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適宜蒜薹種植的基本方法

  蒜薹是我國蔬菜冷藏中貯藏量最大及貯期最長的蔬菜品種之一,那麼蒜薹怎麼種植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蒜薹種植方法,一起來看看。

  蒜薹種植方法

  1、選地關

  栽培蒜薹應選擇排灌方便、土質疏鬆肥沃的沙質土。將土翻犁晒白,畝施土雜肥1400-1500千克,草木灰50-60千克,過磷酸鈣35-40千克,均勻撒於地面,耙平整細作底肥,同時噴施消毒藥劑加新高脂膜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並及時起廂,廂寬1.50-1.70米,溝面寬30釐米。在廂面每隔17-20釐米開種植溝,溝內撒入沼渣肥1000千克作底肥,然後下種。

  2、種粒消毒關

  栽培蒜薹應選擇生育期短、豐產性好的優良品種,播種前先用清水泡種24小時,後用代森鋅或託布津5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浸泡種子40分鐘對種子進行處理,能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

  3、播種關

  冬種大蒜一般在9-10月間播種,俗語說“深蔥淺蒜”,大蒜種植深度為3-4釐米,株距5-6釐米,要一粒一粒排列用手栽種,種粒不要靠近肥料。播完種後用細土把蒜瓣蓋沒,噴施新高脂膜保溫防凍。防止土壤結板,同時畝澆糞水3500-4000千克促出苗,提高出苗率。

  4、管理關

  播種後如遇天氣乾燥,應隔天在早、晚澆1次水,保持土壤溼潤。大蒜幼苗期是管理的關鍵時期,應及時深中耕除草、合理追肥,同時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提高養肥有效成分利用率;並適時噴施壯莖靈可使植物杆莖粗壯、葉片肥厚、葉色鮮嫩、植株茂盛,天然品味濃,提高蒜薹的商品價值,並在孕薹期噴施地果壯蒂靈使地下果營養運輸導管變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增強植株抗病力,提高大蒜產量。

  5、採收關

  當蒜薹的節苞露出葉鞘10-13釐米長時,蒜薹枯端開始彎曲,為收薹適期的標誌。應選晴天下午收蒜薹,下午植株體內膨壓下降,假莖鬆軟,蒜薹韌性好易抽出。蒜薹收後約20天,葉片的1/2由綠變黃,根下鱗片莖充分肥大,假莖根軟並開始乾枯為蒜頭的收穫適期。

  6、蟲害防治關

  大蒜生長期易發生葉枯病、幹腐病、灰黴病、病毒病等病害,根據植保要求應及時噴施針對***劑***如20%病毒剋星、40%施佳樂懸浮劑、50%多福可溼性粉劑***針對藥劑進行滅殺,同時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強藥效。

  蒜薹種植技巧

  一、育苗

  四季蒜薹用種子育苗。春天氣溫達到15℃時即可開始播種。播種前先將苗地施足底肥,然後翻犁耙細,整平地,耬好畦,澆足底墒水,用細土或灰肥拌種後撒入苗床,每平方米用種子4000粒左右***少量種子可按15×18毫米的密度擺放***,撒好後用沙或細幹糞覆蓋5-10毫米厚即可,最好用篩子篩土覆蓋。播種後保溼條件好的10多天就能出苗,隨後視土壤墒情,天旱應勤澆水,保持苗床不幹,也不可過溼。四季蒜薹幼苗很像蔥秧子,剛出土似針尖,早期生長極緩慢。各地溫差雨情不同,只要認真種植都能成熟。

  二、移栽

  苗期約需3個月左右,苗高20釐米時即可移栽***忌與蔥、蒜連作***。先畝施農家肥4000-5000公斤,或畝施40公斤複合肥或25公斤生物複合肥。然後深耕細耙,整平作畦後即可移栽按4×18釐米的密度栽苗,一般情況下晴天下午隨拔苗隨栽為好,畝栽7萬株左右。移栽深度應視苗大小,以不壓心為宜。覆土時注意將苗扶正,覆土後用腳踩實,隨即澆足定根水。

  三、管理

  移栽成活後,若遇天旱應勤澆水。同時結合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鬆,每月衝施生物專用肥一次,每次每畝20斤為宜;或隨灌水或趁下雨每畝地追施20公斤尿素一次,以加速長苗。生長旺期不鋤地,少傷根,勤拔草。

  四、採收

  移栽後1個月左右視長勢情況可象割韭菜一樣採收,採收後在澆水時可同時衝施生物肥,在採收後,每株根部象韭菜一樣可分出數株,這樣每月可採收一次。每次1000公斤-4000公斤/畝。

  五、注意事項

  1、四季蒜薹喜肥,尤其適合以農家肥為主,兼施化肥。在肥、水充足的情況下產量更可觀。

  2、四季蒜薹抗病能力強,一般無病蟲害,若出現病害或蟲害時,可參照大蒜的防治病蟲方法。

  3、冬季過於寒冷的地方以春夏播種為宜,入冬後可根據情況採取保護措施。方法是:下霜前割去地上部分,澆足越冬水後用糞土或麥草覆蓋,可耐零下30度的低溫,能安全越冬;再就是將四季蒜薹根蔸挖出,放在窖或室內沙藏,第二年春季解凍後移栽。

  蒜薹種植要點

  播前1-2天用水浸悶蒜種,稍晾後在播,栽植深度3釐米左右,注意覆蓋地膜生育期管理肥水管理:蒜是需肥量大的作物,在重施底肥的前提下,合理追肥4-5次。一般2-3葉期時施一次追肥,畝施硫銨5-10公斤,澆足水保持田間溼潤。

  蒜後植株開始獨立生活,花芽和鱗芽開始分化,植株進入旺盛生長期。此時,對肥水的需求量顯著增加。追肥以磷肥、氮肥為主,併合理灌水。在蒜薹“打彎”後,提薹前5-7天左右,應停止澆水並揭膜,畦內鉤劃一遍,使土壤水分散發,降低畦內溫度以利提薹。

  蒜薹採收後,鱗莖進入膨大盛期,為加速鱗莖膨大,在蒜薹採收完後,及時追肥一次,以硫酸銨、糞水為主,促進蒜頭膨大,蒜薹的營養成同時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溫度。主要發生於葉上發病後葉片上出現長方形或不規則形的防治方法用浸種24小時進行提高其自身抗病力在病害發生初期液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