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廣播電臺新聞編輯應具備的能力

 摘要:在改革與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一直備受關注的廣播新聞節目受到比以往更大的挑戰。廣播新聞編輯除了要根據本臺宣傳報道計劃的要求去篩選稿件外,還要追蹤社會熱點,把住群眾的思想脈搏,重視服務,關注民生,貼近生活,突出不同時段的新聞節目的特點,這樣才能充分展現各個節目的特色。 
  關鍵詞:廣播電臺;新聞編輯;能力 
   
  廣播電臺作為黨的新聞事業中一部分,是黨的宣傳輿論陣地和喉舌,同時也是政府聯絡和溝通人民群眾的橋樑。電臺新聞編輯在選稿與修改稿件過程中,必須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準確選擇新聞稿件,嚴把新聞質量關。新聞編輯的重要職責是每天要綜合處理來自本臺以及其他渠道的稿件,針對這些觀點各異、角度多變、質量參差不齊、時效或快或慢的稿件,對其政治、思想、事實、價值等內涵作出準確評估,再決定取捨,並加工裁剪、篩選出好的稿件,彙編成健康文明、積極向上、可聽性強的精神食糧。下面,結合筆者的工作經驗。談一談廣播電臺新聞編輯在實際工作中應具備的能力。 


  一、選稿審稿的能力 
  一是要正確把握新聞輿論導向。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是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的基本要求。黨的新聞工作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必須始終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視導向為生命,把正確導向放在首位,自覺地同黨中央保持一致;服從服務於全黨全國的工作大局,準確、鮮明、生動、無條件地宣傳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時、如實、充分地反映人民心聲;必須站在社會主義的立場上去觀察新事物,認識新事物,發現新事物,一切報道都要有利於社會的***團結和健康發展;必須更好地發揮廣播電視媒體的新聞輿論導向作用,用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來引領輿論,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和輿論支援,為黨和人民服務。因此,廣播新聞編輯在選稿編稿過程中,要嚴把政治標準和新聞標準,選擇新聞稿件首先要從政治上著眼,正確地把握好新聞的輿論導向。 

  二是要緊扣主題,滿足受眾的需求。新聞媒體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前提下,也要想方設法在貼近受眾上下功夫,滿足受眾的要求。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的審美觀念、視聽興趣、欣賞水平也發生變化,人們不僅有對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的需要,還逐步加大了對經濟、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大量資訊的需求。因此,貼近受眾,滿足受眾需求,不僅要在衣食住行上做文章,更重要的還是要貼近受眾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環境,為受眾提供與時代緊密聯絡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資訊。 
  三是要突出特點,發揮優勢。在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的前提下,廣播新聞編輯應具有突出廣播特點的能力。充分發揮廣播的優勢。樹立本臺新聞節目的個性。辦出自己的特色。電臺的新聞節目設定比較多,每一個時段都有不同的節目方針和內容要求。廣播新聞編輯除了要根據本臺宣傳報道計劃的要求去篩選稿件外,還要追蹤社會熱點,把住群眾的思想脈搏,重視服務,關注民生,貼近生活,突出不同時段的新聞節目的特點,這樣才能充分展現各個節目的特色。 
  二、改稿的能力 
  支撐廣播最基本最直接的表現符號是聲音,廣播新聞又稱音響新聞。廣播的這一特性,要求廣播新聞編輯必須成為一名熟悉聲音符號,併成為自如駕馭它的能手。 因此,廣播稿不但要用眼用手寫,還要用嘴用耳朵寫,放在嘴上去讀,去檢驗。”作為廣播編輯,應當“豎起自己的耳朵改稿”,編輯出適合“聽”的稿子。那麼,怎樣才能編輯出適合“聽”的稿子呢?

 2.1 多用雙音節詞和通俗易懂口語。方便聽眾收聽。 
  雙音節的詞有兩個音節組成,讀起來節奏感強,易於聽覺辨認。單音詞。音波短,音感低,加之與雙音節詞的不易搭配,多數會影響聲音的協調和可聽性。此外,一些書面語,如“日益”,為了讓聽眾聽得清楚,最好改成“一天比一天”或“越來越”,使人一聽就清楚。 
  2.2 把文言或半文言的詞改成白話。 
  文言或半文言的字或詞在廣播稿中出現,聽起來不舒服。如“分赴各鄉、村掛職的50名幹部均系自己報名申請……”,在廣播稿中,編輯可把“分赴”改為“分別到”,“均系”改為“都是”。這樣既好念。也易聽。這類詞語還有很多,稿子常見的有“數日、故里、致函”等,廣播稿中可改為“幾天、故鄉、寫信”。 
  2.3 注意不要用同音不同義的字、詞。 
  “近”和“進”,音同義不同。廣播裡說“他們走近了熊熊燃燒著的高爐旁邊”,聽眾會產生疑問“走進”?如果改寫成“他們走到熊熊燃燒著的高爐旁邊”,就不會造成誤解了。我們知道,現代漢語中有許多同音不同義的字或詞,如果把這些詞寫在紙上,人們可以觀其形而辨其意,但由於廣播只傳音不傳形,如果用得不當,就容易造成語意不清,甚至引起聽眾誤解。 
  2.4 儘量不用簡稱。 
  人們在交談時經常使用一些簡稱,但在廣播中就不能濫用簡稱。簡稱從它產生到聽眾普遍理解其全部意義有一個過程。廣播在使用簡稱時,一定要注意這個簡稱是否已被大家接受了。那些尚未被聽眾廣泛認可的簡稱不要在廣播裡出現,否則聽眾就會混。 
  2.5 要少用代詞。 
  報刊上的報道,人名、地名等一般只要出現一次就行了,而作為廣播就不行。因為聽廣播,聽眾處在被動地位,有時聽了後面沒有聽到前面,而且聲音的傳播是稍縱即逝,人名、地名聽一遍未必能聽清,即使聽清了也未必能記住。如果廣播只在開頭用了人名或地名,後面就用“他”“該單位”等來代替,就會使聽眾搞不清楚。所以,廣播編輯在編輯時,要有意識地把人名、地名和關鍵詞語作適當的重複,加深聽眾印象。幫助聽眾聽清聽懂。 
  2.6 注意文字的簡練。 
  空話、套話。不合時宣的抒情,多餘的解釋,都要毫不吝惜地刪掉。 
  總結:要編輯出適合“聽”的稿子,廣播編輯除了應具備上術編輯能力之外,還要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良好的語言文字水平,更要具有一定的口播能力,只有“用耳朵去聽去寫,在嘴上去讀,去檢驗”,編輯出來的稿子自己讀了覺得順暢了,聽眾才能聽得輕鬆明白,也才能為廣大聽眾所認可。 
   
  參考文獻: 
  [1]廖巨集成,《試論編輯新聞策劃的幾個問題》[J];郴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01期 
  [2]張默主編,《新聞採訪寫作》,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 
  [3]藍鴻文 馬向伍著,《新聞語言分析》,中國物資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