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健康衛生知識

  端午節正值仲夏時節,氣溫驟升,蛇蟲繁殖,是疾病瘟疫高發期,如何做到健康衛生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端午”過不好小心疾病找上你

  端,是“開端”的意思;午,在十二地支中屬火,是陽氣的極致。端午,意味著一年中陽氣最旺的時候開始了。端午過後,天上的熱氣降於地面,地上的溼氣往空氣裡蒸騰,溼熱交織,最容易滋生病菌,醞釀各種邪氣,使人生病。我們知道,“病”字含有一個“丙”,丙也屬火,因此病跟火有著密切關係。端午是火熱季節的開端;如有不慎,那麼就是疾病的開端。

  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端午養生術

  粽子是解暑良“藥”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人們都有吃粽子的風俗。這些除了跟風俗有關,還與健康養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粽子子本身就是藥膳的一種。李時珍在其所著的《本草綱目》中稱:粽葉具有“清熱止血、解毒消腫”等功效。北方的粽子大多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或荷葉,這些葉子都是清熱解暑的良藥,糯米也具有益氣生津、清熱的藥效。端午節後,便進入了夏季最熱的月份,人們普遍會有上火、中暑,此時常吃粽子,確實是藥食同源的解暑良“藥”。

  趙志付說,粽子雖然味美,但不宜多食,老人和兒童過量吃粽子會導致消化不良,甚至引起腸梗阻等嚴重疾病。為避免消化不良,吃粽子的同時可以搭配蔬菜、水果,幫助腸、胃蠕動。此外,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對於糖尿病病人而言,紅豆粽和甜粽子不適合多吃。有胃病的人吃粽子可選大米粽或五穀粽;有膽結石、膽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不要吃過於油膩的肉粽和蛋黃粽,小口細嚼慢嚥有助健康。

  “午時茶”一年四季可防病

  較常用的“節茶”有:菖蒲、艾葉、茵陳、車前草、魚腥草、金銀花藤等。如頭痛感冒時,煲些艾葉喝下去;遇到暑溼,就用茵陳來治;而身體長瘡或某個部位腫痛,則可煲些清熱解毒的魚腥草或半邊蓮來喝。

  掛艾插蒲

  艾草能避風寒溼邪,防瘴瘧毒氣,預防傳染病發生和傳播。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菖蒲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具有闢穢開竅、宣氣逐痰、解毒、殺蟲的功效。西醫研究發現,用鮮艾葉煙燻能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等細菌起到殺滅作用。

  喝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至今還在流傳,專家稱雄黃酒並不宜私自調配飲用,因為它可能導致中毒。消化內科主任周秋濤認為,應該拋棄飲雄黃酒習俗,雄黃酒外用尚可。據介紹,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有毒,加熱後經化學反應變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砒霜進入人體後,會破壞某些細胞呼吸酶,使組織細胞不能獲得氧氣而死亡。另外,砷化物還是一種較強的致癌物。

  佩戴香囊

  我國很多地方有端午節掛香囊的習俗,也是一種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傳統香囊內有中藥蒼朮、川芎、藿香、吳茱萸、艾葉、菖蒲、山奈、甘鬆、靈香草、冰片、白芷等。中醫認為這幾味中藥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通九竅的功能。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蒼朮等中藥的揮發性成分能有效殺滅空氣中懸浮的病原微生物,香囊中的藥物散發出來的芳香氣味能夠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體——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提高,SIgA具有較強的殺死病毒的能力。趙志付解釋,小孩鼻黏膜上SIgA的含量較低,因此最適合佩掛。

  洗佩蘭浴

  端午之後溼熱漸盛,各種真菌、細菌大量繁殖,人體溼熱出汗,空氣中的過敏原增多,蚊蟲活躍,日照增強。於是,各種皮炎、溼疹、手足癬、蕁麻疹、白癜風等面板類疾病開始多發。將菖蒲、生艾葉、佩蘭等香草混合,煎水洗澡,可以預防以上提及的面板病。

  菊科的佩蘭有香氣,煎水沐浴有解熱清暑、化溼健胃、止嘔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還能起到預防感冒,防止蚊蟲叮咬的作用。

  煮大蒜

  大蒜是一種中藥,味辛甘,能防毒滅菌,熟食能清腸胃毒素,疏通血脈。端陽節早晨,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煮食新蒜頭,以疏通血脈,消毒滅菌。

  滾吃蛋

  端午早晨,東北一帶由長者將煮熟的雞鴨鵝蛋放在兒童的肚皮上滾動,然後剝皮讓兒童吃下,據說這樣做可免去兒童的肚子疼,實則為節日的一種嬉兒遊戲。

  驅五毒

  五毒是指蠍子、蜈蚣、毒蛇、蝦螈、壁虎五種毒蟲。“端陽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所以要驅五毒。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有的地方的人們用彩色紙把五毒剪成影象***即剪紙***,或貼在門、窗、牆、炕上,或系在兒童的手臂上,以避諸毒。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醫師趙志付表示,端午節蘊含著豐富的養生保健知識。

  中醫專家解讀夏季保健祕方

  食苦瓜解毒

  端午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段,天氣燥熱,人們心火、肝火旺,情緒波動大,而苦瓜性寒味苦,入心、肺、胃經,具有清暑滌熱,清心除煩,養肝明目,解毒的功效。

  喝烏梅湯緩解消化不良

  端午以後暑熱漸盛,人們開始出現倦怠乏力、食慾下降、心煩易怒等症狀,這個時候喝一杯涼爽的烏梅湯不僅可以解暑,還能增進食慾、改善乏力心煩等症狀。和粽子一起食用,還能緩解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

  烏梅湯一般由幹烏梅、甘草、陳皮、山楂幹、冰糖等熬煮而成,具有養陰生津、清暑益氣、化食開胃的功效。

  起居養生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講,夏季的養生之道為“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 夏三月指農曆的四、五、六這三個月,又分別稱為孟夏、仲夏、季夏。端午節時值仲夏。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執行,振奮精神。多進行戶外活動,中午小憩可以幫助人體恢復疲勞,理順心情,避免發怒。

  運動養生

  賽龍舟、蹴球、珍珠球、鬥草都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在端午節開展的體育運動。從古至今,端午節是一個提倡運動的節日。中醫將精、氣、神稱為“三寶”,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運動養生正是抓住了這三個環節,調意識以養神;以意領氣,調呼吸以練氣,以氣行推動血運,周流全身;以氣導形,通過形體、筋骨關節的運動,使周身筋脈暢通,營養整個機體。

  在日常生活中, “走”是簡單易行有效的運動方式,我國傳統醫學認為“走為百練之組”。 健步走健身,鍛鍊者可選擇上午或傍晚鍛鍊,運動中身體放鬆、頭部端正、目視前方、兩臂自然擺動、兩腿自然邁步,步幅較普通步子稍大,步速較普通步行稍快,保持精神飽滿,呼吸自然有節律。走路時達到“頭目清爽、足部發熱,全身微微出汗、心情愉悅”狀態為最佳。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