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白手起家創業故事

  關於有哪些呢?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作用卻在日趨減弱,以創業帶動就業,是解決就業困境新的選擇路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與借鑑!

  篇一:90後大學生打工挖掘出網店商機

  四家網店,其中兩家皇冠店,年銷售額超500萬元……創業者不是商場拼殺數十年的“老江湖”,而是90後大學生。他就是華東交通大學09級資訊學院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邱長生,剛大學畢業。

  打工挖掘出網店商機

  推銷員、商品代購、發傳單……和很多大學生一樣,邱長生也有著兼職的經歷。改變邱長生人生軌跡的,是大二暑假在南昌某團購公司的打工經歷。

  邱長生讀的是計算機專業,主攻網站程式設計。每天擠兩個小時的公交車上班,再花兩小時返校,讓他疲憊不堪,可是,他選擇了堅持。因為表現優秀,邱長生得到公司高層的賞識,為他接下一個外包活。攬下任務後,邱長生連夜開工,利用專業知識快速建成一個分銷網站,漂亮地完成了任務。為獎勵他,公司讓他去福建石獅學習。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網店,而且經營得相當成功。”在福建石獅,邱長生髮現網店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嗅出了商機的他,下定決心在淘寶平臺開一家屬於自己的網店。

  對網路購物,大家一點都不陌生,甚至不少大學生開過網店,但是多數失敗了。懂計算機但不懂經營之道的邱長生能行嗎?邱長生有著一股倔脾氣。他開始對網店店鋪裝修、推廣……2011年下半年,還在讀大二、稚氣未脫的他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網店。

  日入萬元初嘗甜頭

  邱長生給自己的網店起了名字,叫“不只是男裝”。萬事開頭難,為適應市場需求,開店前期,邱長生幾乎每天都會騎著自行車去市區相應店鋪調研,挨家挨戶逛,挨家挨戶問。為了解消費者的需要,他不停地與客戶套近乎,在電腦前一呆就是七八個小時。可是,第一次賣出的商品,利潤只有幾元。

  剛開始,網店沒有起色,煩惱卻接踵而至。邱長生被指不務正業,親人、同學不斷善意地提醒他放棄開網店。同時,還有一家知名大公司向他伸出橄欖枝,但他放棄了去大公司就業的機會。

  “開網店不是鬧著玩的,要靠自己的本事賺錢,這裡面學問大著呢!”面對種種質疑與不解,邱長生一直堅持著夢想,下決心要在網店經營上創造“神話”。

  “其實剛開始很艱難。”邱長生說,最初,他是在批發市場上找貨源,貨源很不穩定,等量大一點後,便開始去找廠家合作,有的廠家不願意,就一點一點談,先找一些小廠家合作。

  剛接到生意時,邱長生都是一個人打包、填快遞單子。到後來訂單量逐漸增多,自己一個人忙不過來。於是,網店有了第一名員工,並配置了倉庫。

  堅持終於有了回報。2011年12月12日,邱長生的網店迎來了首個銷售高峰,一天成交了300多個訂單,收入近萬元。之後,他的網店被越來越多客戶認可,收入也是水漲船高。

  年銷售額超500萬元

  網店五花八門,數以萬計,如何才能在眾多網店中脫穎而出?面對這個讓人頭疼的問題,經過摸索,邱長生有了自己的獨門祕笈。

  “專業、低成本、差異化。”這是邱長生網店得以生存的“八字方針”。網店雖然規模小,但採用的是大型商務平臺上企業的管理方式。而為了吸引顧客,網店銷售的商品還根據消費者的年齡、性別等進行細緻的分類和搭配。

  由於推廣方式得到買家認可,“不只是男裝”的銷售額快速提升,很快,邱長生的網店頻頻登上顧客好評榜,第二個、第三個網店也接連開張。2012年9月,有兩款衣服月銷2000多件,當月純收入達十幾萬元。如今,他已擁有四家網店,其中兩家是皇冠店,年銷售額超500萬元。從白手起家到同學眼中的成功人士,他只用了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

  當上了老闆,邱長生信心滿滿地說,早在踏進大學校門時,他就為今後創業做了計劃。年年擴招,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肯定嚴峻。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在史上最難的就業季中,他不用四處忙碌求職,還為同學們提供了崗位。

  現在,邱長生的網店有10多名員工,工作包括銷售、售後等方面,均為大學生。他還根據員工的工作時間和年限評估,給每位員工發放年終獎,制定了個人目標獎和特別貢獻獎。

  畢業季到了,邱長生的創業經歷被同學們傳為佳話,當年對他不看好的室友,現在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並明白了一個道理:大學文憑不再是年輕人頭上的光環,放下身段、主動出擊,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青春夢想。

