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心理健康論文

  心理健康是特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的產物。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心理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健康”一詞具有越來越豐富的涵義,人們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心理健康教育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班主任對學生心理健康指導的重要性

  摘要: 高中階段對於學生來講既是通過學業成績競爭新生活轉折點的時期,又是獲得珍貴友誼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內需要把學習、身體、心理都照顧到,才能獲得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班主任;心理健康

  一、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指導的重要性

  高中階段處於青少年的青春叛逆期,又面臨著來自學業上的巨大壓力,很容形成巨大心理落差,輕則產生心理問題,影響自己的學習,重則產生心理疾病,會影響正常的生活。

  ***一***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這一時期的學生的心理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從家庭、人際關係到學業成績等時刻影響到高中生的脆弱心理。高中班主任作為學生最親近的“大朋友”,積極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輔導,有利於開發學生內在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學生的整體心理素質得到有效提高,促進高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格。

  ***二***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開展相輔相成

  德育工作的出發點是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德育教育也能促進高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二者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所以,高中班主任及時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工作,對德育工作的進行也有著重要作用。

  ***三***拉近師生關係,有利於日常工作的管理

  高中班主任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班級的管理者而已,高中班主任還是學生學業的指導者及心靈的領路人。高中班主任通過細心觀察發現學生的困境、壓力和難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增進彼此之間的瞭解,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關係,並形成一種和諧的氛圍。如此,師生雙方都更能夠理解彼此的行為,有利於學生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積極參與班級活動,也有利於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和問題

  ***一***高中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沒有得到重視

  高中升學壓力很大,不僅學生面臨著升學壓力,高中班主任也有升學壓力,而且班主任不比學生的心理壓力少。首先,作為班主任,我們要對學生的身體健康負責,監督和保護學生的日常生活,保證其人身健康。其次,班主任還是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監護人,高中生在高中階段既是青春期又是叛逆期,班主任還要注意學生的心理活動,要在學生遇到困難和壓力及時給予關注和幫助,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再次,班主任還要保證學生的升學率,努力讓每個學生都有好的發展空間;最後,離開學生,班主任還是個普通人,需要照顧家庭,要緩解生活上的壓力。因此,高中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得到關注,班主任要時刻注意除錯的心理,在健康的基礎上做出最好的狀態才能更好的引導、照顧和幫助學生。

  ***二***師生雙方對在高中階段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足

  現階段,很多高中教師對在高中階段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還存在不足。高中班主任關注學生的重點還是在於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上,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混為一談,對實際操作心理健康教育不瞭解。而學生在這個階段重點關注自己的學習成績,會懷疑在自己有限的學習時間裡展開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高中階段,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和心理潛能的開發,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身整體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完整的人格。

  三、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指導的建議和對策

  ***一***高中班主任注意加強自身的心理健康

  1.認識和明確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導地位。高中班主任不但有教育教學的任務,還肩負著對學生進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班主任要明確自己的責任。在具體的工作中首先督促學生好好學習,提高教學效果,然後還要明確自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導地位,爭取得到學校領導的支援和重視。學校要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開進行監督,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2.關注高中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首先,班主任自身應該學會自我調節。班主任要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善於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確保自己處於健康水平,並除錯到最佳狀態再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次,高中班主任要積極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保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科學有序展開。最後,學校領導應該關注包括班主任在內的學校所有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使教學活動有效展開,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格。

  ***二***使師生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班主任要充分認識到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的重要性,瞭解和掌握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及高中生可能產生的心理問題。高中班主任通過學習心理健康的專業知識,要能夠根據高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心理活動的規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採取方法與措施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指導,以維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另外,高中階段的學生固然應該將生活的重心放在學習成績上,但是也應該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只有保證心理健康,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才能勇敢地面對挫折和打擊,在學習的路上走的更遠更好。

  ***三***提高高中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

  首先,從高中班主任層面,使其認識到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輔導的重要性的同時,還應提高其開展和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其次,鼓勵班主任積極學習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知識,不斷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在幫助自己調節心理狀態和心理壓力的同時,幫助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最後,學校要經常對班主任進行考核及培訓,也可以適當對在幫助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班主任給予肯定和獎勵,在幫助高中班主任提升內在動力的同時增加外部刺激,提高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

