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發生後如何急救

  如果碰到車禍現場,懂得科學的急救可以避免傷者造成二次傷害,確保傷者的生命安全。那麼車禍發生後應該如何急救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車禍發生後急救措施

  1、現場組織

  臨時組織救護小組,統一指揮,避免慌亂,要立即撲滅烈火或排除發生火災的一切誘因,如熄滅發動機、關閉電源、搬開易燃物品,同時派人向急救中心呼救。指派人員負責保護肇事現場,維持秩序。開展自救互救,做好檢傷分類,以便及時救護。

  2、根據分類

  分輕重緩急進行救護,對垂危病人及心跳停止者,立即進行心臟按壓和口對口人工呼吸。對意識喪失者宜用手帕、手指清除傷員口鼻中泥土、嘔吐物、假牙等,隨後讓傷員側臥或俯臥。對出血者立即止血包紮。如發現開放性氣胸,進行嚴密封閉包紮。伴呼吸困難張力性氣胸,條件許可時,可在第二肋骨與鎖骨中線交叉點行穿刺排氣或放置引流管。骨折處進行固定。對呼吸困難、缺氧並有胸廓損傷、胸壁浮動***呼吸反常運動***者,應立即用衣物、棉墊等充填,並適當加壓包紮,以限制浮動。

  3、正確搬運

  不論在何種情況下,搶救人員特別要預防頸椎錯位、脊髓損傷,須注意:

  3.1、凡重傷員從車內搬動、移出前,首先應在草地放置頸託,或行頸部固定,以防頸椎錯位,損傷脊髓,發生高位截癱。一時無頸 託,可用硬紙板、硬橡皮、厚的帆布,仿照頸託,剪成前後兩片,用布條包紮固定。

  3.2、對昏倒在坐椅上傷員,安放頸託後,可以將其頸及軀幹一併固定在靠背上,然後拆卸座椅,與傷員一起搬出。

  3.3、對拋離座位的危重、昏迷傷員,應原地上頸託,包紮傷口,再由數人按脊柱損傷的原則搬運傷員。動作要輕柔,腰臀部托住,搬運者用力要整齊一致,平放在木板或擔架上。

  現場急救後傷員根據輕重緩急由急救車運送。千萬不要現場攔車運送危重病人,否則由於其他車輛缺乏特殊搶救裝置,傷員多半採用不正確半坐位、半臥位、歪側臥位等而加重傷勢,甚至死於途中。

  車禍現場急救的原則

  1、對心跳呼吸停止者,現場施行心肺復甦。

  2、對失去知覺者宜清除口鼻中的異物、分泌物、嘔吐物,隨後將傷員置於側臥位以防窒息。

  3、對出血多的傷口應加壓包紮,有搏動性或噴湧狀動脈出血不止時,暫時可用指壓法止血;或在出血肢體傷口的近端扎止血帶,上止血帶者應有標記,註明時間,並且每20分鐘放鬆一次,以防肢體的缺血壞死。

  4、就地取材固定骨折的肢體,防止骨折的再損傷。

  5、遇有開放性顱腦或開放性腹部傷,腦組織或腹腔內臟脫出者,不應將汙染的組織塞入,可用乾淨碗覆蓋,然後包紮;避免進食、飲水或用止痛劑,速送往醫院診治。

  6、當有木樁等物刺入體腔或肢體,不宜拔出,宜離斷刺入物的體外部分***近體表的保留一段***,等到達醫院後,準備手術進再拔出,有時戳入的物體正好刺破血管,暫時尚起填塞止血作用,一旦現場拔除,會招致大出血而不及搶救.

  7、若有胸壁浮動,應立即用衣物,棉墊等充填後適當加壓包紮,以限制浮動,無法充填包紮時,使傷員臥向浮動壁,也可起到限制反常呼吸的效果.

  8、若有開放性胸部傷,立即取半臥位,對胸壁傷口應行嚴密封閉包紮。使開放性氣胸改變成閉合性氣胸,速送醫院。救護人員中若能斷定張力性氣胸者,有條件時可行穿刺排氣或上胸部置引流管。

  車禍急救的注意事項

  1、切記放置警示牌

  別小看擺放警示標誌,它可是防止連環車禍的重要步驟。在離事發現場至少50米處放置明顯的警示牌,高速公路上應在150米外設定警示牌。特殊情況如雨天或道路轉彎處,應增加警示牌與事發現場的距離並開啟車燈,以防繼發性車禍。若沒有警示牌,可用備用輪胎代替,並呼叫120。

  2、謹慎移動傷者

  不要隨意移動傷員,若傷員正身處危險境地,如燃燒的汽車內、車輛較多的馬路上時,救助者應以不扭動傷員體位的方式,將傷員移到安全的地方。注意應該平行搬運。

  3、準確判斷傷情

  檢視傷員的意識、呼吸、頸動脈搏動、骨折等情況,根據受傷情況採取相應的急救手段。

  4、正確處理昏迷者

  如果傷員昏迷,應墊高其背部,使其頭稍後仰並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口腔中的嘔吐物,防止窒息。不要搖晃傷員頭部。

  5、進行心肺復甦

  對心跳、呼吸停止的傷員應儘快施行心肺復甦術。

看過車禍發生後急救措施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