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的原因分析

  腳氣,在醫學上稱之為足癬,不過,卻有著一大美名“香港腳”。那麼腳氣的原因都有哪些呢?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腳氣的原因

  1、首先,香港腳的產生原因。

  一般來說,引起腳氣的罪魁禍首是腳部的細菌,主要有紅色毛癬菌、玫瑰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等等,這些細菌可以分解面板的代謝物,不過,在分解的過程中就會產生惡臭。

  2、其次,腳氣的產生還與角質有關。

  從專業的角度而言,雙腳上的角質層,其所含有的角質蛋白為黴菌生長的營養物,要是在汗液的滋潤下,更有利於細菌的成長,而在這樣的環境下,細菌會成幾何級的繁殖,從而讓腳氣防不勝防。

  3、就是密閉的空間。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去吃日式料理的時候,會要脫去鞋子,坐在榻榻米上。不過,對於有些人來說,要是把鞋子脫下來,臭味自然是飄香四溢。不要說吃東西了,胃口就會大大下降。其實,之所以雙腳會成為腳氣的重災區,那是因為我們的雙腳一天到晚都裹在鞋子中,而鞋子是一個密閉的空間,要是鞋子本來就是通風效能較差,汗液的話不能夠及時吸乾的話,這就是腳氣產生的溫床。所以,很多人在選購鞋子和襪子的時候,都希望能夠選用通風、透氣的。

  4、腳氣的形成還與潮溼的環境有關。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在黃梅天裡,我們要是淋到了雨水後,鞋子進水了,整個人就會心情很差。可是,進了水的鞋子,對於細菌來說,它們可是超級喜歡這樣的環境。因為在潮溼、溫熱的環境下,細菌最容易繁殖了。而腳掌是一個多汗的環境,相比於身體的其他部位,腳掌的出汗頻率高出兩三倍。汗液、水分、鹽分、乳酸、尿素,當這些結合後,我們的腳掌可想而知,不得腳氣才怪。

  腳氣的治療方法

  1.趾間有糜爛、滲液者

  不可以外用刺激性強的藥,最好先使創面收斂乾燥再用藥。可以用1:8000高錳酸鉀溶液溼敷,然後外用油劑或粉劑,待面板乾燥後改用鹽酸特比萘芬等霜劑或軟膏。

  2.如果面板角化增厚嚴重,抗真菌藥物很難滲透吸收

  可以先用10%水楊痠軟膏或複方苯甲痠軟膏等使角質軟化,再用抗真菌藥。面板乾裂明顯者,可以每次溫水浸泡,使角質軟化,再用抗真菌藥。面板乾裂明顯者,可以每次溫水浸泡後區域性塗油膏,然後用塑料薄膜封包,外纏繃帶,24~48小時後除去,然後再用抗真菌藥。

  3.足部起小水皰,未破潰者

  可以先用3%硼酸溶液浸泡,然後選用聯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霜劑。

  4.足癬合併細菌感染,原則上應先區域性抗細菌感染

  可以用呋喃西林溶液或1:2000黃連素溶液溼敷,嚴重感染者,可以口服抗生素,如頭孢氨苄膠囊、紅黴素等。

  5.全身治療

  對於頑固的足癬,在沒有禁忌證的情況下,可以給予口服藥。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這些口服藥物效果好,但應注意其可能帶來的副反應,肝功能不良者忌用。

  6.要堅持用藥

  足癬是一種慢性感染,真菌寄生角質層中生長繁殖,需長期用藥才能徹底去除。因此,足癬的症狀緩解後,仍需堅持用藥,面板的代謝週期為28天左右,用藥時間一定要堅持四周以上。最好進行真菌檢查及培養,連續三星期都是陰性才算治癒。

  7.不要亂用藥

  足癬用藥最關鍵的是應按照分型進行連貫正規的治療。切勿自行盲目治療,常常使病情延誤和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