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計準則下資產減值對上市公司的影響

【摘要】知識經濟和資訊時代的來臨,科學技術推動全球經濟快速發展,經濟環境越來越不確定,企業經營的風險也在不斷加大,企業的資產面臨減值的風險。資產減值會計的研究引起多方關注。我國從1998年起,逐步完善資產減值會計方面的規定,使之逐步走向規範。但是近年來,資產減值會計由於其靈活度高,可控性強,所以很大程度上成為了上市公司操縱盈餘的工具。於是,我國於2006年2月15日出臺了《企業會計準則—資產減值》,內容上於國際上接軌,制度上封死了上市公司企圖操縱盈餘的通道,為資訊使用者提供與決策相關的有用資訊,是我國會計理論和實踐的一大進步。新準則的資產減值部分引入大量全新理論體系,實踐操作性比較強,增加資訊可靠性。但是由於規定要求不得轉回已經計提減值準備,和國際會計準則相違背,降低資訊的相關性,同時也降低了企業的利潤。所以本文將結合資產減值理論,以及新準則的具體規定,探討其所帶來的制度上的衝擊,詳述新準則執行的意義,並且結合案例進行分析,闡述新準則的執行對上市公司可能帶來的財務上的影響。

關鍵字:資產減值,新會計準則,上市公司,盈餘操縱

Abstract
With the arrival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pushed the rapid progress of global economy, and owing to the uncertainty of economy environment, the risk of cooperation operating is rising. The risk of devaluation faced by enterprises’ assets has become greater than before. Therefore, research on assets impairment accounting has won attentions from many parties. China has been perfecting regulations in assets impairment since 1998, and modified it much better. While until recent years, assets impairment accounting has, to a large extent, become a tool of listed company to make profit manipulation because of its flexibility and vulnerability to be controlled. Hence in 2006 special accounting principle of assets impairment has been issued. This principle has a lot in common with IAS , and provides no room for listed company to manipulate profit. It provides more related information to users,and is really a remarkable progress in accounting theory and practices .It introduces completely new accounting theory, which is easy to practice and provide more valid information. However, the profit of companies and the relevanc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will be decreased because of the regulation. So the paper will look into the influence the principle has in regulation with impairment of assets theory introduced together, and will state the possible impact it has in listed company with case analysis.

Key words: Assets Impairment,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Listed company, Profit manipulation

目錄
摘 要 I
一、 引言 1
(一)寫作背景 1
(二)寫作方法 1
(三)寫作意義以及研究目的 1
二、 文獻回顧 2
(一) 國外文獻 2
(二) 國內文獻 2
(三) 文獻評價 3
三、 本文基本理論 3
(一) 資產減值會計的理論基礎 3
(二) 資產減值會計的新舊準則比較 5
(三)我國上市公司不當計提資產減值的手段和存在問題 6
(四)新準則對上市公司可能產生的影響 6
四、 案例分析 8
(一) 案例分析 8
(二) 案例評價 10
五、 結論展望 11
(一) 結論 11
(二) 本文不足之處 11
參考文獻 12

一、 引言

(一)寫作背景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世界進入知識經濟和資訊時代,企業外部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科技大大縮短企業產品壽命週期;金融工具的創新和資本流動讓金融市場變幻莫測。在這樣的市場經濟環境下,競爭越來越激烈,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其盈利水平的不確定性也提高了.經濟環境的變動挑戰著傳統資產計量方式,也就是如何在物價變動情況下確保資產價值的真實性,評估資產的盈利能力,提供可靠的會計資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引用了資產減值這個概念,並在1998年出臺四項減值準備,2001年出臺八項減值準備,均標誌著我國會計技術的進步。2006年2月 15日,財政部發布與國際慣例趨同的新企業會計準則,該準則從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執行,新準則中的《企業會計準則——資產減值》提供了詳細的資產減值會計實務應用指南,使資產減值會計處理更加規範,推進了資產減值會計的發展。但是資產減值會計的計提和沖銷可以調節利潤,減少虧損帶來的負面效應,其靈活性可控性為上市公司所青睞,濫用資產減值會計的現象嚴重影響會計資訊的真實性和透明度。新準則的出臺,會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資產減值的濫用現象。本文將對資產減值進行相關研究,探討新準則中資產減值規則變化對上市公司的影響。
(二)寫作方法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寫作方法,結合理論以及新會計準則進行研究,通過對資產減值會計理論的研究,明確資產減值會計的相關理論基礎;通過對新準則的規定分析,闡明新準則資產減值部分對會計資訊真實度的影響,以及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為了直觀和準確地說明問題,通過上市公司案例對本文理論進行說明。

