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教育中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

      當今社會,資訊科技迅猛發展,它不但普及到社會生活、工作的各個環節,還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走進了學校的課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提出:“(要)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資訊科技和學科課程的整合便成了資訊科技應用於教育的核心,成為近幾年來我們農村小學資訊科技教育的發展重點。
        一、通過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使用多媒體裝置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情緒高漲,精力集中,呈現出學習的最佳狀態。這是由於多媒體計算機能進一步把電視機所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與計算機的互動功能結合在一起,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並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互動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使學生入情入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將學習熱情移植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例如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一》教學,課前教師創設情境:“小朋友,春姑娘悄悄來到了我們身邊,她給大地萬物帶來了生機。春天在哪裡呢?今天,老師就和你們去郊外、去田野找春天,好嗎?”接下來教師播放《春天在哪裡》的歌曲,學生閉上眼睛邊拍手邊唱歌。然後教師讓學生睜開眼睛:“看四周景色美嗎?是呀,春天給大地披上了綠裝,到處生機勃勃、春意盎然。小朋友,春天在哪裡,你能找到嗎?”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隨即點選課件出示圖文並茂的詞語,讓學生來學習,讀一讀字音,通過圖片認一認,伴著音樂唱一唱有關小動物的歌兒,說說花的顏色及有關事物的特徵……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聲音、圖畫、顏色都會引起他們的注意,在這兒運用多媒體課件,聯絡學生已有的經驗,引導學生去觀察發現,將學生帶入學習的情境之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拉近了學生與課本的距離。
        二、通過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新課標》指出:“學生應初步具有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在資訊社會裡,學生的這種能力更應首先具備。 
資訊科技從內容和時間上可以為研究性學習提供豐富的資源,教師可以利用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來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舉個例子來說,在課堂上,教師從“小學生如何預防近視”入手,引導學生通過“小學生近視”這一資訊的蒐集,學習了搜尋引擎的使用方法;通過對所蒐集的大量資訊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甄別,學習了資訊篩選的基本原則;通過對大量文字資訊的統計分析,以及表格化、圖示化的處理,學習了資料處理的基本技能。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可以輕鬆地進行分析、鑑別,剔除無用、無關資訊,尋找有用、相關資訊,進行整理、歸納、篩選、重組,面對無邊無際的資訊不再束手無策。經常這樣做,學生就會完全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心理,就可以慢慢培養學生獨立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了。 
     三、利用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為學生創造開放、自由選擇資訊的空間。
        通過網路資源獲取資訊,不僅是教師也是學生獲取資訊的一條便捷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不侷限於書本中的知識,放眼網路,合理運用網路資源展示豐富的感知材料,引導學生學會在開放的資訊裡自由選擇,獲取更多更全更準的資訊。學生在教師合理的引導下,根據自己學習的需要,獨立思考問題,充分發揮自己視覺和聽覺的作用,自由選擇所需資訊,進一步理解教材、認識事物、獲取知識、形成概念,主動建構自身知識體系。比如,學習語文《匆匆》時,關於朱自清的生平,學生知道得並不多,在網上可以通過查詢資料,互相交流,瞭解他熱愛祖國、珍惜時間的品質,從而更好地理解本文中心。
        四、通過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面對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有時給學生一個既定的目標,讓學生自己運用網路查詢資料,要比教師一個人查資料、找根據有價值得多。例如綜合實踐課上,在教學《交通安全伴我行》第一階段時,課前讓學生通過網路等各種渠道,蒐集文字、圖片等資料,掌握有關的交通標誌和交通規則,瞭解有關交通安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交通法規教育。在教學第二階段時,通過讓學生親歷和網路調查、採訪、宣傳等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嘗試運用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等方法,增強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合作、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在教學第三階段展示課上,觀察組的同學展示一些學生交通事故的圖片和事例,利用課件向同學們展示條形統計圖及圖片,形象直觀地展示了他們的活動成果,同學們看後,內心觸動很大;調查組的同學以調查表的形式,利用實物投影展示自己到警察叔叔那兒蒐集的資訊,並通過課件展示通過調查及走訪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資訊組的同學以圖片的形式展示自己上網蒐集的交通法規,並將他們列印成冊,組織全班同學進行了一次學習,然後展示了自繪的一些交通標誌;宣傳組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他們精心設計的手抄報、黑板報,並展示了寫好的宣傳稿、倡議書及全校師生紛紛走上街頭進行宣傳的資料。這一環節,教師只是起引導和點拔的作用,把大量時間留給學生,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的舞臺。 
        實踐證明,只有讓學生和教師一起動起來,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也只有在這種勞動中,學生才會閃現創造的火花,才會有創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