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積極心理學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積極心理學作為當前心理學研究中的一股新興力量,對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新的詮釋,改變了高校傳統心理健康教育中預防和治療心理問題的工作取向,為新時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視角。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積極心理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視角》

  【摘要】積極心理學作為當前心理學研究中的一股新興力量,致力於研究個體的積極品質,對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新的詮釋,改變了高校傳統心理健康教育中預防和治療心理問題的工作取向,為新時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視角。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031-01

  一、積極心理學的興起

  作為積極心理學的先驅,前美國心理學會主席馬丁・塞裡格曼在1998年的心理學會年度大會上提出了“積極心理學”的思想,主張心理學應該把研究重點放在人類自身的積極因素之上,要以人類具有的潛在力量和積極品質為出發點,倡導人類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重新解讀人們的心理問題,並以此來激發個體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實際的或潛在的積極品質和力量,從而使每個人都能獲得自己的幸福。自此,積極這一概念在心理學界逐漸得以明確界定。積極心理學中的積極一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1.積極是相對於病理心理學而言

  心理學自1897年取得獨立地位以後,就面臨著三大主要使命:治療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幫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實幸福;發現並培養具有非凡才能的人。這三項使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均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心理學家的關注[1]。然而二戰結束以後,由於社會環境的變化和人類醫治自己身體和心靈創傷的需要,心理學工作者逐漸將注意力集中在第一項使命中,使得心理學演變成了一種“矯治”或“修補”式的“病理式心理學”,致力於糾正人們身上存在的問題。使心理學偏離了它本來的主題――使一切生命過得更有意義。因為它使很多心理學家幾乎不知道正常人如何才能在良好的條件下,獲得自己原有的幸福。

  2.提倡心理學應關注個體積極特質

  病理式心理學以問題為中心,關注個體的消極行為模式。而這恰恰偏離了心理學研究的本意,因此積極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假設是:人性的豐盛***個體在生活目的、人際關係和享受樂趣上的豐富性***不是僅通過關注對疾病的治療或消除行為和情緒方面的問題就能獲得的結果,它更多的是通過重視和建立人類的優勢和潛能得以實現的。它鼓勵人們更多研究人的優勢,如何建立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如何促使正常人在生活中發揮潛能。通過培養個體自身的積極力量而使人們成為一個健康幸福的人。

  3.強呼叫積極的方式解釋心理問題

  積極心理的發展過程是個體不斷處理化解消極心理問題的過程,因此積極心理學主張要從兩方面尋求問題的積極意義,一是思考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二是從問題中獲得積極體驗。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可分為以下三個層面:首先是主觀層面上的積極體驗――包括對幸福感和滿足***對過去*** 、希望和樂觀主義***對未來***、以及快樂和幸福流***對現在*** 的研究――包括它們的生理機制以及獲得的途徑;第二是個人層面上的積極人格――包括對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氣、對美的感受力、毅力、寬容、創造性、關注未來、靈性等的研究;最後是在群體層面上對積極社會制度的研究,包括公民美德以及使個體成為具有責任感、利他主義、有禮貌、寬容和有職業道德的公民的社會組織的研究。

  二、積極心理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價值

  積極心理學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提倡積極人性論,使心理學恢復了最初的功能和使命。它強調人可以調適自己的心理狀態,並具有不斷向上積極的成長能力和需要。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內容更加飽滿和豐富。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常常把學生的“心理問題”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心理健康教育更多關注學生心理的消極方面,重視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積極力量的使命。積極心理學促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重新認識人性,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力量,為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提供良好的社會支援。

  三、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寬度。

  1.理論層面

  依據積極心理學的核心假設,我們應該把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標,以塑造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為重要的內容。積極的人格是我們人格的動力,在抵制消極人格破壞作用的同時,能夠提升我們的適應能力,維護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而積極的心理品質是構成積極人格的要素,包括積極的認知方式、積極的思維方式等。

  2.實踐層面

  積極開展符合學生心理健康要求的校園文化活動,以活動為載體,為學生提供自我探索的機會,領悟到自身的積極力量,豐富其心理結構,獲得積極成長的體驗。高校中常見的活動方式有團體輔導活動、心理劇表演、專業知識講座等,但需注意的是活動的設計要凸顯一定的積極性,要重視挖掘活動中的積極因素以及學生身上的積極力量,尋求具有積極發展意義的教育對策,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產生積極的教育效果。

  將積極心理學引入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改變先前以說教為主、單純關注心理問題案例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課堂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對學生自身的價值和潛能給予肯定和鼓勵,鼓勵、教會學生運用積極的態度面對自身的問題並充滿信心的解決問題。

  建立積極的朋輩互助心理輔導。多數研究顯示大學階段的個體更願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同齡人是大學生獲得情感支援的重要源泉,朋輩互助關係可讓個體減少對諮詢師的牴觸情緒,幫助大學生建立積極互助的社會支援網路,並在此關係中幫助大學生更好的審視反思自己,朋輩互助心理輔導也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深度和廣度得到進一步擴大。

  3.微觀層面

  使用積極的心理測量技術,關注個人自身的積極力量。心理測驗能將個人內心的心理傾向外顯化,但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篩查所使用的量表多是篩查個體是否存在某些心理問題,如SCL-90、MMPI、焦慮量表、抑鬱量表等。這些量表中的測試題目大都為某些負面不健康心態的陳述,個體在閱讀大量負面陳述的測試題目過程中不由自主可能會對號入座,無形中會感到自身存在心理問題。而積極心理測量中常使用的量表為一般快樂問卷、希望特質問卷、主觀幸福感問卷等,這些測試可讓個體認可並肯定自身的積極品質。

  4.巨集觀層面

  創造積極和諧的外界環境。積極向上的環境氛圍能為個體提供積極的社會支援,進而影響其積極心理。生活環境對學生積極人格的培養和建立具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家庭中父母的積極品質對孩子起到一定的模範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須加強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構築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和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大力推進班級文化、宿舍文化、社團文化和網路文化建設,引導學生養成文明行為,培養良好道德情操。

  積極心理學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視野和嶄新的思路,使我們將目光從學生的“短處”轉向“長處”,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從“暗處”走向“明處”,對高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啟發。

  參考文獻:

  [1]李洪波,鬍子秀.積極心理學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與價值.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2***28***6:134-136

  [2]石夏莉.構建高校“積極、體驗式”心理健康課堂教學.梧州學院學報.2008,5

  [3]吳建強.基於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