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生料種植技術

  用玉米芯代替棉籽皮做主料來栽培平菇,成本低,效益高。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玉米芯的處理。將玉米芯粉碎至花生粒大小,然後用3%~5%的石灰水拌料,直到拌透拌勻,接著新增2%的過磷酸鈣、2%石膏、0. 5的尿素、0.1%克黴王***或其他***、1%食鹽,拌勻,使料水保持在1:1~1.4。

  ***2***建堆發酵。拌勻後堆成寬1.5~1.8米,高0.8米的長堆,堆的兩邊用木棍在堆肩打兩排孔,孔距0.6~1米,上覆薄膜以保溫,堆底留空隙,以通風。當堆內1搜尋5釐米處溫度達到65℃以上時保持一晝夜,然後翻堆,上翻下,裡翻外,如此共翻3次,然後攤開散溫。

  ***3***接種發菌。選用適宜優質三級種。出菇袋規格一般為22釐米×45~50釐米的聚乙烯筒袋,採用三層料四層種的層播法,菌種量在15%左右。

  ***4***出菇管理。可採用立牆或覆土栽培方法。當採收1潮菇應及時補施營養液:5%~10%黃豆浸出液等。一般可採收3~4潮。生物學效率可達100%~150%。

  夏季反季節種植平菇技術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食用菌反季節的栽培的發展和受經濟效益的驅動,在夏季進行平菇生產成為菇農增加效益的途徑之一。但是,由於夏季溫度高,病蟲害嚴重,對缺少栽培經驗的栽培戶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下面把夏季種植平菇的幾個關鍵環節總結如下:

  ***1***選種。這是夏季種菇的前提。菌株要求抗高溫、耐旱、耐溼、抗雜的品種。如高平1號、夏王40、江都71、夏優1號等。

  ***2***拌料、發醇、裝袋與發菌。配方中的輔料應少加有機氮,不能加尿素。石灰以5%~8%為宜,並加入0.1的多菌靈或克黴王,但要注意不能與石灰同時加入,應先加入石灰粉。含水量要比其他季節少。發酵期適當縮短。進行高鹼處理,裝袋前培養料PH保持在8以上。栽培用的塑料袋規格要小一些。加大播種量,增加播種層數。裝好袋後在有菌種處用鐵釘打眼,並從菌袋中間用小手指粗木棒打一孔,加快發菌速度。發菌時加強蔽蔭控溫,夜間通能風降溫。加強發菌管理,提高發菌質量與成功率。

  ***3***栽培與出菇管理。因覆土栽培時,菌袋中產生的熱量不易散失,且土壤中病原菌及蟲口多,故一般不採用該法,通常用堆碼立牆栽培。出菇時,挽起兩端菌袋,晚間定期通風,加大空氣溼度和噴水量,搞好蔽蔭控溫,控制光線。提前搞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發生後,就選用不產生藥害的低毒農藥防治。否則,高溫環境,易產生藥害。及時採收。保持出菇場所的衛生。

  平菇的栽培技術

  一、生長髮育所需環境條件

  ①營養。平菇可利用的營養很多,木質類的植物殘體和纖維質的植物殘體都能利用。人工栽培時,依次以廢棉、棉籽殼、玉米芯、棉稈、大豆秸產量較高,其他農林廢物也可利用,如木屑、稻草、麥秸、玉米芯等。

  ②溫度。菌絲生長不同種的菌絲生長溫度範圍和適宜溫度不完全相同,多數種和品種在5-35℃下都能生長,20-30℃是它們生長共同的適宜溫度範圍,低溫和中低溫類品種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4-26℃,中高溫類和廣溫類品種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8℃左右,鳳尾菇的最適生長溫度25-27℃。

  子實體形成和生長正如前文所述,從平菇子實體形成溫度上看,品種可劃分為幾大溫型,這幾大溫型的品種,除高溫型的特殊種外,多數種在10-20℃內都可出菇。在適宜的溫度範圍內,溫度越高,子實體生長越快,菌蓋越薄,色澤越淺。

  ③溼度。菌絲體生長的基質含水量以60%-65%為最適,基質含水量不足時,發菌緩慢,發菌完成後出菇推遲。生料栽培,基質含水量過高時,透氣性差,菌絲生長緩慢,同時易滋生厭氧細菌或黴菌。出菇期以70%-75%為最適,大氣相對溼度在85%-95%時子實體生長迅速、茁壯,低於80%時菌蓋易於幹邊或開裂,較長時間超過95%則易出現爛菇。在生料栽培中,常採取偏幹發菌,出菇期補水的方法,以保證發菌期不受黴菌的侵染,並保證出菇期足夠的水分以供出菇。

  ④空氣。平菇是好氣性真菌,菌絲體在塑料薄膜覆蓋下可正常生長,在用塑料薄膜封口的菌種瓶中也能正常生長。而在一定二氧化碳濃度下菌絲較自然界空氣中正常二氧化碳含量下生長更好。就是說,一定濃度的一氧化碳可刺激平菇菌絲體的生長,但是,子實體形成、分化和發育需要充足的氧氣,二氧化碳對其生長髮育是有害的。在氧氣不足,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時,不易形成子實體,或子實體原基不分化,或出現二度分化,或大腳小蓋的畸形菇等。

  ⑤光。平菇菌絲體生長不需要光,光反而抑制菌絲的生長。因此,發菌期間應給予黑暗或弱光環境。但是,子實體的發生或生長需要光,特別是子實體原基的形成。此外,光強度還影響子實體的色澤和柄的長度。相比之下,較強的光照條件下,子實體色澤較深,柄短,肉厚,品質好;光照不足時,子實體色澤較淺,柄長,肉薄,品質較差。因此,栽培中要注意給予適當的光照。

  ⑥酸鹼度***pH值***。平菇菌絲在pH值3.5-9.0範圍內部能生長,適宜pH值5.4-7.5。在栽培中,自然培養料和自然水混合後,基質的酸鹼度多在6.0-7.5,正宜平菇菌絲生長。但是,實際栽培中,常加入生石灰提高酸鹼度到pH值7.5-8.5,以抑制黴菌和滋生,確保發菌。

  ⑦其他。平菇子實體生長髮育中對空氣中一氧化碳、硫化物、乙炔等不良氣體敏感。當空氣中這些物質的濃度較高時,子實體停滯生長、畸形甚至枯萎。此外,還對敵敵畏過敏,在菇房使用敵敵畏殺蟲後,子實體會向上翻卷形成“雞爪菇”。 [編輯本段]平菇的栽培  目前我國栽培平菇的方法很多。有室內床栽、玉米或大豆與平菇間作、塑料大棚栽培等。

  室內床栽

  1、菇房建造:可把現有的空房、地下室等,改造為菇房。有條件的也可以新建菇房。菇房應坐北朝南,設在地勢高、 靠近水源、排水方便的地方。菇房大小以房內栽培面積20平方米為宜。屋頂、牆壁要厚,門窗安排要合理,有利於 保溫、保溼、通風和透光。內牆和地面最好用石灰粉刷,水泥抹光,以便消毒。另外,可建造簡易菇房,即從地面 向下1.5—2.0米的半地下式菇房。為了充分利用菇房空間,還可在菇房內設定床架,進行栽培。床架南北排列,四 周不要靠壁、床架之間留60釐米寬的走道 。上下層床面相距50釐米,下層離地20釐米,取上層不要超過窗戶,以免 影響光照。床面寬不超過1米,便於管理。床面鋪木板,竹杆或秸稈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