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高階職稱論文格式要求範文

  教師是一滴春雨,滋潤學生的心田。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篇一

  淺談教師教學反思行為

  【摘要】 理性的教學反思是解決問題的科學途徑,也是實現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經之路。教師應有較強的反思意識、良好的反思心態和持久的反思精神。反思教學中的亮點和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反思他人的教學過程,實現從教書匠成長為研究型教師的飛躍。

  【關鍵詞】 反思意識;反思內涵;反思心態;反思習慣;反思精神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以研究者的探索精神和視角,有意識地對教學行為時常進行理性審視,分析和思考的行為;是對自身教學工作負責的一種態度。教學反思應遵循“理性思考——發現問題——歸因分析——總結完善——迴歸實踐”的科學過程。教學反思的目的是從教學中梳理提煉出那些能夠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學措施和策略,把平時工作中那些零散的經驗經過分析整合提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達到教師專業素質的整體提高。

  一、教師應有較強的反思意識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現實中一些教師習慣於花更多精力常規備課,在備課、上課的簡單重複中忙碌,每天在不同的班重複相同的授課,其效果是大同小異;這個班“睡倒一片”、那個班“一片睡倒”,“學生滿臉茫然”的現象時有發生。教師課後多是對自己的辛勤付出或倍感委屈,或發一通牢騷,或怪罪學生。但一節課講完了就算完成了任務,缺乏自覺的反思意識,沒有靜下來認真反思到底這節課哪個環節、細節出了問題;怎樣及時調整,結果教學水平基本是原地踏步。超越自我固然是一件難事,但有心者方可成事。

  二、教師要明確反思內涵

  古人講的“反而求諸己身”,是一種完善自我的重要行為。身在教學第一線的大多數教師已意識到反思是不斷完善教學行為的有效途徑,但具體談及“反思什麼”往往會毫不猶豫地把其與查詢自身教學中的不足劃等號。筆者認為查詢自身教學中的不足無疑屬於很好的教學反思,這種對自身教學經歷、教學行為進行反省性和批判性的思考反映出教師對工作擁有科學、理性的態度和能夠正視問題的良好心態,有助於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改進工作。但教學反思不僅僅是查詢問題,它還包括反思教學亮點;它不僅僅是自我反思還應是對同行、教學物件的反思;更不是隻找到癥結,重要的是尋求解決方法。

  教師的反思行為詮釋了教學工作不僅是在傳承知識,還要實現教師的終身自我完善和成長。教師的反思行為必然是品德的傳承,即教師自覺追求自身完善的反思行為在學生身上能起到垂範的作用。

  三、教師應持良好的反思心態和習慣

  教師要敢於正視自己教學中的問題,教學反思是教育實踐的理性體現。計較個人得失,迴避問題,竭力開脫就是放任問題的存在和蔓延。無論是一節常規課還是一節公開課,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就應客觀地審視自身的得失,細緻地回顧自己的教學行為,冷靜反思這節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設法及時調整,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始終保持這種進取的心態,才能上出更精彩的課。記得2012級英語學科剛進入一輪複習,我對照學科考綱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力求知識點全;詞、句型用法拓展到位;例句典型;課堂容量很大,似乎應該是備考很實用的好課。起初帶著高考的壓力,學生竭力認真聽講,幾節課後學生顯現出倦怠,單元測試後學生卷面反映出一些很基本的知識都沒有掌握好,與教學預設有很大差距。凝心反思本段各個教學環節,我發現包攬太多了,學生做的太少了;課堂節奏偏快了,學生思考的餘地太有限了;要求過高了,課堂容納的知識太多了;老師佔用時間多了,學生自己鞏固歸納的時間不充分了。於是適時調整教學方式:藉助一輪複習教輔資料,變過細講解為更細地備課、備學生,提前給學生布置具體、適量、適度的預習任務,課堂主要交給學生,要求學生分別當堂彙報預習的知識,鼓勵他們向大家“炫耀”自己發現了什麼是難點?重點記住什麼?那些是好例句?想到了什麼?連帶有什麼知識?複習課有了生氣,課堂個人展示使預習任務落到了實處也減少了老師的講解量,每個學生每節課隨時都會被老師點到做展示。學生一改往日“等、”“靠”的學習方式和習慣。在學生展示中教師捕捉學生預習中的不足、偏差和遺漏,穿插反問、點撥、補充、點評、總結引導學生再深層思考,讓學生在思考和探討中解決問題。結果看似耗時多了課堂容量小了,但學生動的多了,課堂活了,老師課上輕鬆了課下備課量大了,課堂經過反覆進一步完善細節,學生知識掌握快且牢固,進度反而快了,複習課有了動力不在單調枯燥了。

