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春季養生保健知識介紹

  春季萬物復甦,對於很多慵懶的人來說,春天養生保健是最為重要的,特別是在這樣的季節裡,中醫春季養生保健知識就很重要了。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中醫春季養生保健知識,歡迎閱讀。

  中醫春季養生保健知識

  1、中醫春季養生保健

  禦寒防風莫忽視。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凍蟲伏,人體新陳代謝相應變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別容易損陽氣,春季養生保健別急著減衣服。稍受風寒,易發宿疾。

  飲食調養是關鍵。春季養生保健的飲食基本原則應該是以“藏熱量”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羊肉、狗肉、鵝肉、鴨肉、蘿蔔、核桃、栗子、白薯等。宜選用甘辛、性溫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膩、生冷、酸澀、粘硬和大辛大熱之品,防止助熱生火。

  2、春季養生喝什麼湯

  瑤柱粉腸湯。將豬腸粉中放入打大蒜進行沖洗,不僅能夠很好的清洗所存在的髒東西,同時還具有去除異味的功效。洗乾淨之後豬煮粉腸和瑤柱以及枸杞子還有芡實一起放入砂鍋中燉煮,大約三個小時左右就可以了。

  鹹菜鯉魚湯。將新鮮的鯉魚取出內臟,但是要留下魚鱗。然後將鯉魚切片之後和鹹菜一起熬湯。這樣做出來的鯉魚湯味道非常的鮮美,同時對於身體有著很好的滋補作用,是一道傳統的潮汕菜。需要注意的是,這道食譜不僅僅鯉魚不要去除魚鱗,同時在烹飪的時候不要將鯉魚進行油炸。

  3、春天養生吃什麼蔬菜

  韭菜:春天特別適合吃一些溫補陽氣的食物,而韭菜就是非常好的選擇,尤其適合初春,春天吃韭菜能夠健脾養胃,補充和保護人的陽氣,還可以殺菌消炎,提高抵抗力。

  春筍:在春天的飲食中,一定少不了春筍這種蔬菜。春筍含有豐富的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等,具有滋補強壯、益氣補腦、寧神健體的功效。春筍含有一種白色的含氮物質,構成了竹筍獨有的清香,具有開胃、促進消化、增強食慾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消化不良病症。

  春季養生小常識

  1.早春

  吃點蔥薑蒜。陰寒漸退,陽氣開始升發,乍暖乍寒。根據“春夏養陽”的理論,此時可適當吃些蔥、姜、蒜、韭菜、芥末,不僅能祛散陰寒,助春陽升發,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還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此時宜少吃性寒食品。

  2.仲春

  多吃野菜。古人云,春應在肝。肝亢可傷脾,影響脾胃運化。此時可適當進食大棗、蜂蜜、鍋巴之類滋補脾胃的食物,少吃過酸或油膩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這時正值各種既富含營養又有療疾作用的野菜繁茂榮盛之時,如薺菜、馬齒莧、魚腥草、蕨菜、竹筍、香椿等,應不失時機地擇食。

  3.暮春

  要吃得清淡。氣溫日漸升高,此時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在適當進食優質蛋白類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飲用綠豆湯、赤豆湯、酸梅湯以及綠茶,防止體內積熱。不宜進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鍋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熱之品,以防邪熱化火,變發瘡癰癤腫等疾病。

  春季養生中藥

  1.菊花

  味辛、甘、苦,性微寒,具有疏風清熱、解毒、明目等功效。因熱傷風、肝火盛所致的頭暈頭痛、目赤腫痛等症狀,可泡1杯菊花茶喝。

  2.金銀花

  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咽喉腫痛、熱毒瀉痢等症,用金銀花水煎代茶喝,1天后即可見效;寶寶身上出現熱痱,可用金銀花煎成濃濃的湯汁,用棉球蘸取汁液在患處輕輕地反覆擦洗,1天后就會顯效。

  3.枸杞子

  味甘性平,具有滋腎潤肺、補肝明目等功效。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可取寧夏枸杞子適量,用清水洗淨、烘乾、打碎、分裝,每天取20克,分2次於空腹時服,2個月為1個療程,服藥期間停服其他中西藥;老人夜間口乾症,可取枸杞子30克,用清水洗淨,於睡前嚼服,一般10天后即可見效。

  4.薏米

  味甘、淡,性微寒,具有利水滲溼、健脾、清熱排膿等功效。在溼氣較重的季節或地區,可用薏米煮湯喝。薏米性微寒、偏涼,所以平時怕冷的陽虛體質者不宜長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