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食療的吃法

  我國的中醫養生,講究一個“通”字。夏季養生,自然也要通字當先。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夏季養生食療方,資料僅供參考。

  夏季養生食療方

  荷葉荔枝鴨

  原料:鴨子1只***約1000-1500克***,荔枝250克,瘦豬肉100克,熟火腿25克,鮮荷花1朵,料酒、細蔥、生薑、味精、精鹽、清湯各適量。

  製作:將鴨子宰殺後,除盡毛,剁去嘴、腳爪,從背部剖開,清除內臟,放入沸水鍋中汆一下,撈出洗乾淨,荷葉洗淨,掰下花瓣疊好,剪齊兩端,放開水中氽一下撈拙;荔枝洗淨切成兩半,去掉殼和核;將火腿切成丁,豬肉洗淨切成小塊;生薑、細蔥洗淨後,薑切片,蔥切節。取蒸盆一個,依次放入火腿、豬肉、鴨、蔥、姜、精鹽、料酒,再加入適量開水,上籠蒸至爛熟,去掉姜、蔥,撇去湯中油泡沫,再加入荔枝肉、荷花、清湯,稍蒸片刻即成。

  功效:滋陰養血、益氣健脾、利水消腫。

  應用:陰血虧虛、氣陰兩虛所致的神疲氣短、形體消瘦、煩熱口渴、骨蒸勞熱、午後低燒、不思飲食、消化不良、乾嘔呃逆、乾咳少痰、小便不利、肢體浮腫、貧血等。

  鯽魚黃芪湯

  原料:鮮鯽魚200克,黃芪20克,炒枳殼12克,生薑、細蔥、味精、精鹽各適量。

  製作:將鯽魚剖除內臟,摳去腮,洗乾淨;黃芪切片,與枳殼一起用紗布袋裝好,紮緊口;生薑、細蔥洗淨切碎。先將藥袋人鍋,加水適量,煮約半小時,再下鯽魚同煮,待魚熟後,撈去藥袋,加入姜、蔥、精鹽、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補中益氣、升舉內臟。

  應用:中焦脾胃氣虛所致的神疲氣短、少氣懶言、食慾不振、腹脹氣墜,以及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等而屬脾胃氣虛下陷者。

  沙蔘百合鴨湯

  原料:北沙蔘30克,百合30克,肥鴨肉150克,精鹽、味精各適量。

  製作:先將鴨肉洗乾淨,切成小塊;百合洗乾淨。將鴨肉與百合、沙蔘同入沙,加水適量,文火慢燉,待鴨肉熟後,加入少許精鹽、味精調味,飲湯食肉。

  功效:滋陰清熱、潤肺止咳。

  應用:肺陰虧虛所致的乾咳不止、咳劇咯血、聲音低怯、心煩欲飲、口咽乾燥、神疲氣短、舌紅少津、午後低熱等。

  夏季養生四原則

  一、健脾除溼

  溼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氣,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們經常感覺胃口不好,容易腹瀉,出現舌苔白膩等症狀,所以應常服健脾利溼之物。一般多選擇健脾芳香化溼及淡滲利溼之品,如藿香、蓮子、佩蘭等。

  二、清熱消暑

  夏日氣溫高,暑熱邪盛,人體心火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熱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藥物,如菊花、薄荷、金銀花、連翹、荷葉等來祛暑。

  三、補養肺腎

  中醫認為,按五行規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腎水虛衰,要注意補養肺腎之陰。可選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氣藥,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過,耗傷津氣。

  四、冬病夏治

  所謂冬病夏治,即夏天人體和外界陽氣盛,可以通過一些有效的養生方法和相應的保健食品來治療一些冬天好發的疾病。如用鮮芝麻花常搓易凍傷處,可預防冬季凍瘡,用藥膏貼在穴位上,可治療冬季哮喘和鼻炎。

  中醫四季養生之夏季

  一、飲食:祛溼防病

  飲食衛生多雨潮溼的季節很適宜腸道病菌和黴菌生長,因而極易誘發夏季急性腸道傳染病和食物中毒,如痢疾、腹瀉等。不衛生的食物不要吃,尤其生吃的水果和蔬菜一定要洗乾淨後再吃;隔夜飯最好不吃,如果吃應先回鍋加熱。

