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城市初期雨水收集利用的探究論文

  雨水收集,完整的說應該叫做“雨水收集與利用系統”,是指收集、利用建築物屋頂及道路、廣場等硬化地表彙集的降雨徑流,經收集——輸水 ——淨水——儲存等渠道積蓄、雨水收為綠化、景觀水體、洗滌及地下水源提供雨水補給,以達到綜合利用雨水資源和節約用水的目的。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對城市初期雨水收集利用的探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對城市初期雨水收集利用的探究全文如下:

  1 前言

  在我國,許多城市都存在著水資源緊缺的問題,對於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有著巨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採取合理可靠的措施,對城市初期雨水進行有效的收集和利用,是非常必要的,能夠有效緩解城市用水緊張問題,減輕水環境汙染,進而推動城市的綠色健康發展。

  2 雨水的收集

  2.1 地面雨水收集

  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城市規模迅速擴大,為了便於人們的日常出行,城市地表一般都是水泥或者瀝青等材料,雨水無法及時下滲。對此,可以在建築附近設定相應的“可蓄水地面”,實現對於雨水的儲存。主要的雨水處理過程是在雨水儲存箱內進行。過濾淨化裝置分三層,從上到下分別是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每層之間用紗布鋪墊分隔。這樣水由上到下流過時,過濾程度逐級加大,可以有效得到淨化,大部分雜質顆粒會被隔離或是吸附。

  2.2 屋面雨水收集

  對於城市雨水資源而言,屋面雨水主要佔其中雨水資源量的65%左右。未免雨水易於收集,且水質相對較好,是城市初期雨水利用的主要物件。雨水落在屋頂,經由屋面進入雨水回收管,通過雨水回收管進入使用者家的水箱中。對於平屋頂,可以在對屋面進行構造處理時將屋面做成一定的坡度,例如鋪填砂漿等。雨水沿著坡度滑到屋面兩邊。對於坡屋頂,應在坡邊緣設定外挑簷溝,雨水回收管設定在外挑簷溝中。這樣的簷溝可以做成建築造型,美觀且實用。由於憑藉水的自由滑落收集雨水,此方案不適用於屋面構造複雜且屋面極不規則的民用建築屋面。在簷溝處放置過濾網,作為雨水處理的第一道工序。過濾網可以將雨水中尺寸大的雜物分離出來。對於上述不同排水規劃的屋頂,在原排水立管的位置用雨水回收立管代替。雨水進入雨水回收立管後,經過一個雨水轉換裝置進入使用者家中的水箱達到儲存的目的。當入水口開啟時,雨水在雨水管內穿過外牆進入室內,通過入水口進入水箱; 當入水口關閉時,雨水管無法進入水箱,則雨水會由後面的雨水管流至下面的使用者,直至每一戶都能接收到雨水。

  2.3 雨水入滲

  通過入滲對雨水進行收集利用,能夠有效減輕市政排水系統的排水負擔,減輕城市洪水災害可能引發的危害,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市政基礎設施的執行維護成本。不僅如此,通過雨水入滲的方式,能夠實現對城市地下水的回補,減少因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地面沉降問題,同時也可以對城市生態環境進行修復。

  在實際操作中,雨水入滲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這裡針對幾種比較常見的雨水滲透設施進行分析。一是城市綠地,這是一種天然的滲透設施,不僅入滲效果優秀,能夠有效節約資金投入,而且可以美化城市環境,改善城市區域性氣候,可以說是一種非常簡單有效的入滲設施。因此,對於市政主管部門而言,可以對城市現有的公園、綠地、綠化帶等進行適當改造,對居民區以及市政道路上的雨水進行收集。二是人工滲透設施,包括滲透路面、滲透池、高危花壇等。以滲透地面為例,主要是利用多孔瀝青、多孔混凝土以及草皮磚等材料,取代傳統的瀝青和混凝土材料,以提升地面的滲透效果,實現雨水的有效滲透。當雨水量相對較小時,可以實現雨水的直接入滲,而即使雨水量較大,在地表形成徑流,也可以在適當位置,設定相應的蓄水池等設施,對雨水進行收集,經過濾處理後,回補地下水,又或者直接作為綠化灌溉用水。在人行道、廣場以及停車場等公共場所,可以在相應位置設定回填砂石、礫料的滲溝或者滲井,以增加雨水入滲量,儘可能減少人行道和廣場上的積水。

