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麻吃什麼食物好

  臨床上有有驗證手麻的原因之一是痛風,所有我們更要注意了,通過食用一些食物也是能治療手麻的,那麼經常手麻吃什麼好?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手麻的原因

  1、由上肢神經卡壓引起的手麻

  一是拇、食、中指的麻木疼痛,常有夜間麻醒史,醒後活動可好轉。嚴重者可伴有手部肌肉萎縮,影響手的精細動作,這是因為正中神經在腕部受到壓迫,即所謂的“腕管綜合徵”;二是環、小指的麻木疼痛,也可有夜間麻醒史,嚴重者伴有肌萎縮,環、小指的屈指力下降,影響精細運用。這是因為神經在肘部受到卡壓,即所謂的“肘管綜合徵”。

  2、由頸椎病引起的手麻

  引起手麻最常見的疾病就是頸椎病,它是中老年人好發的疾病之一。當人步入中年以後,一些器官往往會發生退行性變,當頸椎間盤發生退行性以後,往往會導致頸椎間盤突出或是關節突發生增生或肥大,這些突出的頸椎間盤或增生的關節突一旦壓迫鄰近的頸神經根時,便出現了頸椎病。頸椎病除了有手指麻木、感覺異常以外,還伴隨其它症狀,如:頸肩部骨肉痠痛,上肢有放射痛或活動障礙等。

  3、由中風引起的手麻

  引起手麻的另一常見疾病便是中風。雖然手指麻木不一定會發生中風,但對於年齡在40歲以上的中年人來說,如果經常出現頭痛、眩暈、頭重腳輕、肢體麻木、舌頭髮脹等症狀,且患者平時又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腦動脈硬化等疾病時,應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風的發生。

  4、由更年期綜合徵引起的手麻

  進入更年期的婦女有時候也有手麻的現象,但是並不明顯,隨著更年期的結束,手麻現象就會隨之消失。

  手麻的原因一般是:由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麻木多無明顯誘因,持續時間較長,或反覆發作,時輕時重,常伴有其他症狀,如腦動脈硬化引起的手麻,可伴有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視力減退、血壓增高或偏低,血脂增高等改變,且這種手麻是半側的,病人年齡也偏大;頸椎病引起的麻木是患側手或上肢麻木,伴疼痛,活動受限;多發性末梢神經炎引起的麻木是肢端***手指、腳趾***對稱性麻木,伴疼痛;血栓性脈管炎也能引起趾端或足部發涼、發冷,劇烈疼痛、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等;如有高血壓的患者,反覆單側手麻,應及時就醫。

  手麻的偏方

  偏方一。材料:取黑木耳50克,蜂蜜50克,紅糖25克。製作方法:將木耳洗淨放碗內,蜂蜜,紅糖拌於其中,放鍋內蒸熟食用。分3日服完。

  偏方二。材料:用瘦肉50克,黃芪30克,當歸10克,田七3克,大棗3枚。共燉湯,服用。黃芪、當歸具有補氣、補血、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本方適合中風後遺症肢體軟、手足麻木,氣虛血瘀的患者。

  偏方三。材料:取鮮花椒300克***幹品60克***,加500毫升水煎至200毫升,盛入碗內,放在房上露一夜,用籮蓋上,在太陽將出時取下,冷服。蓋被出汗,一般1次即愈。

  偏方四。用法:用霜桑葉適量,晒乾後用砂鍋加水適量煮沸,撈出桑葉,趁熱泡手腳15分鐘。每日2次,一般3天即可見效。5.取老絲瓜筋50克,煎湯1碗1次服下,每日2次,連服1星期,有特效。

  預防手麻的方法

  注意休息。適當增加工間休息長期從事案頭工作的人,應增加工間休息和活動時間,以增強全身的血液迴圈, 消除區域性肌肉疲勞,預防和緩解頸椎的勞損。

  注意頸部運動鍛鍊。配合日常的頸椎病輔助工具增強頸椎肌肉,加強頸部肌肉的鍛鍊可以預防和延緩頸椎病的發生和發展。據調查,頸部肌肉發達,力量大的人群中,頸椎病發作的機率下降了80%,所以,頸部肌肉的鍛鍊強大,對於維護頸椎骨質,椎管穩定有著重要的意義。

  選擇合適的枕頭。合適的枕頭對預防和治療頸椎病有重要意義。一般仰臥者枕高一拳,側臥者枕高一拳半,約10釐米左右。彈性不宜過大,彈性過大的枕頭容易造成頸部肌肉的疲勞和損傷。習慣仰臥者好在頸下墊一小枕頭,以保持頸椎的生理彎曲。習慣側臥者應將枕頭充塞到面部與肩部的空隙中,以減輕頸部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