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入學育兒知識

  選擇適合的幼兒園只是入園的良好開始,入園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是很有必要的。寶寶入園後是否適應幼兒園,就看家長是否能夠正確對待。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供大家閱覽!

  幼兒入學育兒知識

  1、鍛鍊孩子獨立吃飯

  孩子不能獨立吃飯並不是孩子本身的問題,而往往是家長沒有放手讓孩子去嘗試造成的。千萬不要過度期望老師給孩子餵飯,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其實這之前我就慢慢嘗試放手,讓寶寶自己吃飯,畢竟去了幼兒園,老師不可能像家長一樣追著屁股後面喂。

  2、讓孩子學著自己大小便

  新入園的孩子常把褲子尿溼了或把大便弄到褲子裡,主要是由於大多數孩子不會獨立上廁所。孩子要學會上廁所,首先要解除他的緊張心理,告訴孩子,你已經長大了,能自己上廁所了。

  每次寶寶和家長說要尿尿的時候,家長要說,自己去小馬桶,孩子照著做了,家長要及時給予表揚。同時,入園前注意觀察孩子大便的規律,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半托的孩子儘量培養孩子早上起床後大便的習慣。

  3、培養孩子午睡

  幼兒園作息制度中的午睡,是保證孩子有充足睡眠,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措施之一。對於在家裡沒有午睡習慣的孩子,最好在上幼兒園之前能養成午睡習慣。

  4、孩子有規則意識

  嚴格地說,讓3歲的孩子具備完整的規則意識是不現實的,但3歲的孩子需要逐漸發展規則意識。規則意識的建立與孩子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日常生活的作息規律、遊戲中的規則、以及家長對待孩子的獎懲方式與原則等等,都可以使孩子從中學習和發展規則意識。家長是孩子模仿的第一個物件,因此家長的行為非常重要。

  面對寶寶們“爆發洪荒之力”時,家長們該如何應對???

  誤區一:寶寶哭家長跟著焦慮

  寶寶入園時哭鬧,許多家長也表現出焦慮的情緒,甚至一起哭,這樣會讓寶寶更緊張,越發不想上幼兒園。

  正確的做法:將寶寶送到幼兒園後,要微笑著與寶寶再見,然後立即離開。寶寶最開始入園,哭鬧是正常現象,家長適當安慰後就可以走了,要相信老師有能力把寶寶哄好。

  誤區二:寶寶入園家長躲在牆角看

  有些家長把寶寶送到幼兒園後,聽到寶寶哭鬧很不放心,便躲在牆角、門後、窗外看,或中途來看。如果被寶寶發現,只會強化哭鬧行為,導致寶寶平靜後又開始哭起來。

  正確的做法:面對寶寶的哭鬧,家長們要做的就是不間斷地送寶寶去幼兒園,上三天歇兩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會使寶寶產生依賴心理,習慣用哭鬧的方式解決問題。

  誤區三:問寶寶在幼兒園有沒有哭鼻子

  在與寶寶討論幼兒園生活時,很多家長都會問寶寶有沒有哭鼻子?是不是想媽媽了?獨自去幼兒園,已經讓寶寶覺得受了很大委屈,家長稍加強化,就會讓寶寶傷心備至,更加對幼兒園產生逆反心理。

  正確的做法:對於初入園的寶寶,爸爸媽媽們要多與老師聯絡溝通,瞭解寶寶在幼兒園的行為和表現,以便回家後能與寶寶暢談他們的幼兒園生活,密切觀察寶寶身體與情緒上的變化,及時給寶寶心理安慰。要選擇正面的話題,可以問寶寶在幼兒園有哪些高興的事?今天做了什麼好玩的遊戲?引導寶寶發現幼兒園的樂趣。如果寶寶不願意說幼兒園的事,也不要勉強他,在他願意說的時候,會主動表達。

  入學是孩子們成長的關鍵期,也是對家長們的考驗,請家長們給予我們足夠的信任,給孩子們一個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