薰陶。

  翻閱一本本幽默詼諧、耐人尋味的繪本,能引領著孩子們飛翔在這一個個神奇夢幻般的空間裡享受文化帶來的不同以往的快樂,而後孩子的心胸開闊了,頭腦靈活了,表達能力得到發展了。

  可以說,感悟繪本,享受閱讀,孩子的童年更快樂!

  篇三

  對於三歲的孩子來說,每天和許多小朋友,還有老師在一起吃喝玩樂,老師就像他們的媽媽,孩子們就是老師自己的孩子,有一首兒歌這樣寫:“幼兒園好想家,我愛老師像媽媽”。面對這群天真爛漫的可愛的小傢伙,每天都有說不完快樂的事情, 嘻嘻……。 幼兒園裡每天早上都要點名,為了更加增進我們之間感情,在點名、喊到之外增加了擁抱。每當點到一個孩子的名字時,我們就張開雙臂,用微笑和期盼的眼神示意孩子上前來和我們擁抱,互相親一下臉頰。不要小看這簡單的動作,它很快拉近了師幼之間的距離。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兩三歲正是孩子渴望成人肌膚撫觸的時候,他們幼小的心靈需要成人關心和愛護,他們幼嫩的肌膚也需要成人的愛撫。我們用擁抱和親親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也讓師幼之間變得親密無間,讓孩子真正感覺到老師就像媽媽一樣親切,幼兒園就像家一樣充滿溫情。我們還鼓勵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和我們擁抱,有的孩子會像小鳥一樣“飛”上來,有的會像小兔、袋鼠一樣蹦上來,有的會像小馬一樣跑上來……小三班裡充滿了歡聲笑語。如果有哪位老師出去聽課或者做其他事情去了,一上午不在班裡,每當回來的時候,像馮梓航、孫浩哲等等主動張開小胳膊就往你懷裡撲,“張老師抱抱,”又是抱又是親的,心裡感到無比的幸福,令人難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