  對於市政管理部門而言,在對城市整體進行規劃建設時,應該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以綠色城市、生態城市為基準,在不影響城市各項功能的前提下,儘可能增加綠地和人工溼地的面積。從我國當前的城市規劃建設而言,在絕大部分城市中,由於綠地徑流係數小,雖然其面積較大,但是可以收集的雨水量有限,很容易出現飽和的情況,因此綠地徑流雨水一般都是通過入滲的方式進行利用;而城市廣場空地面積較大,徑流係數也較大,收集雨水量大,而且非常穩定,因此對於雨水的利用一般是採用收集回用的方式;而在城市道路方面,由於行車量較大,路面汙染嚴重,不能直接作為雨水收集的物件,可以通過修建地下滲透管道或者滲透水池的方式,對雨水進行收集。

  3 關於初期雨水的收集分析

  3.1 初期雨水處理系統介紹

  初期雨水是指降雨初期時的雨水,在雨水中溶解了空氣中大量的酸性氣體、汽車尾氣以及各種各樣的汙染性氣體,加上對於路面、建築等的沖刷,含有大量的有機物、重金屬以及懸浮固體等汙染物質,汙染程度較普通城市汙水更高,如果直接排放,會對水體造成嚴重的汙染,因此,做好初期雨水的收集和處理,是非常必要的。在國外一些相對發達的國家,對於初期雨水的處理,是利用下凹綠地的淨化作用,引導雨水入滲地下,通過土地系統,進行相應的淨化處理,又或者將初期雨水引入汙水處理管道,與城市生產生活汙水一同處理後,直接排入和河道。而國內對於初期雨水的處理,多是收集後直接棄流,對此,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提出了相應的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統。

  ***1***雨水口

  在降雨時,對於道路徑流,應該在雨水口設定相應的篦子,對垃圾和雜物等進行攔截,同時在雨水口的底部,設定相應的沉澱池,對雨水中包含的大顆粒雜質進行沉降處理,以避免過濾器的堵塞。在經過濾器初步過濾後,道路徑流會進入滲透池,等待後續處理。

  ***2***滲濾井

  從施工和成本方面考慮,可以對現有的滲透池或者滲透井進行改造,形成相應的滲濾井。應該結合區域氣候特點,從初期雨水量考慮,對滲透池的體積進行確定,一般情況下,將滲透池設計為長扁形,為雨水入滲回補地下水提供便利,同時減少對於地下管線的影響。滲濾井應該通過相應的果殼過濾器,與雨水口相連,同時在果殼過濾器出水口位置,設定縱向帶孔管道,以強化前期布水能力,提升滲濾井的執行效率。

  3.2 初期雨水滲透量計算及滲透池容積的確定

  採用極限強度法計算初期雨水滲透量。設計流量計算引數: 某城市3 年重現期降雨i=1.91mm/min, 場地面積30m×9m, 集流時間tb=5min, 初期雨水h=5mm, 初期雨水厚度h 降落時間k=h/i=2.62min,全部匯水面積上產生的匯流Qs=ψFi=0.9×30×9×1.74=464.13L/min。根據開始降雨到最大面積上產生匯流的時間和退水時間相等的條件,匯流區內初期雨水全部被收集到收集點的時間T=k+tb=2.62+5=7.62min。Tb>k,得到雨水匯流過程線。

  線0-a-b-c 表示雨水匯流過程,線0-a-e-T 表示初期雨水匯流過程。在k 時間內達到匯流點的徑流量為a 點對應的流量Qa,設降雨強度i 條件下,有滲透池存貯τ***min***雨水,0<τ

  4 系統收集雨水資源的利用與效果

  4.1 可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面對日益短缺的水資源,我們不得不尋求一些方法緩解當前水資源緊張的問題,而雨水的收集就是較為有效的方法。雨水是一種寶貴的水資源,但是我們一直以來都忽視了對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不得不說,這是一種非常巨大的浪費。結合初期雨水處理系統,實現對於雨水的收集和劉勇,能夠有效提升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緩解城市用水緊張問題。

  4.2 避免或防止城市洪澇的發生

  我國近幾年來,隨著自然氣候的變化無常,城市防洪問題變得十分嚴峻,許多城市都開始相繼出現“城中看海”的尷尬景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城市排水系統的設計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當短期降雨量較大時,市政排水管網壓力較大,難以及時有效排除積水;另一方面,全球氣候變暖導致了極端天氣的頻繁出現,很容易形成局地強降雨。應用初期雨水收集處理系統,可以有效增加雨水排洩途徑,緩解市政排水管道的壓力,進而避免或防止城市洪澇的發生。

  5 結語

  我國當前對於初期雨水的處理技術還不是很成熟,但是隨著城市雨水利用技術的不斷推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技術,在城市初期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的建設過程中,應該根據工程專案環境,對系統方案進行合理選擇,保證系統功能的有效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