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高粱的種植的基本方法

  高粱有很多的功效作用,那麼高粱怎麼種植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高粱的種植方法,一起來看看。

  高粱的種植方法

  1.播種深度

  高粱播種的深度一般為3~ 5釐米。播種過深,幼苗出土時所受的阻力大,出苗時間延長。播種過淺,表土跑墒多,種子易落幹,對出苗同樣不利。

  確定播種深度還應考慮土質、墒情、品種和溫度等條件。黏土地緊密,容易板結,不易出苗,應淺播;沙土地保墒差,容易出苗,可適當深播;墒情好的可淺播,墒情差的應深播;土溫高的宜深播,土溫低的則應淺播;普通紅粒品種一般頂土力強,播深可達3~5釐米。

  2.播種量

  高粱播種量應根據種子發芽率、種粒大小、整地質量、土壤墒情等條件來確定。一般發芽率在95%以上的種子,每畝播量以1.5公斤左右為宜。對於不間苗的地塊,可實行精量播種。採用精量播種機播種時,要認真做好種子處理,播量以每畝0.75公斤為宜。

  3.播種方法

  高粱播種有平播、壟播和穴播等。如無灌溉條件、土壤缺墒嚴重時,可採取以下抗旱播種方法:①深溝淺種。這是一種借墒播種的方法,在乾土層6~8釐米時採用。做法是前耬沖溝,分開乾土,後耬下種。用犁開溝時,溝深10釐米左右,淺覆土3~4釐米。②深種淺出。用單腿耬或犁深開溝,將種子播在溼土上,待種子發芽後,在適時推去過厚的土層,以利於出苗。③搶墒早播。是春播高粱區一項有效的抗旱保苗播種措施。當旱象剛出現、還不到適宜播種期前,為了解決出苗缺水問題,應提前搶墒播種,從而保證種子發芽出苗所需的水分。④提墒播種。在乾土層不超過5釐米、底墒比較好時,於播前鎮壓1~3遍,壓碎坷垃,創造緊實土層提墒。鎮壓後乾土層可減少2~3釐米,播層水分可提高2%~3%。鎮壓和播種要連續進行。播後如連續乾旱,可繼續鎮壓2~3次。

  4.播後鎮壓

  播種後要及時鎮壓,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增大種子吸水範圍,促進種子發芽。鎮壓後還能減少土壤孔隙,防止透風跑墒,並有提墒作用。丘陵山地、沙土地土壤水分容易蒸發,播後要早壓、多壓,對提高出苗率效果十分明顯。澇窪、鹽鹼地或播種時土壤水分多的地塊,播後要適當晾墒,當地表發白乾燥時再進行鎮壓,以免土壤板結,影響種子發芽出苗。

  高粱種植要點

  一、選地與輪作

  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地力均勻、地勢平坦、灌排方便、遠離汙染、微酸性至弱鹼性的壤土或砂質壤土地塊種植高粱。應與大豆、花生、油菜、棉花、麥類、薯類、蔬菜等淺根矮棵***稈***作物實行3~5年的輪作換茬,以利於恢復地力和減輕病蟲對下茬作物的危害,為奪取高產穩產奠定良好基礎。

  二、整地與起壟

  高粱要精細整地,最好是實行秋滅茬***清除全部殘茬***、秋翻地***耕深20~25釐米***、秋耙地***耙碎土塊、整平地面***、秋起壟***壟距55~65釐米、壟向因地制宜***、秋鎮壓***減少土壤水分蒸發、蓄水保墒防旱***連續作業。要做到土壤疏鬆、上虛下實、沒有坷垃、墒情良好,為播種和保苗創造有利條件。

  三、選種與播種

  要選擇通過國家***或省、市級***審定並且適宜在本地栽培的高粱具有優質、高產、多抗等特點的優良品種。應該選用籽粒飽滿整齊、無傷無病、純度≥99%、淨度≥97%、發芽率≥95%、含水量≤13%的優良種子,並在陽光下晾晒2~3天,以提高其發芽勢和發芽率。當8釐米耕層內地溫連續5天≥12℃、土壤含水量18%左右時即可播種。在遼寧及其相同生態區的最佳播種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生育日數<115天的早熟品種應該適當晚播;生育日數>135天的晚熟品種可適當早播。應實行壟上機械條播,每畝播種量為0.5~0.8千克,播種深度一致,鎮壓後的覆土厚度以2釐米為宜。

  四、間苗與定苗

  要適當早間苗、早定苗,以防止幼苗擁擠而造成爭肥、爭水、爭光。一般在3~4葉期間苗、5~6葉期定苗。一定要剔除雜苗選留正苗,拔除小苗選留大苗,清除病弱苗選留健壯苗,每畝應選留優質幼苗6000~8000株。土壤有機質含量>3%的肥沃地塊宜稀,有機質含量<2%的瘠薄地塊宜密;株高>250釐米的高稈品種宜稀,株高<150釐米的矮稈品種宜密。

