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贅是怎麼形成的_皮贅的形成原因

  皮贅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肉色帶蒂的纖維組織增生的贅生物,屬於良性腫瘤。很多人都好奇皮贅到底是怎麼形成的。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皮贅的相關知識。

  形成皮贅的原因

  皮贅是指一種柔軟,皮色的增生物,通過一個細的蒂樣組織附著在面板表面,其醫學名稱叫做軟垂疣。皮贅不是面板癌症也不會轉變成面板癌。典型的皮贅是年齡的一種特徵,在45歲以上的老年人當中特別常見,更常見於女性,趨向於家族性,懷孕後出現也是很常見的。

  皮贅發病機制目前還不清楚。腫物由疏鬆結締組織組成,類似乳頭層的結締組織其中有很多毛細血管。根據組織病理有3種類型。

  1、絲狀型可見表皮過度角化棘層肥厚及乳頭瘤樣增生。有大量擴張淋巴管。部分病例***30%***可見到痣細胞。

  2、有蒂型可見表皮變薄,基底細胞較平而且色素增深,有時真皮很薄。中心部為成熟的脂肪細胞。

  3、丘疹型可見表皮角化過度規則的棘層肥厚,偶見角囊腫。

  皮贅的症狀

  皮贅皮贅起初是面板表面的一個很小的柔軟腫塊,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成肉色皮塊,通過一個蒂附著在面板表面,容易前後擺動。如果經常摩擦皮贅可能產生刺激症狀,但是不疼。如果皮贅在蒂處扭轉,其內部會形成血塊,此時的皮贅可能變得疼痛。

  1、多見中老年人,尤其是更年期的婦女。

  2、皮損主要發生於頸、胸背部。亦見腹股溝、腋窩。

  3、常為針帽頭至綠豆大小柔軟的贅生物,通常有蒂,呈膚色或淡褐色。

  4、組織學特點為表皮莖突處明顯增生。當發生損傷、區域性受壓或扭轉時,會有明顯的疼痛感。臨床表現分3種。

  ①多發性小丘疹,質軟。表面有溝紋,長1~2mm,好發於頸部及腋窩。

  ②單個或多髮絲狀型:為針頭到綠豆大,是光滑細長柔軟的絲狀突起,好發於頸部、眼瞼及軀幹。皮贅呈正常皮色或淡褐色。

  ③單發袋狀型:是單個口袋狀腫物,根端較細呈蒂狀,好像淚滴懸掛在面板表面,觸之柔軟有彈性,有小袋樣感覺,呈正常皮色,偶爾因蒂扭轉而疼痛,也可發生炎症與壞死。常見於軀幹,其次為腹部、背部,偶爾發生於頸部、腋部及面部。

  如果不人為去除,那麼皮贅是永久性的增生物 。許多人都有多發性皮贅。

  皮贅的分類

  1、多發性。好發於面部、頸項、腋窩,損害為綠豆至櫻桃大小,光滑柔軟的有蒂贅生物,直徑多在1~2mm,表面可有溝紋,為正常膚色、淺黃或深紅色,一般無自覺症狀。

  2、孤立性。好發於軀幹下部,如腹股溝、女性外陰等處。損害一般為單個,有蒂,呈息肉樣突起,顏色同多發性。

  皮贅的病理組織顯示,其主要變化是由表皮所包圍的真皮結締組織組成。結締組織疏鬆水腫,含有許多毛細血管。

  本病在臨床較多見,但需要與軟痣和神經纖維瘤區分。軟痣與本病在外觀上很難區分,但病理檢查可區分;神經纖維瘤為先天性多發性贅瘤,大小不等,數目多,性質柔軟,觸之有空囊感,伴有色素斑。

  皮贅一般不會惡變。小者可用水晶膏、祛疣糊腐蝕,大者可用電凝固破壞其基底部即可,液態酚或三氯醋酸點灼亦可。

  皮贅的治療方法

  1.較小的皮損可切除或剪掉,也可用電燒、、CO2鐳射或三氯醋酸及純石炭酸燒灼;

  2.對較大有蒂的皮損,可用手術線結紮療法


皮贅是怎麼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