(三)寫作意義以及研究目的
資產減值會計在我國發展時間還很短,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務中都很不完善,從目前我國資產減值的計提來看,還存在著諸多問題。近年來,資產減值會計成為上市公司操縱會計利潤的法寶。一方面上市公司可以通過少提來虛增利潤,掩蓋風險,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有可能多提減值準備或者鉅額沖銷而減少利潤,為來年利潤增長埋下伏筆。由於資訊不對稱,這種行為嚴重侵害廣大投資者的利益。新準則的出臺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利用減值來操縱盈餘的行為,但是,新準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這對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有重大影響。所以有必要對此進行研究。

二、 文獻回顧

(一) 國外文獻
資產減值的會計思想萌發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誕生了沿用至今的借貸複式簿記,當時的會計實務當中出現了資產減值的思想。如帕喬利,他系統歸納了複式記賬系統,並且在1494年的《數學大全》中提出不得高估存貨。法國雅克•薩瓦里在1675年明確提出了成本與市價孰低法,並在1712年提出了他對可變現淨值的理解。
存貨的減值處理最早引起人們的重視,1947年,美國會計程式委員會第29號意見書“存貨計價”Cinventor5pricing***,首次以規範方式提出企業可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記錄存貨價值,進入70年代,西方國家將“成本與市價孰低法”作為減值的永久性確認標準。80年代的美國和英國在一般行業大力推廣資產減值會計的應用。90年代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出臺關於資產減值的專門會計規範,標誌資產減值會計的全面推行。目前美國學者的研究得出資產減值可以被企業利用操縱利潤,以及資產減值在行業中存在差異等結論。
1. Zucca 和 Campbell(1992)指出,進行減值的公司大多數屬於製造業;企業自行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主要集中在第 4 季度;多數情況下,管理層希望突出計提減值具有不尋常性或偶然發生性的特點,但又不願將其列為非經常性專案,而希望作為營業收益之後、所得稅費用之前的單獨一項進行披露。
2 .Rezaee、Smith 和 Lindbeck(1996)實證研究指出,企業關注資產減值,是因為其對財務狀況影響巨大,甚至可以達到利潤的 10 倍左右。資產減值對不同行業的企業財務狀況影響有很大不同,所以在資產減值的研究中要注意區分不同行業。
3.Francis、 Hanna 和 Vincent 指出,盈餘操縱和真實減值,是公司計提減值的動機;存貨和固定資產的減值,幾乎沒發現存在著操縱利潤的動機,但對於商譽的減值主要是基於操縱利潤的動機計提的。這一結論對註冊會計師審計和證券監管部門的監管有著方向性的指導作用。
4.Baker(2000)經過研究指出,SFAS121 出臺以前報告有資產減值的企業傾向
於每 3 年報告一次更多的減值;同時他認為 SFAS121 有利於促使企業管理層定期
去評價資產價值,增強了企業間資訊的可比性。

