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白手起家創業故事

  一個真正的企業家,不能只靠膽大妄為東奔西撞,也不可能是在學院的課堂裡說教出來的。他必須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摸爬滾打,在風雨的錘鍊中長大。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我在28歲生日那天電信一個副總勸我出來開公司算了,然後想了一天第二天就去工商局註冊了,從有開公司的想法到工商局註冊僅僅一天時間!

  然後2003年8月份拿到營業執照,根本不知道安全是怎麼一回事情,找北大方正一個技術副總和我講了一個晚上,然後就揹著包去和很多單位開始談專案,當時我公司裡面什麼都沒有,連傳真機,印表機都沒有,我所有的公司財產就是揹著一個包,有幾顆公章,然後在2003年9月,也就是註冊公司第二個月簽下XXX 集團,然後才開始找人招聘員工去實施,直到工程師把防火牆,入侵,網路版的防病毒都現場除錯,我才第一次見到防火牆是什麼樣?第一見見到防毒牆是什麼東西?然後這個專案做了50%利潤!

  然後在2003年10月份,拿下A公司,在談專案的時候,人家技術處處長問我:“人家 Netscreen都來找我談過!”,我當時還問別人:“Netscreen是誰啊?”,後來回來問安全界的人才知道Netscreen是全世界最有名的防火牆廠家!然後大家說太服我了,說一個搞安全公司的總經理出去居然連netscreen都不知道?不過我工作做的好,別人也不在乎我一個安全公司老闆不知道Netscreen,把工程給我做了!這個專案也做成了50%的利潤!

  然後去省環境局和副局長談***公網上用裝置加密解決***,當時和人家講講得我那些技術人員說他們當時全部都想找個地洞鑽下去,因為我把原理全部講錯了,但是最後甲方那幫人傻乎乎的還覺得我很厲害,現在基本專案已報上去了,就等著最後撥款了!後來我覺得這樣下去不行,下決心把不下100個國內外的安全廠家的技術資料全部研究一遍,然後把整個技術體系和廠家體系都做成成套的PPT,每次去技術交流我就拿著膝上型電腦,用幻燈片給甲方講,我能夠隨便在甲方面前說出幾十個廠家的技術特點,報價,甚至於任何一個公司和我投標撞在一起,我都能馬上判斷出對方報哪個廠家?報什麼價格?然後

  知道怎麼對付他?

  現在基本上我去做每個使用者,技術交流我親自拿膝上型電腦和別人講,方案我親自寫,客戶關係我親自做,我能把安全界所有廠家的技術優劣勢說清楚,而且我做關係做得不錯,基本上談10個專案,會中8個,因為技術講得有一套,然後我很擅長和高層打交道,我和高層打交道都是用人格魅力征服他們,我和所有的老總剛接觸都會表現的特別優秀,讓別人很佩服我,然後我又會做出很柔弱的樣子,楚楚可憐的,和他們說創業如何艱辛,最後所有的老總都覺得不幫我很對不起我似的,不但給我專案還要請我吃飯!

  而且我不知道很多廠家和大老闆和我談過話,都會覺得我很有前途,儘管現在我還沒多少實力,很多大廠家和大老闆都願意主動放下架子來找我合作,我見過一些資產幾千萬的很傲的那些大老闆,主動給我打電話請我吃飯想和我一起開公司,一些廠家的大區老總們見過我都回去和員工說:“那個女孩很厲害的,絕對做得起來!”,然後那些銷售代表們也整天來請我吃飯,想與我合作,我不知道凡是圈裡面的很多老總只要見過我的,都很想和我合作,覺得我有前途,我很容易玩轉廠家和大老闆,不會擔心資金問題!

  現在我越做越順,基本上上正軌了!

  我覺得創業:

  一、首先必須有膽量

  二、必須有能力IQ

  三、必須有心理承受能力EQ

  四、必須有克服困難的能力AQ

  結束語:成功也沒有別的捷徑,只能是腳踏實地,一環扣一環地前進。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步一個腳印”。不願意幹平凡工作的人很難成大事,世間沒有突然的成功,成功的訣竅就是腳踏實地,實實在在地做事。

  篇二

  一邊生產茶葉,一邊銷售自己的產品。大學生王燕在創業過程中,為開啟茶葉銷路,在無情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她採取自產自銷的經營方式保證產品質量。如今,她的茶莊生意也做得紅紅火火。更讓我們想不到的是,與茶葉結緣後,王燕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她說:“茶就像自己的人生,可以從中品味出酸甜苦辣。”

