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的原則

  養生的方法有很多,中醫養生也是其中一種。那麼,你知道中醫養生有什麼原則嗎?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中醫養生原則吧。

  中醫養生原則

  原則一:清熱利溼、生津止渴。

  因人體在夏天津液消耗較多,所以夏天應注意清熱生津止渴,並且因這一時期暑溼並重,所以應在日常多注意清熱利溼、清暑化溼。中醫認為,長夏在五臟中歸於脾,也宜清補。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過溼對脾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但應注意,因味苦的食物具有能瀉能燥能堅的功能,所以不宜多食。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飲水多,導致溼氣易侵入人體。外溼入內,使水溼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運化功能產生障礙,就會積水為患,引起食食慾不振等。因此,夏天要常吃利水滲溼的食物,這樣能夠健脾和胃,脾健則其升降運化功能得以恢復,有利於行水利溼。

  原則二:清心祛暑、清熱解毒。

  中醫認為,夏為暑熱,夏季歸於五臟屬心,適宜清補。而心喜涼,宜食酸,比如可常吃些小麥製品,之外可適當多食些豬肉、李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中醫注重天人合一,陰陽互補,因此人們在夏天以多吃些以性寒涼味酸食物為宜,儘量不吃辛辣溫燥之物。不過應注意生食冷飲不宜過度,以免傷及人體內的正氣而誘發疾病。

  原則三:健脾養胃,補氣益陰。

  進入夏季,天氣炎熱,人體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補充營養物質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溼氣候的影響易導致脾胃正氣不足,胃腸功能紊亂。所以在飲食上應以健脾養胃為原則,以湯、羹、汁等湯水較多、清淡而又能促進食慾、易消化的膳食為主,這樣才能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同時,少吃或不吃油膩厚味、油煎的食物,並且每餐進食量不宜過大,應以少量多餐為原則。如某些人已有疰夏、傷暑、暑溼、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症狀出現,那麼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注意針對性,辨證用膳,或補脾肺氣虛,或氣、陰雙補。

  中醫養生注意事項

  戒菸戒酒

  煙是會消耗人的清氣的,而酒呢,就把你製造成就溼熱,腹瀉,啤酒就是溼寒體質的人類。長期飲酒的人吃很多藥都是幾乎無效的,最好不要喝酒。至於紅酒,黃酒養生也是在很多限制的條件下才有用的,如果你不是在吃用黃酒做藥引的中藥的話,就不要拿這個當藉口。

  發脾氣

  生一次氣或者吵一次架基本上就會讓你一個月的努力泡湯,吃中藥或是鍼灸都是很辛苦的事情,為了任何事情動怒基本上都是不值得的。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折磨自己,想發脾氣時,深呼吸30次,通常就過去了。

  食物溫度

  水果最好不要在飯後吃,請找到兩餐間獨立的時間在溫水中泡過再吃,所有從冰箱裡面直接拿出來的東西都禁止直接食用。

  中藥煎煮

  中藥的煎煮,通常都是所有藥材泡半小時之後大火煮開轉小火煮第一遍,倒出藥液,加水煮第二遍,倒出藥液和第一次煮的混合,然後分成兩次服用。生髮類的藥不宜煮久,趁熱服用***比如感冒藥***。補虛類的藥通常要煮的時間長一點。開完藥之後記得問醫生有沒有特別的煎煮注意事項。比如服藥的時間。有些醫生的藥是有氣血流注時間要求的。脾胃藥在上午9~11點,補腎藥在下午5~7點服用效果會好。另外,通常病在中焦***胃***以上的飯後服,病在中焦以下的飯後服。

  晚上少吃

  晚飯最好不要吃肉,紅薯粥最好,再來一碗青菜。晚飯以不餓為原則。飽就不要考慮了。另外7點以前吃。如果有肚子脹氣的人,一週之後你就可以看見效果,人的脾胃真的很辛苦,就靠你晚上幫它減輕負擔了。大家都是辛苦一天,指著晚上好好吃一頓,但是逐漸把應酬挪到中午對你的長遠健康是一項最有效的投資。道家說“若要不死,腸中無屎”,你把那麼多食物渣滓一直悶燒到早上,你的身體是很痛苦的。

  中醫養生吃什麼

  一、健脾開胃的小食和蔬果

  夏天的午餐中注重健脾開胃,這個環節往往消化系統的老問題會有意想不到的改善!適合夏天的健脾開胃食品有山楂、白扁豆***芸豆***、蘿蔔、香蕈、陳皮,這些都能幫助消化的。像山楂這樣酸性比較厲害的要留在飯後來吃,否則會讓胃酸過多,造成胃部的負擔。山楂幹可以隨身攜帶一些,飯後吃幾片即可。

  二、助消化的健康飲料

  飯前10分鐘喝一點蘇打水或者檸檬水,都是有助於緩解消化不良和便祕症狀的好方法。蘇打水有抗氧化作用,能預防面板老化;而檸檬+蘇打水絕對是有助於增進食慾、預防面板老化、美容養顏的健康飲品。另外,還要注意啦,咖啡和濃茶都不宜在飯前多喝,這些都會刺激胃粘膜,可能會導致胃部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