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驚厥的中醫用藥和方法

  小兒驚厥在我們生活中也是比較常見的,這種疾病會引發很多其他的疾病,甚至轉化成癲癇,可見它的嚴重性,治療小兒驚厥的方法也比較多,很多人都會選擇中醫治療,那麼,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下治療驚厥的中醫用藥吧。

  治療驚厥的中醫用藥

  1、防驚湯

  由蟬衣、鉤藤、梔子、炒棗仁、杭白芍、青黛、防風、黃連、珍珠母、甘草組成。水煎服,可每日或隔日服藥1次,連服4周。有防止驚厥再發的作用。

  2、清宮粉

  由廣鬱金、生山梔、寒水石、黃芩、黃連、玳瑁、琥珀、硃砂、冰片組成。共研細末,根據不同年齡確定服藥劑量。本方有進一步清除餘熱,鎮驚熄風作用。

  3、清熱散

  由硃砂、琥珀、鉤藤、滑石、薄荷、柿霜、豆蔻、甘草組成。共研細末,根據不同年齡確定服藥劑量。本方有鎮驚熄風作用。

  驚厥的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小兒驚厥採用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小兒驚厥發作之時,熱勢較高,四肢抽搐,兩目直視。大約持續3~5分鐘後一般能夠緩解。抽搐緩解後,患兒發熱仍很高,這時如不積極退熱,可能還會再次發生驚厥。在這種情況下,中醫治療應採用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方法。如果是因為一般感染性疾病導致的驚厥,中藥治療小兒驚厥應側重清熱解毒。如果是某種傳染病導致的驚厥,中藥應針對不同的傳染病進行治療。

  中醫治療小兒驚厥的常用藥方有防驚湯,清宮粉,清熱散。

  中醫治療小兒驚厥的鍼灸療法,人中穴位於鼻脣溝的上三分之一與下三分之二交界處,針刺時應由下向上斜刺,一般進針不要太深,進針後可用捻轉或提插等稍強的刺激手法,一般刺激2~3分鐘。如針刺人中穴後抽搐未見緩解,可同時針刺湧泉穴。湧泉穴位於足掌心前三分之一與後三分之二交界處,針刺時最好採用直刺,進針後可用捻轉或提插等強刺激手法。

  鍼灸退熱治療,經針刺小兒抽搐緩解後,應用鍼灸進行退熱治療,鍼灸治療小兒高熱亦有很好的效果。針刺退熱一般常用穴位有風池,大椎,曲池,合谷等。這些穴位一般均採用直刺手法。如果發熱較高,可取十宣,耳尖,耳背靜脈處放血,方法是用三稜針點刺,放血4~5滴即可,這種方法退熱比較迅速。

  驚厥的護理

  1:正確的體位,將寶寶的枕頭撤下,保持側躺,或平躺並使頭部偏向一方。這樣的體位,不會讓寶寶的舌根堵住呼吸道,並能夠有效的防止寶寶嘔吐導致的窒息。爸爸媽媽需要注意,此時千萬不可以給寶寶灌藥,否則就會有寶寶窒息的危害。保持呼吸正常,將寶寶的衣領解開,用柔軟的毛巾將寶寶口鼻中的分泌物擦除乾淨,保持寶寶的正常呼吸。接下來,爸爸媽媽可以用毛巾捲成筒狀,放置在寶寶的上下牙之間,防止新生兒驚厥引發咬傷舌頭的危險。控制新生兒驚厥,爸爸媽媽用手指略微用力的按壓寶寶的人中,保持2-3分鐘。此時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保持房間內的安靜,不要挪動寶寶。

  2:物理降溫,採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將柔軟的毛巾浸在冷水中並擰乾,擦拭寶寶的額頭、大腿根部及手心的部位,重複數次,以達到降溫的效果。同時,也可以用溫水浸溼的毛巾擦拭寶寶大靜脈走過的位置,如頸部、肘窩、腋下、腹股溝等寶寶皮膚髮紅的位置。爸爸媽媽注意的是,此時不可為寶寶濫用降溫的藥物。及時就醫,通過以上的4個護理方法後,如果新生兒驚厥症狀有所改善,那麼爸爸媽媽要記住,帶寶寶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如果新生兒驚厥抽搐的症狀反覆發作並使用以上方法毫無效果,那麼就需要立即送往醫院進行診治了。在送往醫院的過程中,爸爸媽媽也要保持寶寶的呼吸順暢。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