  篇二:女村官為村民致富養螞蚱

  在地裡蹦了幾千年的螞蚱,被漂亮的女大學生村官生彩雲送到網棚裡,成百萬只地養。三年來,跟隨生彩雲養螞蚱的村民都賺了錢,生彩雲也因此聲名遠播。不少急於創業致富的農民從全國各地到鄭州找生彩雲,江蘇、山西等高校的一些大學生也揹著行李來到黃河灘,把生彩雲的螞蚱棚當成了實習基地。

  女村官為村民致富養螞蚱

  4年前,生彩雲還是鄭州電大的一名學生,如今,26歲的她是遠近聞名的“螞蚱女王”。

  2006年,生彩雲應聘到鄭州市惠濟區迎賓路街道辦事處弓莊村任村主任助理。剛當村官的她急於給鄉親們尋找致富門路,經常上網查詢資訊。2007年上半年,生彩雲從網上得知,在有些地方,螞蚱是餐桌上受人們青睞的綠色食品,一公斤能賣幾十元。她又查詢了螞蚱的養殖過程,發現“只需要青草、幾畝閒地,弄幾個網棚就行了”。

  生彩雲說:“弓莊村附近就是黃河灘地,到處都是荒草,場地和原料都不缺。黃河灘區有幾十家農家特色飯店,銷路也不愁。”

  當生彩雲把查到的資訊告訴一些相熟的村民後,村民們卻哈哈大笑:“螞蚱還用養?到地裡一抓一大把,誰會去買啊?”

  在生彩雲的不懈努力下,最終,村裡一名叫韓建軍的年輕人決定和生彩雲一起養螞蚱。他們跑到外省考察後,購進了320多斤螞蚱卵,並買來竹竿、紗網、拉鍊,在黃河灘區支起了6個螞蚱棚。

  三四個月後,螞蚱長成了,生彩雲和韓建軍一起到飯店推銷。他們給螞蚱定的價格是一斤15元,附近飯店都搶著要,螞蚱很快銷售一空。“頭一年我投資了幾千元,賺了1萬多元。韓建軍投入多,一下子掙了3萬多元。”生彩雲說。

  螞蚱們一天吃兩三千斤草

  來到位於黃河灘區的螞蚱棚前。放眼望去,30個白色的網狀螞蚱棚在地裡一字排開,棚裡密密麻麻的全是大約兩釐米長的螞蚱。

  生彩雲從附近地裡拽了一把玉米葉,先拉開罩在螞蚱棚外面的網上的拉鍊,然後用這些玉米葉掃清腳前的螞蚱。等生彩雲轟罷螞蚱,記者才跟隨她走進螞蚱棚,否則一腳下去就會踩死幾十只螞蚱。

  生彩雲說,一個棚佔地五六十平方米,每個棚裡有五六萬只螞蚱,這30個棚大約有180萬隻螞蚱。他們一年能養兩茬,就是360萬隻螞蚱。

  “你可別小瞧這些螞蚱,能吃得很,一天吃的草料可不少。這30個棚裡的螞蚱,一天能吃兩三千斤草,我們僱了6個工人割草餵它們。”生彩雲說,“螞蚱還是比較好養的,它不會生病,蘆葦葉、狗尾巴草、玉米葉、麩皮等都吃。當然螞蚱也有天敵,青蛙、蜘蛛、飛鳥都吃螞蚱,還有一種會鑽土的螻蛄,特別愛吃螞蚱卵。”

  螞蚱棚成大學生實習基地

  生彩雲說,南京農業大學的陳美榮從網上看到她養螞蚱的訊息後,輾轉聯絡上她,希望到螞蚱棚裡實習。

  陳美榮目前是南京農業大學昆蟲專業的大三學生。陳美榮說:“我學的就是昆蟲養殖專業,一直有搞昆蟲養殖的想法。我準備將來回江蘇農村老家養螞蚱。”生彩雲說:“山西農業大學昆蟲系的韓長虎,還有山西運城的一個大學生,都到我這裡實習過。韓長虎是今年6月來實習的,也打算回老家搞螞蚱養殖。”

  見生彩雲養螞蚱賺了錢,附近農民都來購買她的螞蚱卵回家養。隨著生彩雲的名聲越傳越遠,不時有外省人來找生彩雲學習養螞蚱,“這幾年,有幾百人來我這裡購買螞蚱卵學養螞蚱。”生彩雲說,現在,廣東、山東、河北等地都有客戶到她這裡來買螞蚱。

