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日工資是怎麼算出來的

  單日工資怎麼算?想知道更多詳細的內容,請看下文,小編將為您作詳細的解答。

  日工資計算的方法

  A、 每月按平均法定工作天數21.75天計算。

  日工資=月標準工資÷21.75

  20.83天是按全年365天減去104個公休假日,再除以12個月計算求得。

  在這種計算方法下,公休日、法定節假日缺勤不計算為缺勤天數。

  B、每月按平均日曆天數30天計算。

  日工資=月標準工資÷30

  在這種計算方法下,公休日、法定節假日缺勤計算為缺勤天數。

  勞動法律根據:

  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勞社部發[2008]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局***:

  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513號***的規定,全體公民的節日假期由原來的10天增設為11天。據此,職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數和工資折算辦法分別調整如下:

  一、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二、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三、2000年3月17日勞動保障部發布的《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2000]8號***同時廢止。

  節假日加班費計算

  節假日加班三薪***月工資收入÷21.75×300%***、公休日加班雙薪***月工資收入÷21.75×200%***

  春節長假七天總加班費=月工資收入÷21.75×300%×3+月工資收入÷21.75×200%×4

  上述案例案例以春節長假七天加班為例,前三天是法定節假日***即除夕、春節、初二***拿三薪,每天加班費為***月工資÷21.75×300%***,後四天是雙休日調休***即初三至初六***拿雙薪,每天加班費為***月工資÷21.75×200%***。

  幾個固定資料說明

  按照法律規定,每月工作時間為20.83天,月計薪天數為21.75天,全年制度工作時間為250天,全年節假日及公休日為115天。

  計算方法:每月工作時間 20.83=***365-104-11***÷12;月計薪天數 21.75=***365-104***÷12***;全年制度工作時間 250=365-104-11;全年節假日及公休日 115=104+11

  年終獎繳稅計算方法

  年終一次性獎金

  根據國稅發[2005]9號的規定,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並按以下計稅辦法,由扣繳義務人發放時,代扣代繳:先將僱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例如,2009年1月份向其員工發放工資2400元,年終一次性獎金6000元,應繳個稅為:***2400-2000***×5%=20元,由於2400元已超過費用扣除額2000元,則計算年終獎稅款時無需再減除差額,則年終獎部分的個稅應稅所得額為6000元,除以12後為500元,使用稅率5%,速算扣除數為0,年終獎部分的應納稅額=6000×5%=300元,該員工當月應交納個稅=20+300=320元。

  如果該員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為1600元,低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應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減除差額後的餘額,年終獎應納稅所得額=6000-400=5600元,除以12後為466.7元,適用稅率5%,速算扣除數為0,即5600×5%=280元。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年終一次性獎金的特殊計稅辦法,每個納稅人一年內只允許採用一次。如果採取年終獎分次發放的辦法,分次發放的獎金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併,繳納個稅。

  第十三個月工資

  “第13個月工資”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年底雙薪”,在很多效益好的企業中普遍存在。根據國稅函〔2002〕629號規定,個人取得的雙薪,應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徵個人所得稅。例如“第13個月工資”為4000元,應扣個稅為4000×15%***稅率***-125元***速算扣除數***=475元。如果當月工資薪金所得未達計稅工資標準,獎金和當月工資薪金合併扣除法定扣除額後交稅。

  實物或消費券

  單位發放的實物,大到住房、汽車、電腦,小到飲料等,有的單位還組織免費旅遊及個人認購股票,實際上,這也是需要按其價格繳納個稅的。

  所得為實物的,應當按照取得的憑證上所註明的價格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沒有憑證的實物或者憑證上所註明的價格明顯偏低的,參照市價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為有價證券的,根據票面價格和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為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