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皮種植技術重點_草皮種植步驟

  我們可以在足球場等地方看到草皮,那麼你們知道草皮是如何種植的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草皮種植技術重點,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草皮種植技術重點

  整地

  整地的好壞直接影響出苗率和苗期水分管理的難度。主要有3個問題需要注意,首先是深翻耕,許多人為了搶播期,多年不深翻耕,車輛和機具的碾壓使下層土壤緊實,而播種前的淺旋耕僅改善了表土,這樣的土壤條件會引起多種問題,有的基地甚至出現了起草皮時重型卡車車轍形狀的缺苗,這就是區域性土壤過度緊實的結果。由此還會引起排水不暢,病蟲害多,土壤保水能力差且緊實度不均勻等問題,為苗期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難。所以建議至少每2年至3年深耕翻或重耙一次,充分改善下層土壤的滲透和通氣性,並能使中上層土壤的質地更均勻。

  整地中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平整度,不平整的土地會導致灌溉水分佈不勻並形成地表徑流,直接影響出苗的均勻度和苗床水分均勻,這主要是由於澆水時種子易被沖走,苗床也很難保持一致的水分狀況,結果很容易形成缺苗禿斑,所以每次播種前必須認真平整。

  整地中的最後一個問題是大土塊,特別是土壤質地粘重的地塊,大土塊的存在會嚴重影響播種和出苗的均勻度,應在土壤微溼時用圓盤耙或棘輪鎮壓器等機械充分破碎。

  播種

  建議使用專用播種機,不僅效率高,且能達到更高的均勻度和更準確的播量。使用手搖播種機對工人的熟練程度要求很高,播種後需多次用覆土耙覆土並鎮壓,才能確保出苗均勻。

  草坪種子小而輕,播後覆土淺,部分種子會留在地表,播種後的鎮壓可使其與土壤更緊密接觸,顯著提高發芽和出苗率,所以播種後多滾壓是必要的操作。

  苗期水分管理

  苗期水分管理不善造成的草坪禿斑非常常見,噴頭霧化不好或地勢不平會沖走種子,噴頭分佈不合理會造成灌溉不均勻,土壤質地差別大也會使保水能力差的地方先乾燥死苗。

  播種後的首次噴灌必須澆透,通常需要噴水1.5至2小時,澆水後確保溼土層達到15釐米且沒有漏澆和少澆地塊,這樣可確保深層水分良好,促進草坪根系向深層發展並降低苗期後續澆水難度,如遇地勢不平或土壤排水不好,可在出現積水時暫停1小時再繼續。

  播種後一個月左右的苗期水分管理很關鍵,溼潤的苗床是草坪成功建植的首要條件,依據土質和氣候條件,通常每2至3天澆水一次,砂質土壤或乾熱氣候條件下可能需要每天或隔天澆水。如首次澆水充分,後續每次澆水時間一般40分鐘到1小時即可,這時如果有地勢不平或土壤緊實度不一致的情況則需更頻繁地澆水,工作強度將更高。

  需要注意的是,澆水也不能過多,早春過多澆水會阻礙地溫上升,延緩出苗。初秋夜間氣溫高於20℃時,過多的澆水可能引起苗期病害。一般再次澆水前,約一半表土變幹,但乾土深度不得超過1釐米。

  草皮種植步驟

  一、鋪植場地調查是對要鋪植草皮的場地氣候、土壤、水資源及植被等與鋪植草皮緊密相關的因素進行一個比較全面系統的調查,再根據需要,從而為草坪的鋪植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鋪植方案,其中,氣候調查主要包括光、溫,降水、溼度以及各種災害性天氣。土壤調查主要包括地形地勢、土壤質地以及土壤肥力水平等,水資源調查包括地下水位高低、水源及其動態,植被主要包括樹木及草本植物的調查。所有這些調查,為草皮鋪植方案制訂等提供最基礎的資料。

  二、場地平整準備是成功鋪植草皮的重要因素,在場地調查基礎上,便可制訂出場地平整準備的具體方案,包括場地雜物清除和樹木調整,地形改造,雜草清除、土坡改良等。

  三、灌溉和排水系統的設計,都是調整草坪水分因子的重要技術,而水分是草坪正常生長髮育不可或缺的重要。

  四、草皮種植有5種方法-播種、鋪草皮、插枝、鋪莖和鋪草皮,後4種方法是營養繁殖。幾乎所有的冷季型禾草和大部分的暖季型禾草都可用種子繁殖。播種是建立草坪最廉價的方法,鋪草皮花費大些,但能立即建成草坪,插枝、鋪莖和栽草坯是某些草種的繁植方法,這些草不產籽或種子產量很低。

  草坪蓋度達到85%以上時,必須進行剪草,使整個草皮場地看地來平整美觀。剪草前應該減少澆水,使土壤堅實。在建成草坪以前應避免使用重型剪草機械,應嚴禁人們進入草坪踐踏。設定提示標牌或者用柵欄圍起草坪等方法均可達到應有的效果。惠州茂源草場以草坪種植、草坪生產為一體,生產有臺灣草皮、馬尼拉草皮、大葉油草皮、蘭引三號高爾夫球場草皮等,我們在草皮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是當地為數不多的規模化、產業化草坪管理場。

 

  草皮的養護和管理方法

  種植施工完成後,一般經過1-2周的養護就可長成豐滿的草坪。草坪長成後,還要進行經常性的養護管理,才能保證草坪景觀長久地持續下去。草坪的養護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灌水、施肥、修剪、除雜草等環節。