  五、除草與除櫱

  實行化學除草與人工除草相結合的方法清除各種雜草。可選用適於在高粱播種前、出苗前或出苗後使用,並對下茬作物沒有毒害作用的化學除草劑。間苗後至植株封壟前要完成3次人工除草,生育後期要剷除或拔除田間與四周的大草,以減少翌年雜草的發生數量和危害程度。對從莖的基部靠近地面處長出的分櫱***俗稱高粱椏子***,應該結合人工除草一併將其除掉,以減少養分消耗。但青貯飼用高粱不必除櫱。

  六、中耕與培土

  在高粱間苗或定苗後進行1次淺耕鬆土,耕深5釐米左右***不要壓到苗***,以利於疏鬆表土,提高地溫,促進發根,助苗生長。在拔節期和植株封壟前應該分別進行1次由淺***8釐米左右***到深***10~15釐米***的中耕。此期適當多培土可以更好地促進根系發育,防止植株倒伏,抑制雜草的發生與危害。

  七、施肥與灌水

  高粱栽培堅持配方施肥、平衡施肥、分期施肥、按需施肥以及農肥化肥微肥相結合、底肥種肥追肥相結合的施肥原則。具體的施肥次數、時期、種類、數量和方法等,都要因苗、因時、因天、因地制宜,靈活掌握。通常每畝應在整地時深施充分腐熟的優質農家肥4000~5000千克、三元複合肥***15-15-15***15~20千克和適量的鋅、鐵、硒等微肥做底肥,在播種時施用磷酸二銨8~10千克做種肥***種子在上,肥料在下,種子同肥料應該間隔6~8釐米***,在拔節期的雨前追施尿素20~25千克做攻穗***粒***肥。在開花期至灌漿期倘若土壤缺墒而又天旱無雨就要及時灌水。在連雨天或強降雨的情況下則應適時排水防澇。

  八、防病與治蟲

  高粱栽培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防治。在播種之前可用56℃左右的溫水浸種4分鐘左右,以便殺死附著在種子表面上的多種病菌,若是用拌種劑拌種或用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則既可殺滅多種病菌又可防治多種地下害蟲。在生育期間,務必選用廣譜、高效、低毒、低殘留、對人畜安全的無公害農藥或生物農藥及時防治葉斑病、黑穗病、黏蟲、蚜蟲、螟蟲等病蟲害。同一種藥劑不能連續使用兩次以上,以免產生抗藥性。對各種病害,應在其發病初期或病情尚未蔓延之前防治***如果發現黑穗病病株就要立即拔除並帶到田外深埋或燒燬,以減免病菌擴散***;對各種害蟲,應在其產卵期或幼蟲孵化期防治,這樣不僅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壓縮用藥次數,減少用藥數量,防止環境汙染,實現節能環保、降低生產成本。

  九、放秋壟與摘底葉

  在已經發生或將要發生貪青晚熟的情況下,採取放秋壟和摘底葉的方法是最為經濟、簡便、實用、有效的農業措施。高粱栽培放秋壟就是在初秋至仲秋時期深鋤壟臺,疏鬆表土,促進土壤水分蒸發,清除雜草,並剷斷部分根系,減少其對土壤水分的吸收,從而加速籽粒成熟。摘底葉就是在乳熟中、後期將植株底部的老葉和病葉摘除***但必須使植株中、上部保留6片以上的功能葉***,以利於田間通風透光,促進籽粒早熟。摘掉的底葉可運到積肥坑用於漚制肥料***必須使其充分發酵腐熟,以免病菌擴散***。

  十、收割與晾晒

  粒用高粱和釀酒高粱收割過早,由於灌漿不充足,必然造成籽粒不飽滿而減產;收割過晚,則易遭受風、雨、雹等自然災害,引起植株倒伏、折斷和穗部枝梗互相摩擦而掉碼落粒,同樣也會減產。通常應在全田80%以上植株的葉片枯萎,穗部莖稈變黃,穗子下部籽粒變硬而有光澤,用手指擠掐時乳狀物已經凝結成蠟狀體,含水量下降到15%~20%時的蠟熟末期收割最為適宜,機械收割或人工收割均可。收割後要就地捆成捆,豎立起來碼成堆進行充分晾晒,使莖葉裡的養分繼續向籽粒輸送,這樣既能促進後熟和增加粒重,又能加速籽粒脫水,防止籽粒發芽或黴變。生物質能源高粱,應在蠟熟末期莖稈由上往下數第七節的含糖錘度≥18%時收割。青貯飼料高粱,應在孕穗期至挑旗期進行第一次收割,此後要加強追肥、灌水、鏟趟、除草等各項田間管理,儘快促其再生,待長成新的植株時要在初霜前擇日進行第二次收割。

  高粱的種植時間

  高粱的種植可分為春作與秋作兩種。春作播種期約在農曆三月底至四月中旬,時間不宜過早,因早期播種氣溫低,生長緩慢,遇到寒流易枯死,秋作則選在農曆五月下旬至六月下旬之間播種,時間不宜太遲,以免生育中後期遇低溫,影響生育而延遲成熟期。

>>>下一頁更多精彩“高粱的種植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