(二) 國內文獻
我國的資產減值會計產生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外部環境的變化改變了企業的經營形式,同時促進了會計的變革。隨著會計改革的深入和證券市場的發展,財政部於1998年1月頒佈了《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並於 2000 年 12 月頒佈了統一的《企業會計制度》。該制度重新明確的定義了資產,正式引入資產減值概念,並將資產減值計提範圍擴大到應收賬款、存貨、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委託貸款、在建工程等八項資產。將資產減值明細表納入到報表體系中,作為第一附表。2006 年 2 月15 日, 我國正式公佈了新會計準則, 並將於 2007年 1 月 1 日起在上市公司正式實施。這標誌著與國際慣例趨同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正式建立。在這場會計準則的歷史性變革中, 資產減值準備變革成為了理論界備受關注的焦點。CAS8引進了單項資金、資產組、資產組組合、總部資產等概念,擴大了資產減值的使用範圍,取消了商譽直線法攤銷, 改用公允價值,實物操作指導性強,在資產減值跡象的判斷上要求更加明確嚴格。新準則實施以後,由於規定了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不得轉回,將不會有利用減值準備轉回而迅速改善財務狀況的機會,大大遏制上市公司利用減值進行盈餘操縱的行為,有利於企業在對外報告會計資訊時採用更加謹慎的態度,有效保證了會計資訊的真實性和透明度,但是也對上市公司的業績有重大影響。
我國學者自2000年資產減值正式引入後,對此進行了充分的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探索了資產減值理論的概念,意義,實質,確認,計量,分析資產減值政策和提取減值的行為及其動機,提出其中存在的一些具體問題及解決的方法。其研究成果主要有會計政策選擇因素,發現追溯調整行為動機,盈利操縱行為,以及ST公司通過計提減值避免摘牌等。
1.羅世全(2000)對滬市 438 家上市公司在 1999 年度的資產減值追溯調整行為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發現資產減值的追溯調整行為存在“保牌、保配”的盈餘管理動機。
2.儲一昀、王安武(2000)對 1998 年中報、年報的現金流量指標和應計制下利潤指標進行比較,發現“ST”公司、微利公司、擬配股公司盈利的獲得和現金流入不同步,存在盈利操縱行為。
3.於海燕、李增泉(2001)對 1999 年報中 385 家上市公司計提四項減值準備的情況進行迴歸分析,測試並檢驗應收賬款週轉率和存貨週轉率,發現扭虧和虧損的公司在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過程中存在盈餘管理行為,處於配股臨界線的企業則在計提壞賬準備和存貨跌價準備的過程中存在盈餘管理行為。
4.黃婷暉(2002)對“ST”、“PT”或停牌的上市公司在被“ST”、“PT”或停牌前一年或脫離 T 行列、摘牌前一年執行資產減值準備政策的情況進行了實證分析,發現這些特殊公司在相關年度利用減值準備政策給予的自主權進行盈餘管理,計提了比正常公司高比例的超常減值準備,使公司可以在下一年度轉回大量的減值準備,從而提高利潤,避免或推遲被“ST”、“PT”或停牌或是儘早脫離 T行列、摘牌。
5.陳興華(2003)通過對中國 2000 年度與 2001 年度 A 股上市公司執行資產減值政策上的研究,發現當會計制度發生變更後,新的四項資產減值有明顯的增加;2001 年變更與虧損的 A 股上市公司仍然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盈餘管理行為,但2001 年實現扭虧的公司與其他公司相比,在資產減值的計提比例上並未表現出顯著的差異。

(三) 文獻評價
從國內國際的探索現狀可以得知,資產減值會計目前處於起步階段,其確認,計量,執行以及實務處理都存在著很多問題,理論體系尚不完善。但是從前人的大量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到,資產減值會計涉及到公司財務利益之爭,若不進行有效規範,則大大降低會計資訊的可靠性和真實度,對投資者,股東利益都有難以估計的影響。所以對此有必要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財政部於2006年公佈了新會計準則體系,標誌著我國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其中資產減值會計是這場變革的焦點。所以本文也將對CAS8進行探索研究。由於存在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會計進行盈餘管理,本文將聯絡案例,分析新準則中資產減值會計的變更對上市公司財務的影響。