  生彩雲說,雖然她養的螞蚱越來越多,但並不影響她的工作。她每月只需到黃河灘去兩次,大部分時間都是用電話遙控指揮韓建軍在黃河灘養螞蚱。由於她工作膽大心細,在群眾中聲望高,現已被提拔為楊莊村的副書記。

  附:螞蚱的食用價值

  螞蚱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飯店常將其油炸或燒烤,並取名為“飛蝗騰達”,供食客品鮮。螞蚱、蠶蛹、金蟬、蠍子等昆蟲和海鮮類食物,大部分人吃了沒事,但有過敏體質的人吃後會引起程度不等的過敏反應,這部分人應慎用。

  篇三:85後時尚辣媽自主闖蕩創業“江湖”

  “自己創業,時間上比較自由,這樣陪伴孩子的時間也會多一些。”29歲的新手媽媽鄧志惠談及創業初衷,一直強調不能錯過孩子的成長時光。如何既能擁有一份好的事業,又能兼顧好家庭?這是很多年輕媽媽遇到的難題。但是,有這樣一群人,她們為了事業家庭兩手抓,選擇了更具挑戰性的人生—創業。

  “沒有錯過寶寶成長時光”

  “有一次,為了節約進貨成本,我凌晨1點去紅星大市場採購水果,自己一件件搬上車,一直忙到6點才結束,回家後都快癱倒在床上了。”鄧志惠說,回憶起一年多來創業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雖然比上班時要辛苦些,處理的事情也複雜多了,但自己覺得很值得,“因為有大把的時間和女兒在一起。”

  鄧志惠在望城區聯誠花園小區經營著一家100平方米左右的進口零食和水果店,媽媽和妹妹幫忙一起打理。這位瀏陽妹子7年前從東北一所大學畢業後,考入家鄉某經濟強鎮當政府僱員,雖然薪水不高,但算是一份安穩體面的工作。不過,與大學同學、身為公務員的男友結婚成家後,鄧志惠就萌生了創業念頭,因為她希望,將來生了孩子能夠陪TA一起成長。

  三年前,她辭掉政府僱員工作,走上創業之路,先後賣過服裝,開過淘寶店。去年,經過四處考察,鄧志惠盤下一家店子,並起名“鄧家鋪子”,賣起了進口零食和應季水果。一年多下來,生意挺好,月銷售額最多時能達10萬元。因為購物環境、服務都不錯,回頭客也越來越多。

  “我相信,只要把努力融入到每一個細節中,就會得到相應的收穫。”鄧志惠說,“在創業過程中收穫了很多快樂,最重要的是沒有錯過寶寶的大多數成長瞬間。”

  “創業讓自己更獨立更自信”

  像鄧志惠這樣,受過良好教育、在成家後放棄不錯的職業闖蕩“江湖”的85後時尚辣媽不在少數。

  畢業於大連音樂學院、目前在某培訓學校當老師的王萌是一位新晉辣媽,寶貝兒子的出生,讓她堅定了幾年前就有的創業想法。因為經常客串朋友的婚禮主持,她想做一家高階婚禮策劃公司。“公司正在籌備,想趕在元旦之前練練兵。”王萌說。而已經有了兩個孩子的沈彩雲,經歷了兒子基本交給爺爺奶奶帶的諸多磨合不順問題後,在女兒今年出生後,毫不猶豫地辭掉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在新興的電子商務平臺萬色城註冊了網上商城,如今一個月能掙2萬多元。她深有感觸地說:“創業雖累但很有價值,兼顧了孩子,還結交了一群樂於分享的行業小夥伴,同時也讓自己更獨立、更自信了!” 、

  “家庭和事業應該兼顧,女性可以在工作、創業中找到快樂。”本土知名職場規劃師趙靜芳說。事實上,趙靜芳堪稱辣媽創業的成功典範,多年前她還是中國銀行湖南省分行的團委書記,工作穩定待遇優厚,她卻不顧家人反對,跟丈夫一起創辦牛耳教育。現在,在與兩個孩子共同成長的同時,她又從臺灣引進了某專案,專注幼兒託管教育。事業幹得風生水起,孩子也有禮貌、懂事、自立。

  辣媽創業,無非三個原因,一是經濟方面的考量,希望改善家庭生活條件;二是時間更靈活,方便陪孩子;三是希望獲得事業上的成就感和認同感。不過,年輕媽媽創業,勇氣可嘉,也需謀定而後動。首先必須要找到好的創業專案,畢竟“創業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其次要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和人脈資源,否則創業的成功率很低。最後,如果遭遇創業失敗,不要灰心,一定要及時走出來,別因此影響孩子成長。
 


  看過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