  四、結語

  高中階段對於學生來講既是通過學業成績競爭新生活轉折點的時期,又是獲得珍貴友誼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內需要把學習、身體、心理都照顧到,才能獲得全面的發展。高中的班主任作為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的主體,首先要認識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還要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以最好的心理狀態幫助學生提升整體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以便形成完善健康的人格,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合作式學習與“三維”激勵——學習中的人際關係格局與心理健康呂建國,徐浙寧人民教育1999-04-04

  2、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三項措施紀瑞頌人民教育1999-04-04

  範文二:發展心理與心理健康探究

  摘要: 高校可以針對不同引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採取不同、有針對性的措施,但最根本的還是加強教育,傳遞給大學生面對問題要自立自強的意識,增強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在日後的生活中自主解決各種問題。

  關鍵詞:發展心理;心理健康

  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於培養健全的公民,高等教育在傳授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注意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在新時期對“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不妨做出“明明德即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親民就是師生將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樣的解釋。為了實現以上培養學生的目標,高校必須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重視程度。而且,一個人無論在事業還是家庭上的成功都離不開強大的心理素質,大學生心理髮展並不成熟,而且出於從高中階段被全面管教到大學及以後生活完成任務多靠自制力的階段的轉變,大學生想要很好地適應這一變化,完成他人教育到自我管理的轉變,就需要高校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教育。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實問題

  現在高校教育中存在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主要是由於不能準確定位心理健康教育造成的,問題主要包括: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存在誤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單一;心理健康教育物件針對性不足;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建設有待提升等幾個方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不少問題也是導致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之一。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存在誤區主要是指沒有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很多高等院校開設的課程中都只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擺設和形式,主要作用是用來應付上級的監督和檢查,而且疏於對學生的考察和監督,從而影響到學生的態度,不重視自身心理健康發展。而且在高等教育中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兩種極端的認識誤區即要麼片面誇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認為其“無所不能”,,要麼完全否認其作用。正是這些認識上的誤區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流於形式,從而缺乏必要的經費和政策支援這一現在的形成。在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形式上課堂教學成為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甚至被預設為唯一方式,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佈局和與其它學科進行聯絡。心理健康教育物件針對性不足主要指單純把學生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教育,卻忽視了對學生尤其是貧困生、人格異常學生、心理危機重點干預生等學生進行分類研究並有針對性的進行不同心理輔導。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建設有待提升指的是大多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缺乏專業教師,課程教授多由德育教師、公共課程教師、法政學院教師臨時頂替來上課或進行心理諮詢、輔導等相關活動。

  二、大學生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包括經濟引發的心理問題、人際交往帶來的心理問題、就業擇業帶來的心理問題、其它因素引發的心理問題等幾個方面。與步入社會後的成年人相比,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形成的因素較為簡單,但面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大學生,高校教師、諮詢師還是要針對不同誘發因素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經濟方面帶來的心理問題一方面是大學生確實因為家庭狀況存在個人財政危機,另一方面也有出於“攀比”心理造成的心理問題。人際交往方面帶來的問題主要是由於大學之後學生不在向以往一樣把學習當作生活的唯一,接觸的人與事情更加複雜,而且同一個宿舍的同學可能來自五湖四海,價值觀可能存在極大的差異,進行從中學生到大學生轉變的學生在短時間內無法做出積極的應對與及時的適應。就業擇業的問題來自於國家取消“就業包分配”制度與高校擴招,對很多學校、專業競爭力不是很強的學生來說“畢業即失業“,這些現狀會導致大學生產生焦慮心理,不僅無助於他們就業,反而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好的影響。大學生戀愛、大學生上網、大學生不注意體育鍛煉等因素都會導致他們出現心理健康問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太多不足,不能及時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方向

  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需要高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改革除了完善課堂教育,更要注意建立完整的體系,針對不同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採取針對性措施:如針對經濟帶來的心理問題可以通過建設健康的校園風氣、完善助學金、獎學金制度來改善。建立健康的校園風氣遠離攀比這一不良心理,完善獎學金、助學金制度幫助家庭條件過於困難的學生改善生活,同時建立積極向上、樂於學習的好風氣。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與講座、組織社團活動加強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來應對人際交往帶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開展校企聯合尋求社會幫助來環節就業帶來的心理問題。

  四、結束語

  高校可以針對不同引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採取不同、有針對性的措施,但最根本的還是加強教育,傳遞給大學生面對問題要自立自強的意識,增強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在日後的生活中自主解決各種問題。

  參考文獻

  1、癌症病人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蔣冬梅,王若虹四川省衛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9-06-28

  2、業餘體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分析黃俊偉四川體育科學1999-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