三、 本文基本理論

(一) 資產減值會計的理論基礎
為了明確資產減值,首先要定義資產。從經濟學角度講,FASB認為:“資產是可能的未來經濟利益,它是特定個體從已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所取得的或加以控制的。”IASB所給出的概念則是:“資產是指由於過去事項而受企業控制的、預期會導致未來經濟利益流入企業的資源。”從這兩個定義我們看出,企業持有資產的本質在於資產可以帶來未來的經濟利益,預期帶來的經濟利益高於取得資產的成本時,企業才會購買資產。所以,資產概念的核心是其未來獲取經濟利益的能力。資產的經濟學定義已經成為國際主流,各國都紛紛修改資產定義。我國也順應趨勢,2000年頒佈的《企業會計制度》將資產定義為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2006年2月公佈的新企業會計準則將資產定義為:“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可以看出,新定義更加強調了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內涵,這為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提供了理論的基礎。
為什麼要對資產進行減值,確認尚未發生並只是可能發生的損失呢?這是因為會計原則中的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企業的經營活動面對的未知風險,為了正確評估不確定因素,真實反映資產的價值,提供與決策相關的會計資訊,符合資產的定義。
根據我國2006年頒發的新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的會計程式如下:
1 資產減值的確認
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判斷資產是否存在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
  因企業合併所形成的商譽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無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每年都應當進行減值測試。存在下列跡象的,表明資產可能發生了減值:
  (一)資產的市價當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顯高於因時間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預計的下跌。
  (二)企業經營所處的經濟、技術或者法律等環境以及資產所處的市場在當期或者將在近期發生重大變化,從而對企業產生不利影響。
  (三)市場利率或者其他市場投資報酬率在當期已經提高,從而影響企業計算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折現率,導致資產可收回金額大幅度降低。
  (四)有證據表明資產已經陳舊過時或者其實體已經損壞。
  (五)資產已經或者將被閒置、終止使用或者計劃提前處置。
  (六)企業內部報告的證據表明資產的經濟績效已經低於或者將低於預期,如資產所創造的淨現金流量或者實現的營業利潤(或者虧損)遠遠低於(或者高於)預計金額等。
  (七)其他表明資產可能已經發生減值的跡象。
2 資產減值的計量
第六條 資產存在減值跡象的,應當估計其可收回金額。
  可收回金額應當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
  處置費用包括與資產處置有關的法律費用、相關稅費、搬運費以及為使資產達到可銷售狀態所發生的直接費用等。
  第七條 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只要有一項超過了資產的賬面價值,就表明資產沒有發生減值,不需再估計另一項金額。
  第八條 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應當根據公平交易中銷售協議價格減去可直接歸屬於該資產處置費用的金額確定。
  不存在銷售協議但存在資產活躍市場的,應當按照該資產的市場價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金額確定。資產的市場價格通常應當根據資產的買方出價確定。
  在不存在銷售協議和資產活躍市場的情況下,應當以可獲取的最佳資訊為基礎,估計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該淨額可以參考同行業類似資產的最近交易價格或者結果進行估計。
  企業按照上述規定仍然無法可靠估計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的,應當以該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作為其可收回金額。
  第九條 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應當按照資產在持續使用過程中和最終處置時所產生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選擇恰當的折現率對其進行折現後的金額加以確定。
  預計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應當綜合考慮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使用壽命和折現率等因素。
3 資產減值損失的確認
 第十五條 可收回金額的計量結果表明,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的,應當將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
  第十六條 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後,減值資產的折舊或者攤銷費用應當在未來期間作相應調整,以使該資產在剩餘使用壽命內,系統地分攤調整後的資產賬面價值(扣除預計淨殘值)。
  第十七條 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新準則除了規定一般資產的減值的確認,計量標準之外,還規定了商譽的減值標準,資產組的定義和減值標準為難以單項計提的資產的減值提供了可行的實務操作標杆。