  打工妹創業開茶莊

  王燕的茶莊位於鳳天大道130號,門市只有10多個平方米,主要經營龍井、鐵觀音、普洱茶、毛尖、歌樂松針系列等全國知名茶葉。10月23日,筆者來到她的店內時,她正用嫻熟的動作進行茶藝表演,為顧客講解茶葉的相關知識。

  原來,王燕1990年從重慶師範大學畢業後,先在紡織廠當生產工人,後在服裝店當營業員。1999年,她來到雲南昆明打工,經人介紹,在一茶莊當上講解員。經過幾年的學習,她對茶葉的種類、用途、用法等相關知識十分了解,還拿到了國家三級審茶師證書。“我在大學學的雖然是中文專業,但我不想幹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我的夢想是有一天能自己創業當老闆。”積累一定資金後,2007年初,王燕四處籌資10多萬元,開起了這家小茶莊。

  自產自銷保質量

  “做茶葉生意首先要學會做人,誠信待人!”王燕說,開店之處初,並沒有她想象的容易。由於經營茶葉的門店很多,競爭激烈,再加上她銷售的產品主要是針對中端客戶,客源很少,產品難以開啟銷路。同時,王燕在經營中因積壓的茶葉很多,週轉資金困難,經營舉步維艱。“客戶不願意用我的茶葉,說明我經營的茶葉沒有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困境中,她時常思索如何突破銷售的“瓶頸”難題。

  為確保茶葉的質量,去年,她多方考察後,投入數萬元,在歌樂山辦起了一家小茶廠,並建起採茶基地,她還自己親自到雲南等地去購買原料加工茶葉,進行精心包裝後,再將產品拿到門市上架銷售。有了自產自銷的經營方式,再加上王燕主動走出店門推銷自己的產品,時間一長,她的產品知名度不斷提高,回頭客也越來越多,茶莊生意十分紅火,目前,她已解決了10名下崗人員就業。

  從茶中品味人生

  “踏入茶行業已有11年,我也從中悟出了人生的很多道理。”王燕告訴筆者,以前,她性格暴躁,與茶葉打交道後,她慢慢地悟出了生活中的很多道理:“自己的人生何不就像一杯茶,可以從中品味出人生的酸甜苦辣。”王燕說,我國的茶葉歷史悠久,茶文化底蘊深厚,喝茶可以修身養性,從中獲得樂趣。現在,人們已經不滿足於簡單的喝茶了,品茶已成為一種境界和休閒娛樂方式。

  談到下一步的打算,王燕說,從採茶、鈔茶到最後泡茶,每一個環對技術的要求都很高,同樣的茶葉泡出來的茶,可能好也可能差,這就要考茶藝師的水平了。她表示將繼續深造,提高專業技能,逐步擴大企業生產規模,解決更多困難人員就業,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篇三

  為什麼說董明珠的創業故事很勵志,是因為很少有人像她這樣,36歲再從基層業務員做起,而15年的時間,她用自己超乎普通女性的能力,升任格力集團CEO。

  一、大器晚成不失天分

  董明珠和那個年代的很多人一樣,出身平平。1954年,她出生於江蘇南京一個普通人家,1975年參加工作,當時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36歲以前,她的生活也是平淡無奇,沒有人會想到,36歲以後的董明珠,卻用自己的堅韌和執著創造了讓人無不佩服的職場傳奇。

  1990年,董明珠毅然辭去工作,南下打工。當時已經36歲的她,到了格力公司,要從一名基層業務員做起。不知營銷為何物的董明珠卻憑藉堅毅和死纏爛打,40天追討回前任留下的42萬元債款,令當時的總經理朱江洪刮目相看,成為營銷界茶餘飯後的經典勵志故事。這位女強人的創業傳奇就是從這裡開始的。靠著勤奮和誠懇,董明珠不斷創造著格力公司的銷售神話,她的個人銷售額,曾經飆升至3650萬元。

  二、雷厲風行的女上司

  1995年,董明珠成為格力的銷售經理,下屬們是這樣看當時的這位女上司:一個從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她的“牌理”只有一個:自己的原則,自己認為對的。

  董明珠上任後,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是在隆冬時分積壓了19000套空調。對此,大家通常的做法是每臺降價300元賣出了事。董明珠說:“不行,正常產品降價有損形象。”她出人意料的做法是把積壓空調分攤給每個經銷商。銷售員沒想到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會燒到自己身上,而且燒個沒完。

