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與初中數學課程整合的研究論文

  資訊科技的發展,使人們的學習和交流打破了時空界限。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是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著密切聯絡和繼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對獨立性的新型教學型別,對它的研究與實施將對發展學生主體性、創造性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資訊科技與初中數學課程整合的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資訊科技與初中數學課程整合的研究全文如下: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即將資訊科技整合到課程當中。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方式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且取得非常明顯的效果。將資訊科技整合到初中數學課程當中,可以使初中數學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資訊科技;初中數學;課程整合

  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已成為我國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和目標。在飛速發展的資訊時代,資訊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資訊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小學中普及資訊科技教育,同時要加強資訊科技與其他課程的整合。

  在資訊科技環境下,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將會使教學方式與教學過程發生重要的變化。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自主學習比傳統課堂講授更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全國各地的中小學掀起了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熱潮。將資訊科技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豐富的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從而實現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的相互融合,以促進傳統教學方式的根本變革,也就是促進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的變革,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標。

  一.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內涵和意義

  ***一***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基本概念

  資訊科技主要是指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和通訊技術,利用這些資訊科技可以在學科教學中使枯燥的學科知識等轉化成形象,生動的電子資訊,變單調為豐富,提高教學效果,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整合是在一定條件下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組成部分,凝聚成一個較大的發展過程及結果,而教學整合,最基本的原則是整合的學科之間互能夠相促進,共同提高的部分,簡單的將現代教育手段應用到課堂中去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整合,在這個模式中,資訊科技都只是作為一個平臺,或者說是教學工具。

  ***二***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內涵

  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是將資訊科技有機地融合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使資訊、技術與學科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等融合為一體,成為與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高度和諧自然的有機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並提高學生的資訊獲取、分析、加工、交流、創新、利用的能力,培養協作意識和能力,促使學生以新的思維方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應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物件及教學策略,找到整合的切入點,並結合教學的各個環節來展開,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展。

  ***三***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意義

  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一是能夠拓展各科知識內容的來源和範圍。二是能夠優化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三是能夠充分利用資訊科技的互動性和網路化等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揮、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使個別化學習、協作式學習和發現式學習得以實現並結合。四是能夠拓展教育教學,為學生提供理想的學習和認知工具,有利於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五是能夠有效地調動各種教育教學資源,使學校方方面面的教育教學資源得到充分的整合和有效利用。

  二.資訊科技在初中數學教學應用中的重要作用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主旨在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數學課內容抽象,概念嚴謹卻又枯燥,其中的全等變換等的函式影象,以及點、線、面、體的動感關係,都比較抽象,傳統的教學手段難以動態再現過程,而資訊科技為其提供有效的途徑,能很好的再現其變化過程,把數學問題直觀的再現在學生眼前,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有利於突出重點、難點,發展學生思維,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學生對“軸對稱”的概念較難理解,如果利用電腦技術與多媒體技術形象的展示出生活中“軸對稱”的實際例子,則可以幫助其理解概念。例如在講授無理數時,就可以做幾張有關第一次數學危機的背景資料和人物介紹的幻燈片,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知道了無理數的產生過程。

  ***二***展現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利用資訊科技支援下的動畫演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情景再現,可以讓學生從具體問題到抽象概念,從特殊問題到一般規律,逐步通過自己的發現、探究去思考數學、學習數學。這一過程讓學生直接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抽象於實踐,創設了數學教學的良好情境,建構了較理想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比較自然地接受數學概念,同時開闊了學生視野,有助於發散思維的培養。

  三.資訊科技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使用資訊科技教學的意識較弱

  很多教師利用資訊科技教學多是在計算機演示教室進行的公開課、觀摩課、評優課上,平常則用得很少或幾乎不用。部分教師錯誤地認為只要用了計算機,將課本內容搬上螢幕,用“白板”代替“黑板”,將板書換成幻燈片,就是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的整合。如一位教師教學生作三角形的中線和角平分線,整個作圖過程用課件展示,與教師在黑板上直接示範相比,既沒有節省時間,也沒顯出其它的優勢,相反,課前製作課件花費了老師大量的時間,課堂演示課件削弱了學生對三角形中線和角平分線作法的注意力,其效果遠不及老師直接在黑板上作圖講解來得好、來得真實。

  ***二***教師使用資訊科技教學的能力較差

  有的教師過分注重資訊科技的大量使用,忽略了利用資訊科技環境下的教學能力,利用資訊科技時過分追求大容量、高密度,忙於將更多東西呈現給學生,缺少了應用的教學設計,忽略了學生思考的過程,表面上看課堂資訊量大,學生反映也不錯,實際上則出現“講者手忙腳亂、看者眼花繚亂、聽者心慌意亂”的現象,由原來的“人灌”變為更高效的“機灌”。

  ***三***教師使用資訊科技教學缺乏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有的老師把太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課件的外在表現和計算機操作上,忽視了知識內容的挖掘,忽視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如一位教師將預先設計好的或網上下載的課件輸入電腦,然後嚴格按程式將教學內容不加選擇、一點不漏地逐一展現,上課成了執行既定程式,學生是否適應,是否能跟上教學進度,他都無暇顧及;還有一位教師的課件,從組織教學到新課講授,從鞏固練習到課堂作業,每一個細節都有詳盡的與畫面相配套的解說和分析,整節課只要點點滑鼠,講幾句串詞就算了事。這樣的課堂教學表面看似活潑,實則冰冷死板,教師注意的是監視器上的影象,學生接受的是螢幕上的影象,師生之間情感的雙向交流,變成了師與機、生與機的單向傳送和接受,流動在師生之間的情感因素被削弱了;這樣的整合缺乏實際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所帶來的及時性,互動性特點,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主性,致使學生處於另一種形式之下的被動學習,不能提高課堂效率,故而不能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實現資訊科技教學預期的效果。

  四.資訊科技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案

  ***一***轉變教育觀念,提高資訊素養,實現職能轉變

  資訊科技與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整合的過程不僅僅是運用資訊科技,它將伴隨著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媒體和教學評價的相應演變,它必將對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轉變教育觀念是開展資訊科技與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整合的前提,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資訊科技在優化課堂教學中的強大優勢,瞭解現代教育技 術發展的形勢,從思想上產生緊迫感。

  ***二***結合數學學科特點,提高教學設計水平

  數學屬於邏輯經驗科學,數學的認知過程是一個由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再由抽象思維到具體思維的過程。資訊科技的多媒體性、動態性等特點有助於數學概念的表徵,有助於學生自主構建數學概念。

  ***三***恰當使用各種媒體,產生最佳教學效果

  資訊科技能提供大量生動、豐富的音像,對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資訊科技能提供自動推理和符號演算的環境,有助於抽象思維的訓練;資訊科技更能提供動態的三維智慧作圖環境,有助於空間想像能力的培養,資訊科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體現出強大的優勢,而如何能充分發揮這種優勢,將資訊科技有機地融合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去,關鍵是要恰當,一要看教學內容的特點;二要看學生的年齡特徵與心理需求;三要看使用的時機與方式。只有恰當地組合好各種媒體,使各種媒體功能得到互補,充分發揮各自的長處,才能產生最佳的教學效果。

  五.結束語

  隨著科技和資訊的不斷髮展,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策略的實施,必將帶來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資源以及學習方式的變革。在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下,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將會使教學方式與教學過程發生重要的變化。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自主學習比傳統課堂講授更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只有把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策略運用到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才能切實提高教學效果,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