(二) 資產減值會計的新舊準則比較
新準則在資產減值方面作了很多重大變動,在新準則頒發之前,我國沒有單獨的資產減值準則,表明資產減值已經成為會計改革的中心和焦點。資產減值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視,是因為其背後隱藏著企業利益爭奪分割的實質,在股東和管理層,股東和股東之間,均存在為利益分配而進行的盈餘操縱。新準則在這方面出臺了更細緻更嚴格的規定,使會計資訊更真實透明。
我國原企業會計制度引入了資產減值概念,但並未形成體系,只是要求計提八項準備,計提範圍為應收賬款、存貨、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委託貸款、在建工程這八項資產。新準則不但擴大了範圍還引入了資產組和總部資產等概念,從會計技術上實屬突破。
***一*** 擴大了資產減值的適用範圍
舊的企業會計準則要求計提八項資產減值準備,其範圍為包括應收賬款、存貨、投資、長期投資、委託貸款,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和無形資產在內的共8項資產。 CAS8規定,其適用範圍包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以及除特別規定外的其他減值處理。存貨、生物資產、投資、建造合同資產、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金融資產等,相關準則有特別規定的,適用其規定。從整體看,新準則開始重視一些不容易計量但又必須納入企業資產範圍的資產。這些相關資產在新準則出臺前並沒有具體規定其減值的計量,確認等標準,給企業留下相當大的操作空間,為了防止人為操縱,新準則也將其納入已經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不允許轉回
了減值範圍的考量,縮小了盈餘管理行為的生存空間,保證會計資訊真實可靠。
***二*** 在判斷減值跡象上,新準則提供了更加明確的標準
根據CAS8的規定,每年會計期末企業是否必須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取決於判斷資產是否存在可能發生減值跡象,如果資產不存在減值跡象,則既不必估計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也不必確認減值損失。只有存在減值跡象的情況下,才可以估計可收回金額。資產減值跡象的判斷是減值的前提和認定標準。CAS8就資產減值跡象的標準,提供了詳細的可參考的實務依據,有助於會計人員的認定和判斷,並且使企業不能隨意計提減值準備,防止盈餘操縱。從提取減值準備的地點要求的嚴格度和判斷標準的清晰度來看,新準則都比舊準則更加先進明確。
***三*** 詳細規定可回收金額的標準,更具有操作指導性
CAS8規定,資產存在減值跡象的,應當估計其可收回金額。可收回金額的概念是指,“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對於處置費用,公允價值和未來現金流的計算方法,CAS8對此有清晰的界定。從實務操作角度講,有助於會計人員按照要求謹慎準確的確認和計量減值損失。
***四*** 已經計提的減值準備不允許轉回
不允許已經計提的減值準備轉回,是新準則比舊準則更體現變革性的特點,也是新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的重大差異。舊準則規定如果有跡象表明可收回金額大於資產的賬面價值,則可以轉回已經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但是金額不應超過原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按照舊準則的規定,企業據實計提減值準備,據實轉回,的確可以保證會計資訊的相關性,真實反映資產未來的盈利能力和帶來的利益收入。但是,轉回減值準備和判斷可回收金額完全依賴會計人員自己的判斷,並沒有嚴謹的標準可以遵守。如此,減值衝回成了上市公司盈餘管理,操縱利潤的重要手段,嚴重損害了會計資訊的真實性,也損害了廣大投資者的利益。所以新準則出臺此規定,防止上市公司以計提減值準備再衝回的手段來調節利潤。
***五*** 增加了資產組,總部資產的概念,明確其確認計量標準。
有跡象表明一項資產可能發生減值的,企業應當以單項資產為基礎估計其可收回金額。但是常常有時難以對單項資產的可收回金額進行估計的,比如許多固定資產和長期資產並沒有取得時候的銷售價格,只有其使用價值,他們通常不獨立產生現金流,按照單項資產進行計提,很難估量計算可回收金額所用的公允價值和未來現金流量。所以為了保證真實地反映資產的盈利能力,正確計提資產減值準備,CAS8引入了資產組和總部資產的概念。對於難以對單項資產的可收回金額進行估計得,“應當以該資產所屬的資產組為基礎確定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資產組的可回收金額,也是“應當按照該資產組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與其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與單項資產的可回收金額確認方法協調一致,使可回收金額的計量方法渾然一體。
CAS8定義的企業總部資產包括“企業集團或其事業部的辦公樓、電子資料處理裝置等資產“。其顯著特徵是難以脫離其他資產或者資產組產生獨立的現金流入,而且其賬面價值難以完全歸屬於某一資產組。這個定義是對資產組定義的補充,可以將企業的所有資產可以納入資產減值體系,正確估量資產價值,也就是正確估計企業的價值,使會計資訊的真實性進一步提高了。
***六*** 要求資產減值應當在報表附註中披露
CAS8 第七章第二十六條規定,企業應當在附註中披露和資產減值有關的資訊,包括當期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當期確認資產減值損失金額,同時要披露重大資產減值的詳細資訊。增加了會計資訊的透明度,有利於監督管理,比舊準則是一個大的進步。在舊準則制度下常常有上市公司的月報季報業績不錯,但是年底突然由於計提減值準備使淨資產價值下降,財務狀況困難,利潤下降等,導致投資者利益受損。所以為了防止上市公司只在年底計提減值準備,使半年報季報有預測公司經營情況的價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和資訊的對稱性,披露資產減值是十分必要的。
***七*** 明確說明每年年終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
CAS8明確要求,企業合併形成的商譽,至少應當在每年年度終了時需進行一次減值測試,並且需要結合相關資產組合資產組組合進行測試。舊準則只規定了商譽的攤銷,並沒有規定商譽的減值問題。商譽作為一種資產,其帶來的經濟利益亦有不確定性,當預期帶來的經濟效益小於商譽本身的成本時,必然會使商譽價值下降。新準則的要求有利於準確計量和評估商譽。
***八*** 取消商譽直線法攤銷,改用公允價值
新準則全面引入了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能為投資者提供更加有價值的決策資訊,提高投資效益, 是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必然趨勢,也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必然要求,必須順勢而為。商譽的價值,會隨著企業經營狀況的變化而同步。直線攤銷假設商譽是固定不變,每期固定按照歷史成本攤銷,與企業的經營並不配比。取消直線攤銷,改用公允價值,是計量商譽方法的一大進步。如此處理,可以更加反映商譽的價值和經濟業務的實質。