  少進“溼熱”之品很多人認為只有吃了油條、炸雞翅等油炸食物才可能導致“熱氣”,其實燒鴨燒鵝也是比較“溼氣”的,這些食物雷雨天少吃為宜。拍黃瓜雖是很好的清涼小菜,但就是因為裡面多放了兩粒蒜,辛辣溼氣就這樣被你吃到肚子裡了,其他辛辣食物例如辣椒、芥末、胡椒等也可能助溼熱在你體內滋長。芥藍、洋蔥和韭菜能滋長溼熱。牛肉、羊肉、狗肉更要少吃。

  避免過分寒涼食品不吃直接從冰箱中取出的食品,應等其溫度回升或加熱後再吃,因為太寒涼的食物會損傷胃的陽氣,造成不適。

  吃些祛溼熱食品,如薏仁性涼味甘淡,有健脾利溼、補肺清熱、止瀉抗癌等作用,可以加入飯中同煮,煮湯、磨成粉服用或沖泡食用;絲瓜、木瓜可以通絡去溼;馬齒莧可去腸胃溼邪等。另外,中醫講“暑必夾溼”,食用竹葉、荷葉、西瓜翠衣等可以解暑利溼;“苦能燥溼”,多吃苦瓜、苦菜、萵筍、芹菜、蒲公英、蓮子、百合等苦味食物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二、衣著:宜選擇質地輕柔、乾爽、透氣性佳的面料

  研究顯示,亞麻衣物能調整人的經脈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對中樞神經系統起到鎮靜作用。由於亞麻的纖維是中空的,富含氧氣,使厭氧菌無法生存,抗菌效能良好,是很好的適合多雨季節穿著的面料。市場上出售的優質純亞麻布價格較高。亞麻布大都以麻絮織成,纖維較短。個別商家把半亞麻布、棉麻布混同亞麻布出售。

  三、起居:注意通風衣被常晒

  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物。不管是吹空調還是外出,不可過分貪涼,防止受溼、受寒。

  不要淋雨防止感冒及關節炎、風溼等疾病復發。中醫認為,“風邪易去,而溼邪黏膩最難去”,風溼病人最怕陰冷潮溼的氣候,潮溼多雨的天氣會使“老風溼”復發,也可能使一些健康人發生風溼病。如果穿涼鞋走在雨水裡,回到家要及時把腳擦乾,換上乾燥的鞋子。

  加強室內通風夏季空氣潮溼,加上雨水增多,室內空氣潮溼。一些家庭在使用空調後,不注意通風除溼,導致室內溼氣過重,久而久之可能誘發風溼疾病。家電最好能不時地使用一下,藉助電器內散發出的熱量,驅散水汽,也防止電路受損。在南方夏季經常遭遇室外大雨,比室內還溼的情況,此時大家可以關窗開風扇***別對人吹***,維持空氣的流通,也能給室內除溼,避免關節受潮,預防關節炎。

  衣服一定要晾乾,被褥經常清洗晾晒,防止多雨潮溼天氣滋生病菌導致蕁麻疹、丘疹性蕁麻疹、溼疹、接觸性皮炎等面板病。

  四、出行:知曉天氣防雨避雷

  出行前瞭解當日天氣,做好預防雷雨的必要準備。

  瞭解路況資訊避免因雷雨天氣造成的交通擁堵帶來的不便。

  防雷措施:雷雨天儘量使用雨披或者雨衣,避免因打傘帶來的雷擊。不宜使用、接觸電器裝置;不要太靠近高大建築物外牆;不要停留在高樓平臺上;在戶外空曠處不宜進入孤立的棚屋、崗亭等;不宜在大樹下躲避雷雨。如果在戶外看到高壓線遭雷擊斷裂,此時應提高警惕,因為高壓線斷點附近存在跨步電壓,身處附近的人此時千萬不要跑動,而應雙腳併攏,跳離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