  教師要勤於積累,不斷總結自己教學中的經驗和亮點,這是教學反思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很多教師在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憑藉自己的專業實力、人格魅力及精心準備的教學資料,各有其“經典之作”,這些都是這項事業的一筆財富;可惜大多數教師只是上完課後很有成就感,覺得上了一節好課甚是得意,短暫的好心情而已,缺乏善始善終的工作習慣,沒有及時總結悟化,也沒有與同行探討、共享,結果來年下一輪次相同授課內容反不及這節課,筆者不禁嘆息“辛辛苦苦採來的蜜沒有潛心釀造或傳播,也沒有充分享用就丟棄了。”對這筆財富若能經常及時反思,吸取,總結,便可轉變一些即興創意為經典案例。這是教師追述,重新認識,整理自己教育思維的過程。基於這一過程,這些創意會在教學過程中持續下去,或傳播開來,形成共享資源;否則,這些創意有可能只是曇花一現,豈不可惜?

  教師要樂於欣賞他人的優勢。力求做到“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不能因為自尊心理不願發現、認可同行的過人之處。學習他人的長處不會抬高他人貶低自己,反會完善自己。“三人行必有我師”。反思他人的教學行為;認可、欣賞同行的優勢是好教師應具備的素質。教師只有學會認可、分享他人的成功才有可能汲取它,悟化它,優化它;以求突破自身的狹隘經驗。一味地“孤芳自賞”固執己見,只會禁錮自我提升的步伐。

  教師要懇切指出他人的短處。反思他人的敗筆也尤為重要。不放過他人的問題不是多此一舉,而是客觀對待事物的嚴謹態度。可惜一種怪現象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一節公開課過後,往往更多的只是聽到同行們幾聲泛泛的稱讚,大多數教師會礙於情面、顧慮人際關係,敗筆之處一筆帶過或概不提及,也就談不上認真反覆探討,共同解決問題。一節精心準備的公開課流於形式,成了校本教研的花架子,並沒有太多影響更多人的教學行為。其實任教時間久了,難免易從自己既定的經驗出發,甚至以此當作法寶。一旦教學中出現弊端往往難以覺察,甚至碰壁數次也無法突破,常言道“旁觀者清”,如嘗試轉換角度反思他人類似的做法會讓你頓然醒悟,透過他人的失敗找準自身的癥結以期成就個人的完善。

  反思應是一分為二地進行辨證地、全面地分析和評價,只有經過“關注亮點——正視不足——設法完善”的過程,才能使其趨於成熟的認識最終沉澱為更有價值的經驗。

  四、教師應有持久的反思精神

  偶爾的反思或多或少都會有成效,但都只能是一些感性化的收穫而不會有質的飛躍,即教師不能達到專業素養的提高。一時興趣,一兩次反思容易做到,而長久的堅持往往難以做到。這時候工作辛苦,教學任務繁重便會成為藉口,久而久之就會越來越懶於反思,疏於動筆。因此教學反思需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教師若能堅持“日有回顧,周有反思,月有總結,學期有論文”,相信磨刀不誤砍柴功,日積月累的教學反思,不會付諸東流,定會有“收支平衡”的效果。

  五、反思要常態化

  有了反思的意識、心態和習慣後,反思可隨時隨地進行。授課中間對某一細節,觀察學生的情緒和反應便可作瞬間反思從而及時調整狀態,活化問題的處理。一節課後也可進行反思,以求在下一個班級作相應的改進。一學期後則可經過詳盡的總結、分析寫出階段性的教學反思論文。長期堅持,更多的教師將更快走向成熟,在教學的路上會走得更順更遠。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