(三)我國上市公司不當計提資產減值的手段和存在問題
資產減值會計的存在是為了防範投資風險,加強會計資訊的真實度,正確計量資產,為投資者提供可預測的公司經營情況。但是對於部分上市公司來說,資產減值成了盈餘操縱的工具。由於舊準則中對於資產減值的確認計量標準隨意性太大,讓不良公司有可乘之機,為他們隨意調節公司財務狀況提供了方便。
在舊準則制度下,上市公司有較大的自主權,可以決定是否計提減值和計提多少減值準備。如此,上市公司會選擇不計提減值準備,或者少計提減值準備。由於規定減值準備在有跡象表明可收回金額大於賬面價值時可以轉回,給予上市公司玩弄財務***的機會,對於某些st公司來說,更是救命稻草。
通過計提減值調節利潤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虧損公司自覺扭虧為盈難度大,便鉅額計提減值準備,造成當年會計年度鉅額虧損,待下個會計年度,將鉅額虧損轉回,為扭虧為盈做出貢獻,埋下伏筆,造成財務狀況良好,盈利高的假象,如此可以重新恢復上市資格,避免停牌。第二種是,盈利公司利潤微薄,若按照舊準則規定計提八項減值準備,則會發生當期淨虧損。為了避免出現虧損,本該計提的減值準備不提,製造利潤泡沫,虛假繁榮。這兩種行為欺騙投資者,導致其做出錯誤判斷,性質惡劣。
(四)新準則對上市公司可能產生的影響
新準則的出臺將一定程度遏制上市公司濫用減值得現象,從制度上堵住漏洞,防止利用資產減值進行財務舞弊。由於新準則有引入了資產組的概念,減值跡象要求明確,以計提的減值不得轉回等特點,所以對上市公司的利潤和會計資訊都有重要影響。
由於07年實行的新準則要求上市公司不得轉回已經計提的減值準備,所以06年底可能出現上市公司抓住最後機會,對資產減值準備的集中的大規模轉回。06年股市反轉曾經的低迷氣氛,大量資金入市,行情一路攀升,券商業績創新高,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減值準備的轉回很可能是持有券商股份的上市公司轉回減值的新武器。雖然不得轉回的要求將使企業在計提減值準備的時候採取了更謹慎的態度,杜絕了盈餘操縱的捷徑,有利於企業如實報告會計資訊,但是這條規定是和國際會計準則相違背的,因為它損害了會計資訊的真實客觀性。當資產價值回升時候不得轉回計提的減值準備將低估了資產的實際價值,與新準則所倡導的公允價值格格不入,影響了企業的股票價格和潛在盈利能力。

四、 案例分析

(一) 案例分析
由於新準則中規定,從07年開始上市公司不得將已經計提的減值準備轉回,所以06年底是上市公司轉回減值準備的最後期限。恰好06年股市行情轉好,許多持有券商股票的公司也趁機將曾經計提的長期減值準備轉回,使盈餘大大增加。例如桂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根據其06年年報資料顯示,該公司持有國海證券14.8%的股權,國海證券06年的經審計的年度報表顯示國海證券的06年總資產41.5億元,淨資產6.2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5.47億元,主營業務利潤1.62億元,淨利潤1.19億元,實現了淨利潤,使淨資產增加了,因此桂東電力將以前計提的減值準備轉回 1,761.97萬元.佔該公司06年度淨利潤的19.18%,資產減值準備的轉回使利潤大大超過預期,為每股收益的提高作了貢獻.以下以桂東電力為例分析新準則實施對上市公司的影響。桂東電力06年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如圖所示 ***略***

表 1 合併資產減值準備表-舊準則 ***略***
可見,資產減值準備表中,桂東電力轉回了17619718.10元的大額長期投資減值準備。按照新準則規定,已經計提的減值準備不允許轉回,則桂東電力的資產減值準備表如下所示:

表 2 合併資產減值準備表-新準則 ***略***

桂東電力投資收益表如圖所示,根據新準則和舊準則的區別,作了對比

表 3 新舊準則投資收益表對比
可見,按照舊準則,投資收益為16261297.85元,按照新準則,投資虧損1358420.64元,對利潤的影響按照新舊準則對比如利潤表所示 ***略***

