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豬飼養管理

  豬是五畜之一。在十二生肖裡豬列末位,稱之為亥。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豬的歷史沿革

  豬的歷史要追溯到四千萬年前,有跡象證明家豬可能來自歐洲和亞洲。在被人們發現的化石中證明有像野豬一樣的動物穿梭於森林和沼澤中等。

  野豬首先在中國被馴化,中國養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中期。先秦時期據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商、周時代已有豬的舍飼。而後隨著生產的發展,逐漸產生了對不同的豬加以區分的要求,商、周時代養豬技術上的一大創造是發明了閹豬技術。漢代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養豬已不僅為了食用,也為積肥。這一情況促進了養豬方式的變化。漢代以前雖已有舍飼,但直至漢代時止,放牧仍是主要的養豬方式。當時在豬種鑑定上已知豬的生理機能與外部形態的關係,這對漢代選育優良豬種起了很大作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舍飼與放牧相結合的飼養方式逐漸代替了以放牧為主的飼養方式。隨著養豬

  業的發展和經濟文化的不斷進步,養豬經驗日益豐富。唐宋時期隋、唐時養豬已成為農民增加收益的一種重要手段。元明時期元代在擴大豬飼料來源方面有很多創造。明代中期,養豬業曾經遭受嚴重摧殘,正德十四年***151***,因“豬”與明代皇帝朱姓同音,被令禁養,旬日之間,遠近盡殺,有的則減價賤售或被埋棄。但禁豬之事持續時間不長,在養豬技術如豬品種鑑別和飼養方法等方面取得一些突破性成就。

  難養的動物***豬不像牛、羊、狗那樣適合遊牧遷徙***。從這一點講,很多講肉食的字,從“牛”或從“羊”而極少從“豕”是非常好理解的。

  遊農經濟的時代,豬的飼養成本比定居農業時代飼養成本高,其價值也就更大。商代的豬被人認為是貴重、吉祥的禮物。

  隨著種植業的發展、居住地的穩定***遊農經濟漸漸被定居農業經濟取代***和豬的馴化,很多和豬有關的字產生出來,比如“家”***房子底下有豬。豕,意思就是豬***、“圂”***意思是廁所,即廁所通豬圈。現代中國南方和北方農村仍然能見到人的廁所就是豬圈、豬養在人的廁所裡的例項。***

  另外,我們常說的“腥”、“臊”二字也和豬有關。《周禮·天官冢宰》上說:腥、臊不能食。《說文》上解釋說,所謂“腥”,並不是肉聞上去的味道,而是肉中的星星”,指豬肉中有像米粒的星星點點的肉息***長有寄生蟲豬肉絛蟲的“米星豬”,或稱“痘豬肉”***。;所謂“臊”,是豬身上油脂發臭。

  生活習性

  豬採食行為

  豬的採食行為包括攝食與飲水,並具有各種年齡特徵。

  拱土特性

  豬有天賦拱土的遺傳特性,拱土覓食是豬採食行為的一個突出特徵。豬鼻子是高度發育的器官,在拱土覓食時,嗅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儘管在現代豬舍內,飼以良好的平衡日糧,豬還表現拱地覓食的特徵,餵食時每次豬都力圖佔據食槽有利的位置,有時將兩前肢踏在食槽中採食,如果食槽易於接近的話,個別豬甚至鑽進食槽,站立食槽的一角,就像野豬拱地覓食一樣,以吻突沿著食槽拱動,將食料攪弄出來,拋灑一地。

  選擇性

  特別喜愛甜食,研究發現未哺乳的初生仔豬就喜愛甜食。顆粒料和粉料相比一下,豬愛吃顆粒料;乾料與溼料相比,豬愛吃溼料,且花費時間也少。

  競爭性

  群飼的豬比單飼的豬吃得多、吃得快,增重也高。豬在白天採食6~8次,比夜間多1~3次,每次採食持續時間10~20min,限飼時少於10min,任食***自由採食***,不僅採食時間長,而且能表現每頭豬的嗜好和個性。仔豬每晝夜吸吮次數因年齡不同而異,約在15~25次範圍,佔晝夜總時間的10%~20%,大豬的採食量和攝食頻率隨體重增大而增加。

  在多數情況下,飲水與採食同時進行。豬的飲水量是相當大的,仔豬初生後就需要飲水,主要來自母乳中的水分,仔豬吃料時飲水量約為乾料的兩倍,即水與料之比為2:1;成年豬的飲水量除飼料組成外,很大程度取決於環境溫度。吃混合料的小豬,每晝夜飲水9~10次,吃溼料的平均2~3次,吃乾料的豬每次採食後立即需要飲水,自由採食的豬通常採食與飲水交替進行,直到滿意為止,限制飼餵豬則在吃完料後才飲水。月齡前的小豬就可學會使用自動飲水器飲水。

  排洩

  豬豬不在吃睡的地方排糞尿,或許是祖傳本性。野豬不在窩邊拉屎撒尿,推斷為以避免敵獸發現。

  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豬是家畜中最愛清潔的動物。豬能保持其睡窩床幹潔,能在豬欄內遠離窩床的一個固定地點進行排糞尿。豬排糞尿是有一定的時間和區域的,一般多在食後飲水或起臥時,選擇陰暗潮溼或汙濁的角落排糞尿,且受鄰近豬的影響。據觀察,生長豬在採食過程中不排糞,飽食後約5min左右開始排糞1~2次,多為先排糞後再排尿,在飼餵前也有排洩的,但多為先排尿後排糞,在兩次飼餵的間隔時間裡豬多為排尿而很少排糞,夜間一般排糞2~3次,早晨的排洩量最大,豬的夜間排洩活動時間佔晝夜總時間的1.2%~1.6%。

  豬的管理飼養

  日糧配製

  ⒈仔豬日糧配製必須考慮哪幾方面的問題?