  1、灌溉

  灌溉可以改善草坪生育環境,補充草坪植物的水分,是草坪正常生育的保證。鑑於草坪生長季節內,草坪與環境均處於不斷變化之中,水又是協調土壤肥力和改善小氣候的中心環節,澆灌不能按某個固定的模式實施,下面提出若干技術要點以供參考。

  ***1***灌水時間

  生長季節,根據不同時期的降水量及不同的草種適時灌水是極為重要的。一般可分為三個時期:

  ①返青到雨季前。這一階段氣溫高,蒸騰量大,需水量大,是一年中最關鍵的灌水時期,根據土壤保水效能的強弱及雨季來臨的時期可灌木2-4次。

  ②雨季基本停止灌水。這一時期空氣溼度較大,草的蒸騰量下降,而土壤含水量已提高到足以滿足草坪生長需要的水平。

  ③雨季後至葉發黃前這一時期降水量少,蒸發量較大,而草坪仍處於生命活動較旺盛階段,與前兩個時期相比,這一階段草坪需水量顯著提高,如不能及時灌水,不但影響草坪生長,還會引起枯黃。在這一階段,可根據情況灌水4-5次。總之,草種不同,對水分的要求不同,必須根據氣候條件與草坪植物的種類來確定灌水時期。

  ④一天之中,何時實施灌溉為好,首先要看怎樣灌溉。理論上講,只要灌溉水的量小於同期土壤的滲透能力,一天中任何時候都能灌溉。其次得看灌溉方式。如果應用間歇噴霧或間歇噴溉***霧化度較高***,頂著太陽灌溉最好。不僅能補充水分,而且能明顯地改善小氣候,有利於蒸騰作用、氣體交換和光合作用等,有助於協調土壤水、氣、肥、熱,有利於根系及地下部營養器官的擴充套件,同時可以帶動整個植株物質的轉運貯存,調整呼吸,促進草坪的繁茂。若用澆灌、漫灌等,需看季節,早春、晚秋均以踵前後為好,其餘則以晨昏為多。

  ***2***灌水量

  每次灌水量應根據土質、生長期、草種等因素而確定。一般草坪生長季節的乾旱期內,每週約需補水20-40mm;旺盛生長的草坪在炎熱和嚴重乾旱的情況下,每週需補水50-60mm或更多。通常,不論何種灌溉方式,都應多灌溉幾次,每次水量少些,最大到地面剛剛發生徑流為度。

  2、施肥

  為保持草坪葉色嫩綠、生長繁密,必須施肥。草坪植物主要進行葉片生長,並無開花結果的要求,所以氮肥更為重要,施氮肥後的反應也最明顯。在建造草坪時應施基肥,草坪建成後在生長季需施追肥。寒季型草種的追肥時間最好在早春和秋季。第一次在返青後,可起促進生長的作用;第二次在仲春,天氣轉熱後,應停止追肥。秋季施肥可於9、10月進行。暖季型草種的施肥時間是晚春。在生長季每月或2個月應追一次肥。這樣可增加枝葉密度,提高耐踩性。最後一次施肥不應晚於9月中旬。

  3、修剪

  修剪是草坪養護的重點,而且是費工最多的工作。修剪能控制草坪的高度,促進分櫱,增加葉片密度,抑制雜草生長,使草坪平整美觀。

  一般的草坪兩週修剪次,修剪的次數與修剪的高度是兩個相關的因素。修剪時的高度要求越低,修剪次數就越多。草的葉片密度與覆蓋度也隨修剪次數的增加而增加。應該注意根據草的剪留高度進行有規律的修剪,當草達到規定高度的1.5倍時就要修剪,最高不得超過規定高度的2倍。

  4、除雜草

  雜草的入侵會嚴重影響草坪的質量,使草坪失去均勻、整齊的外觀,同時雜草與目的草爭水、爭肥、爭陽光,從而使目的草的生長逐漸衰弱,因而除雜草是草坪養護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防、除雜草的最根本方法是合理的水肥管理,促進目的草的生長勢,增強與雜草的競爭能力,並通過多次修剪,抑制雜草的發生。一旦發生雜草侵害,除用人工“挑除”外,還可用化學除草劑,如用2.4-d類殺死雙子葉雜草;用西馬津、撲草淨、敵草隆等起封閉土壤,抑制雜草的萌發或殺死剛萌芽的雜草;用滅生性除草劑、敵草隆等作草坪建造前或草坪更新時防除雜草。除草劑的使用比較複雜,效果好壞隨很多因素而變,使用不當會造成很大的損失,因此使用前應慎重作試驗和準備,使用的濃度、工具應專人負責。

  5、通氣

  即在草坪上扎孔打洞,目的是改善根系通氣狀況,調節土壤水分含量,有利於提高施肥效果。這項工作對提高草坪質量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一般要求50穴/m2,穴間距15cm×5cm,穴徑1.5-3.5cm,穴深8cm左右,可用中空鐵釺人工扎孔,亦可採用草坪打孔機***恢復根系通氣性機***施行。用切根梳草機對草坪進行梳理,去除多餘的草,提高草的生長質量。

  草坪隨過較大負荷或經常受負荷的作用,土壤板結,可採用草坪垂直修剪機,用銑刀挖出寬1.5-2.0cm、間距為25cm、深約18cm的溝,在溝內填入多孔材料***如海綿土***,把挖出的泥土翻過來,並把剩餘泥土運走,施用高效肥料,以至補播草籽,加強肥水管理,草坪能很快生長復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