表 4 合併利潤分配表的新舊準則對比
按照新準則的資產減值規定計算的企業利潤低於按照舊準則規定計算的企業利潤。當計提的資產的價值在當年大大回升時,不得轉回的規定會大大影響企業當年的利潤,同時也影響了企業的每股收益和淨資產價值。根據桂東電力的年報,以前計提的減值準備轉回佔該公司06年度淨利潤的19.18%,約為五分之一,對該公司的利潤有重大影響。所以,新準則對企業盈餘的降低作用,將促使企業謹慎計提減值準備。想通過減值準備操縱盈餘的道路被堵死。但是,新準則的這項規定和國際準則是背道而馳的。當被計提減值的資產價值恢復時,不能轉回已計提的減值準備,而造成資產低估,會計資訊的相關性下降,同樣也會誤導投資者作出錯誤決策。

(二) 案例評價
本案例僅就新準則規定中已計提的減值準備不得轉回這一規定對上市公司的影響進行分析,得出新準則將降低上市公司利潤這一結論,並不具有全面性。然而,這一規定是新準則與舊準則乃至同國際會計準則不同之所在。資產減值範圍的擴大,將更多資產納入減值準備的軌道,資產的價值波動當然影響企業價值,如何正確真實反映資產價值並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將成為一個重要問題。新準則提高了會計資訊的可靠性和真實性,但是與此同時,會計資訊的相關性也會下降。如何在可靠性和相關性之間權衡,也是理論界爭論的焦點。

五、 結論展望

(一) 結論
通過桂東電力的案例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新準則的執行,其杜絕了上市公司盈餘操縱的機會,使財務資訊更具真實可靠性,但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會計資訊的相關性,並且使企業利潤縮水,並且可能造成資產低估。新準則的實行,標誌我國和國際會計準則接軌,但是其中新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背道而馳的所在,固然有制度設計的無奈,但是也引發了我們的思考。可靠性還是相關性,該如何權衡,使我們需要繼續研究探討的。
(二) 本文不足之處
本文通過對新準則的理論分析,和案例探討,闡述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對上市公司所帶來的影響。由於新會計準則在2007年才正式執行,相關案例的選取並不能全面概括新準則的變革因素所帶來的全部影響效力。有關資產組概念的實施,商譽減值測試和按照公允價值攤銷等新規定尚無例項證實,本文僅就新會計準則變革最大的 “已計提的減值準備不允許轉回”進行了研究,是本文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1] Mimi Alciatore, Carol Callaway Dee, Peter Easton, et al. Asset
[2] write-downs: A decade of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 1998
[3] FASB.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 No.3-Elements of
[4]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Business Enterprises. 1980
[5] FASB.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 No.2-Qualitative
[6]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1980
[7] FASB.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 No.5-Recognition and
[8] Measurement In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Business Enterprises. 1984
[9] Goodwill impairment: Convergence but not yet Achieved, Review of business, Victoria Shoaf, Ignacio Perez Zaldivar
[10] 財政部譯,國際會計準則,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
[11] 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2
[12] 湯云為,錢逢勝,會計理論,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13] 黃世忠,資產減值準則差異比較及政策建議,會計研究,2005-01
[14] 李榮錦,資產減值準備與利潤操縱,財會研究,2005-04
[15] 周忠惠,羅世全,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會計研究,會計研究,2000-09
[16] 許雲,美國資產減值會計研究的歷史回顧及啟示,財經理論與實踐,2004-05
[17] 羅照華,資產減值會計應用研究,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04-06
[18] 陳彥晶,小議新會計準則關於資產減值的重大變動,商業現代化,2006年11月下旬刊
[19] 曹陽,趙丹平,新舊資產減值準則的差異以及對企業的影響,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6年第10期
[20] 孫軍,新準則下資產減值會計面臨的難題,科技經濟市場,2006年第10期
[21] 趙桂娟,王伶,會計之友,2006年第10期 免費論文網
[22] 陳珩,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會計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天津;天津財經學院,2003 年
[23] 譚軍,中國上市公司資產減值的實證研究:[博士學位論文],上海;復旦大學,2004
[24] 劉輝,我國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問題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河南;河南大學,2005
[25] 趙麗,資產減值會計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天津,天津商學院,2006
[26] 王冰玉,資產減值會計準則的國際比較,[碩士學位論文],北京,首都經貿大學,2006
[27] 廣西桂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600310,2006年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