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與英語教學整合的反思

  二十一世紀是個資訊時代、知識經濟時代,需要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廣大教師要更新觀念,適應時代的發展,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把計算機應用與學科教學整合起來,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立,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對此,你有什麼樣的反思與感悟呢?以下是由小編收集整理,歡迎閱讀!

  ***一***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通過對大綱、教材的不斷改進和完善,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學已步入了良性的軌道,現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更使英語教學日趨完善。但是,由於受到條件、環境以及教師自身素質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目前仍然有許多英語教師思想比較保守,觀念比較落後,對多媒體技術知之甚少,方法簡單,手段陳舊,一本教科書加一隻粉筆,就連最起碼的錄音機也很少使用。課堂上,主要是以傳授知識為主,強迫學生死記硬背,培養“考試機器”,忽視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培養,忽視學生們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的培養。久而久之,學生們的英語水平兩極分化,放棄英語的學生也是屢見不鮮。這

  樣的英語教學談不上素質教育,更談不上可持續發展和終身學習。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和英語是兩大基礎學科,也是兩大工具學科。可以這麼講,誰掌握了計算機和英語,誰就有更多的機會掌握和擁有世界最先進的知識和資訊;誰掌握和擁有了世界最先進的知識和資訊,誰就有更多的機會擁有美好的明天。計算機應用離不開英語,英語教學也不應該離開計算機的應用,二者的整合,可以相輔相成。在英語教學中應用計算機手段,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它要求我們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1、收集多媒體資料資訊

  我們在準備教案時,需要大量的資料及資訊源。在傳統的教學中,這種資料主要是通過書本、圖片、錄音和錄影等有限的手段向學生傳輸資訊,這樣的資訊來源顯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靈活性、方便性和互動性。隨著電腦技術的普及,我們可以通過電腦自己製作,或通過光碟、網路等途徑獲取文字、影象、聲音、動畫、視訊,甚至三維虛擬現實等多方位資訊用於課件製作,使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方法更多樣、更靈活。製作多媒體課件上課是現代化教學的一個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但在課件的製作過程和素材的尋求上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而網路的風行則解決了不少的問題。我們往往可以在網路這個無其不有的空間找到我們需要的資料,從而達到用最少的時間做出最好的課件的目的。另外,市面上也有一些現成的英語教學軟體出售,它雖然不能直接利用,但經過一定的加工處理後還是可以派上用場的。

  網際網路是英語教學不可缺少的教學輔助媒體,確實給了英語教師一種新的眼光來看英語教學。它***網際網路***擁有如此令人驚訝的無限資源,它可以使我們每一位教師變得更富有創造性,更緊跟時代,更令人滿意。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

  計算機不僅是一種文化,而且也是教學過程中的理想的認知工具。計算機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幫助形成學習動機,可以提供圖文聲像並茂的互動式學習環境,有利於學生主動發現、主動探索,即探究式學習;加上計算機網路可以提供協作學習模式,因而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小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自制力較差。他們的注意力最長只能堅持10—15分鐘左右,大腦就會出現階段性疲勞。如果將他們的學習當作單調的教師講、學生聽的過程,將會使他們的興趣蕩然無存,課堂上表現為無精打采,注意力分散。由此,我們一定要懂得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為學生提供一個圖文聲像並茂的互動式學習環境,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避免厭學現象的出現。今年的三到六年級的教材都配套了教學用的VCD,裡面每個Unit都有一個教學遊戲叫拳擊,設計得比較簡單,只要在聽到的單詞或片語上點選一下就行了,可以讓學生直接進行操作,既可以學又可以玩。在學生的注意力開始鬆懈的時候進行這個遊戲,往往能重新吸引他們,幫助他們走出疲勞的低谷。

  3、提供全方位的訓練。

  眾所周知,人類是通過聽覺、視覺和運動待等諸多方面來獲得新的知識。我們看書、看報可以獲得知識,我們聽收音機、聽報告也可以獲得知識。我們通過這種比較單純的視覺或聽覺所獲得的知識資訊是很容易被遺忘的。然而,我們通過看電視、看電影所獲得的知識資訊相對就不那麼容易遺忘了,這是因為電視、電影綜合利用了視覺和聽覺的作用。我們學會騎自行車、學會游泳為什麼會長久不忘呢?那是因為我們在學習騎自行車、學習游泳的時候,首先是聽"老師"講明要領,再看“老師”做示範動作,最後自己又進行一些反覆地實踐,才學會的。這種通過聽覺、視覺和運動所獲得的知識技能是持久的。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電腦的圖、文、聲與一體的特點進行視、聽、說全方位的訓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為此,我經常留意各家音像店,看有沒有適合小學生看的外語音像品,有一套叫Disney的卡通片很受學生歡迎。其中有很多內容都與我們的教材不謀而合,如Country life、My body、At home、 Numbers、Colors等等,當學生看到和聽到他們學過的單詞時都不自覺地跟著讀起來,鍛鍊了聽力的同時也鞏固了對生詞的記憶。

  4、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教學過程應用計算機手段,創造機會讓學生參與計算機操作,如進行電腦小遊戲等,進而可以培養學生們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的提高,最終歸結為思維品質的提高: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有利於強化學生思維訓練,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優化。

