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資訊科技與地理學科教學的整合問題

  如今計算機多媒體和計算機網路通訊技術為主要標誌的資訊科技都已運用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對中學資訊教育的重視程度在不斷增強。當前教育事業也面臨了巨大的挑戰和機遇。從教學整體上看,多媒體技術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果,極大的擴大了教學規模,促進了教學現代化發展;從教學環節上看,多媒體技術在在教學中的應用也引起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一系列變化,導致了教學思想,教學觀念,甚至教學體制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資訊科技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涉及了資訊科技課程與地理學科課程整合的問題。中學《地理課程標準》也提出了:“構建基於現代資訊科技的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在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學評價中,要充分考慮現代資訊科技的影響,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它給我們指明瞭地理教學現代化的目標。

  一、多媒體進教室提高了地理課堂教學效率

  1、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網路研究性學習模式即可從教材中選擇課題題目,也可是結合鄉土材料自行命題,主要適應各種專題性的地理教學。如重慶市的酸雨汙染問題的調查,三峽庫區的漂浮的危害調查,重慶輕軌建設的意義調查,城市熱島效應等。

  這種形式讓學生走進了社會生活、自然地理環境,進行大量實踐活動,採用各種方式,克服各種正在身心障礙現實困難,從而獲得求實研究創新的科學態度。

  2、有利於教學與生產、生活實際的聯絡

  許多融入了現代資訊科技知識的課程內容,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提供了知識基礎,我們應當利用好這些課程內容。

  教材中還有許多地方的內容,如學會“看地圖中”的衛星影像“學會收集地理資訊”、火山和地震、海嘯,氣候中的衛星雲圖、天氣預報以及地球公轉、電子地圖等,均是融入現代資訊科技知識。

  另外,在學習教材地理知識時,還可以利用網際網路,收集地理資訊、進行網路學習、網路研究,將計算機的使用作為主要處理資訊的工具,讓學生通過地理學習活動,基本掌握計算機的各項應用技術;通過網路活動,培養學生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建立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多元化交流。最後,教師應用資訊科技,能使地理學中許多概念、事物、現象、規律、本質以及它們由靜態到動態、無聲到有聲、抽象到具體、複雜到簡單、理念到實際、遙遠到咫尺等方面,得以顯現。從而更易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求知慾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

  二、現代資訊科技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知識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新一代公民若僅僅依靠從學校獲得的知識能力,遠遠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因此,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與他人團結協作的精神。資訊科技可以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工具,如果能引導好學生上網,可以使學生學到更多更新更快的知識。

  三、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

  資訊科技賦予地理教學新的學習內容和強有力的科技手段,一方面開拓學生學科視野,使其瞭解和熟悉我們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於重大問題的理解程度,並認識到地理學科的社會應用價值,從而培養起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運用資訊科技,將在很大程度上豐富和活躍現有的教學內容,打破以往滿堂灌的僵化傳授方式,可以使教育教學充滿活力,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開展開一堂《四川汶川地震》總結課,通過網際網路,收集四川汶川地震的新聞媒體報道,有文字、有圖片;在多媒體教室,學生利用校園區域網在資料庫裡、或因特網上,瞭解四川汶川地震發生的地點、成因、範圍、地震等級、災難的破壞場景;教師在總結時,可以在投影螢幕上覆原顯示地震產生的過程,帶來的一系列災害的場景,講解一些抵禦地震的措施,強調建立地震預警系統重要性。這樣教學內容及時豐富,情景展示逼真,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宣傳國際重大事件,提高學科地位。最後,號召踴躍學生支援災區。這樣的一堂課會收到非常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四、現代資訊科技提高了教師備課的質量

  資訊科技已經成為準備教學的重要工具,從備課查詢資料,到設計、製作教學軟體都可以應用資訊科技,不僅能夠實現本校教師的集體備課,校校通、Internet實現了全區乃至全國的教學資源的共享,達到優勢互補,從而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它的基本要求為:備課時,首先教師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將教學內容製作成課件或網頁;然後教師向學生呈現教學資源並提出任務,讓學生在多媒體網路教室自主探究,也可團結協作;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源或自己查詢資訊,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而教師從主機上觀察***或課堂巡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如通過觀察學生單機上的電腦螢幕畫面及聲音,也可以對指定組或全班學生的微機上進行輪流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輔導;再利用計算機進行及時反饋評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進行觀察和輔導;總結教學任務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對完成任務的情況應及時糾正和肯定。

  我們應該利用資訊科技對地理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究的能力,積極開展資訊科技與各類課程的整合,通過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現有資源,發揮裝置的最大潛力,在有限的物質基礎上,實施高質量和高效率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