  ⑴日糧中能量、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素含量高,且平衡性好,營養滿足仔豬的需要,仔豬才能健康生長。

  ⑵消化率高,由於仔豬消化系統不健全,在原料選擇上應採用易消化原料配製日糧,減緩仔豬營養性腹瀉。

  ⑶適口性好,改善日糧的適口性,提高仔豬採食量。

  ⑷注意能量採食量,提高仔豬的體重。

  ⒉生長肥育豬日糧配製應遵循哪些原則?

  ⑴按豬品種和性別配製多階段日糧,滿足豬不同階段的營養需要,提高飼料效率。

  ⑵注重日糧中能量和氨基酸的平衡,在滿足能量需要的基礎上,配以合適比例的氨基酸。

  ⑶根據日糧型別,按照豬的營養需求新增適當數量的人工合成氨基酸,滿足豬對氨基酸的需要。

  ⒊後備母豬的營養水平要求是什麼?

  飼餵後備母豬營養素平衡的日糧是很重要的。從開始選種到配種,應採用自由採食的飼餵方式,建議日糧中有關營養素的含量為,粗蛋白16.0%,賴氨酸0.75%-1.2%,鈣0.7%-0.8%,有效磷0.35%-0.4%。

  ⒋妊娠母豬日糧配製有哪些要求?

  由於妊娠期母豬採食能量過高會引起母豬產仔和產奶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妊娠母豬宜使用低能量、高蛋白日糧,適當增加日糧粗纖維含量、飼餵青綠多汁飼料等可減少母豬便祕。妊娠母豬的營養水平為:消化能2900-3000千卡/千克、賴氨酸0.55%-0.6%,鈣0.85%-0.9%,有效磷0.45%。

  ⒌哺乳母豬日糧配製有哪些要求?

  哺乳母豬日糧應分為初產母豬和經產母豬日糧,初產母豬營養需要量高於經產母豬。初產母豬日糧營養水平為:消化能3400千卡/千克、賴氨酸1.0%以上,鈣0.85%-0.9%,有效磷0.45%;經產母豬日糧營養水平為:消化能3200-3400千卡/千克、賴氨酸0.85%以上,鈣0.83%-0.9%,有效磷0.46%。

  青飼料

  1、青貯關

  青飼料的青貯,可以做到全年平衡供應青飼料,同時青貯料具有質地柔軟、氣味好、豬喜食、營養損失小等諸多優點。青貯裝置主要是青貯窖。青貯窖應選擇在靠近畜舍、土壤堅實、地勢高燥、背風向陽、地下水位低、四周有一定空地的地方,窯壁應當平直光滑,上口稍大於下口。以上幾種青飼料混貯,每667平方米麵積所產的青飼料需配長2米、寬1.5米、深1.5米的長形窖3個,每個每次可青貯2000公斤。

  青飼料收割應在營養價值最高期***初花期至蠟熟期***,收割後應切短,一般以3釐米左右為宜,以便於裝填入窖、踩實和發酵。在裝填時,先在窖底鋪上30釐米厚的墊草,四周及底部鋪上一整塊厚塑料,將各種切短的青飼料混合均勻,及時裝入窖內,邊踩實邊裝,原料高出窖沿20釐米,最後將大塑料紮緊,再鋪上一層草。然後加上50釐米厚的土進行封埋,蓋土應隆起呈饅頭形,窖四周挖排水溝。要求不滲水、不透氣。

  一般青貯30~50天即可取用,品質良好的青貯料呈綠色或黃綠色,帶有酒糟香味,在窖內壓得非常緊密,但拿到手上又很鬆散,質地柔軟而略帶溼潤,莖葉仍保持原狀,否則就是青貯品質不良。

  2、合理搭配

  青貯飼料雖然營養較全,成本低,但由於水分含量較高,豬每次吃飽後實際進食的幹物質較少。所以要達到快速育肥的目的,還必須搭配40%的精料,精料即一般豬用全價料。夏春還在精料中添加了10%的紅米稻穀粉,由於紅米稻具有補血促生長的作用,可提前8~12天出欄,達到節約飼料的目的。在飼餵時,一般先喂精料,再喂青貯飼料。每天喂4餐,每次以30分鐘內採食完為最佳。採用此種方法,一頭15公斤重的土雜豬長到90公斤,平均日增重可達800克,一般不超過100天即可出欄,生長速度和經濟效益都十分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