  ***二***

  首先,資訊科技在備課方面的應用

  我們在備課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料及資訊源。在傳統的教學中,這種資料主要是通過書本、圖片、錄音和錄影等有限的手段向學生傳輸資訊,這樣的資訊來源顯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靈活性、方便性和互動性。隨著電腦技術的普及,我們可以通過電腦自己製作,或通過光碟、網路等途徑獲取文字、影象、聲音、動畫、視訊,甚至三維虛擬現實等多方位資訊用於課件製作,使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方法更多樣、更靈活。同時,教師可以通過網路資源充分了解所教課程的文化背景知識,也就是說網路資訊科技可以成為英漢跨文化交際的橋樑和紐帶。這是舊的教學資源中無法比擬的。這當然就要求教師的資訊科技水平。

  第二,資訊科技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運用新技術教學手段,必須有新的教學理論為指導,不斷更新觀念,否則只是穿新鞋走老路。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發展克服了傳統教學中的諸多弊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的學習方法是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包含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四大要素。而這些與我們英語語言的學習規律是非常相似的。這樣,我們就可以將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及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相適應的英語教學模式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全面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

  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物件;媒體既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又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的工具,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作為英語教師,我們的任務應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而不是“teach students English”.

  即“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

  對於課堂教學來說,資訊科技的應用並不在於它技術本身的高低,要看它的應用是否能夠為教學創設最佳的情境、使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有時候用簡單的Powerpoint課件上課確能帶來很好的效果。用Powerpoint製作的課件,不論從技術上,還是從內容上都較簡單。如果單拿課件去評獎是什麼也得不到的。但我上過的“In the park”這一課卻被評為地區級的優秀課,為什麼呢?這個課件裡面視訊和圖片的應用,不是為了教學生知識,而是創設一種情境與生活實際相聯絡,在教師的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課本***讓學生用語言去表達,去討論。通過意義構建的方式去獲得新的知識。這也恰恰驗證了那句proverb “English cannot be taught. It must be learned.”

  因此考察一堂課的好壞,新穎與否,主要看的並不是現代技術應用的多少,而是看效果怎樣,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度,以及學生智慧的培養等全面評價。如果該課的文字資訊量很大,則宜用簡報;活動較多時,則宜用flash 等圖形影象及動畫工具;背景知識較多時***比如American food***,則宜用網路資源。

  在上述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下,目前比較成熟的一種教學方法之一是支架式教學***Scaffolding Instruction***。根據歐共體\"遠距離教育與訓練專案\"的有關檔案,支架式教學被定義為:\"支架式教學應當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conceptual work***。這種框架中的概念是為發展學習者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所需要的,為此,事先要把複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於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支架式教學由以下幾個環節組成,而資訊科技在每個環節中應當合理的應用。

  ***1***搭腳手架:圍繞當前學習主題,建立概念框架。

  ***2***進入情境: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個節點***。

  這兩個環節教師可以利用internet蒐集大量相關素材,以圖片、視訊為主,提供最新的“原汁原味”的英語材料。創設全方位的多源化的英語語言環境。PPT演示課件就可勝任。

  ***3***獨立探索:讓學生獨立探索。探索內容包括:確定與給定概念有關的各種屬性,並將各種屬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順序排列。探索開始時要先由教師啟發引導***例如演示或介紹理解類似概念的過程***,然後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探索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提示,幫助學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導、幫助可以多一些,以後逐漸減少,愈來愈多地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最後要爭取作到無需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繼續攀升。

  這個環節,最理想的技術應用是進行網路化教學。學生登入INTERNET,或教師製作的網頁課件。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角色的轉變:學生每人一臺電腦,人手一個滑鼠,個個成了負有任務的探索者,自主自控的學習者;教師真正地變成了學習的組織者***提供網址和製作網頁課件***,和指導者***提出任務,提供幫助***。

  在這樣的課上,學生自己動手,把自己浸入了一個多媒體的全英語的語言環境,閱讀各種英語說明文字,聆聽純正的英語錄音,欣賞有英語解說的影片,接觸的是全新的多源化的英語材料。

  ***4***協作學習:進行小組協商、討論。討論的結果有可能使原來確定的、與當前所學概念有關的屬性增加或減少,各種屬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調整,並使原來多種意見相互矛盾、且態度紛呈的複雜局面逐漸變得明朗、一致起來。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當前所學概念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即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在網路化的教室中,學生可以通過QQ進行討論,通過BBS發表自己的意見***當然是用英語***。這樣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逐漸提高學生的拼寫能力。

  第三,資訊科技在課堂評價中的應用

  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程式設計編制一些課堂評價體系,以考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效果。從而客觀的反應出課堂教學的優點和不足,以便及時的採取措施彌補不足。

  另外,我們還可以利用簡單的網頁製作鼓勵學生或學習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而且能提高他們的計算機水平。

  總之,教學過程應用計算機手段,使學生參與計算機操作,進而可以培養學生們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的提高,最終歸結為思維品質的提高: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有利於強化學生思維訓練,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