  生活細節上,這位鐵娘子還做了這樣一個規定“上班時間不許吃東西,一經發現,第一次罰五十,第二次罰一百,第三次走人”。當所有人以為這也就說說而已的時候,一天,董明珠走進辦公室,發現8名員工正在吃東西,僅過了10秒鐘,下班鈴就響了。董明珠毫不客氣,每人收了50元,大家目瞪口呆。董明珠說,只要違犯原則,再小的事,都是大事,都要管到底。

  一天,有一個年銷售額達1.5億元的大經銷商,來格力廠要求特殊待遇,語氣中透著不容商量的傲慢。董明珠非但沒有理他,反而狠狠反擊:把他開除出格力經銷網。所有人都在為這位女上司捏一把汗,一個位子還沒有坐穩的銷售經理,一天之內,竟毫不猶豫地扔掉1.5億元的年銷售額。董明珠的回答很簡單:只要違犯原則,天王老子也給我下馬。

  女強人的鐵腕讓經銷商們不得不服軟。許多空調廠往往縱容大銷售商,允許他們跨地區經營,這樣本地小經銷商根本競爭不過,也把市場搞亂了。董明珠這樣一做,小經銷商可以把規模搞大,也就有了奔頭。

  三、鐵腕解決欠款問題

  拖欠貨款是中國零售批發行業普遍存在的現象,這讓很多經銷商頭疼,不信邪的董明珠一年裡就把全部問題解決了。她的做法很簡單,也很霸道:凡拖欠貨款的經銷商一律停止發貨,補足款後,先交錢再提貨。

  不過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她這下捅了馬蜂窩,大大小小的經銷商紛紛向格力老總朱江洪告狀,有的甚至宣稱:“有她沒我。”董明珠也沒有服軟,針鋒相對的說:“那就有我沒他。”朱江洪勸董明珠:“是不是可以補完款,先發貨再收錢?”董明珠微微一笑說:“好啊。”結果款一到賬,貨卻把住不發。董明珠說:“要貨?先拿錢來。”董明珠振振有詞:“就算別人全這樣,我格力也偏偏不。”即使100次撞牆頭破血流,董明珠也要撞10l次。欠款這堵破牆一定要倒。

  董明珠的強硬帶來的效果是:1997年、1998年格力沒有l分錢的應收賬款,也沒有l分錢三角債。此後,大家都相信董姐,不劃款,你拿不到一個貨;只要劃款過去,從不拖欠貨的。董姐辦事,服氣,放心!

  四、職場女人的勵志奮鬥精神

  年輕的時候董明珠每天只睡5個鐘頭,據說現在董明珠也往往是在睡眠或打盹的時候想問題,一有什麼想法,半夜一兩點,董明珠會跳起來,拿起本子就記下來,甚至半夜打電話給老總。正是她的這種奮鬥精神,許多營銷絕招就是這樣誕生的。

  1995年,董明珠發明了“淡季返利”,即依據經銷商淡季投入資金數量,給予相應利益返還。這樣把“錢—貨”關係,變成“錢—利”關係,既解決了製造商淡季生產資金短缺,又緩解了旺季供貨壓力。1995年格力淡季回款比上年增加3.4倍,達11億元,為1996年與春蘭總決戰做好了市場準備。

  1995年,格力叉發明“年終返利”,將7000萬元利潤還給經銷商。

  1996年,空調淡季,格力靠淡季返利拿回了15億元回款。在淡季價格戰中,各個品牌只得紛紛降價,甚至零售價低於批發價,批發價低於出廠價,大傷元氣。董明珠規定格力l分錢也不能降。到了8月31號,格力卻宣佈拿出l億元利潤的2%按銷售額比例補貼給每個經銷商。這樣在空調業最困難的1996年,格力銷售增長17%,第一次超過春蘭。

  格力不僅把縮小營銷隊伍省下的錢補給了經銷商,1997年還拿出2.5億元返還經銷商。董明珠認為:只有經銷格力賺錢,才能長治久安。她不僅將緊俏空調品種平均分配,避免大經銷商壟斷貨源,擾亂市場,還推出了空調機身份證,使每臺空調在營銷部備案。

  一般來說,空調9到3月份是淡季,4到8月份是旺季,淡旺季有不同的價格,淡季比旺季低2個萬分點。一般廠家都在挖空心思想把旺季從4月提前到3月,以獲得更大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