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怎麼種才高產

  大棚蔬菜種植要科學地選擇栽培方式,消除制約蔬菜生長的因素,科學管理,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大棚蔬菜高產技術

  1 平整土地、平衡施肥

  大棚蔬菜種植要求相對較高,不管是土壤的質量程度,還是施肥管理都有高要求,需從科學角度出發。選擇種植的蔬菜土地要平整、精細,在種植前對土地要翻新、施肥、除草等。由於大棚內的溫度與外界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施肥需適量,避免過量施肥造成土壤變質。適當增加施磷鉀肥,減少氮肥使用。

  2 選擇合理的棚型結構

  在一般情況下,選擇棚型跨度在8 ~ 12m,大棚長度在60 ~ 120 m,三面土牆、三排立柱,在立柱上最好使用竹或鋼立架。在棚面使用覆蓋無滴膜,從而增加大棚內的溫度。

  3 品種選擇

  最好選擇的品種可以耐低溫、光照要求低、抵抗力強、耐高溼、產量高、種植時間短的品種。種植的大棚蔬菜產量高、品質好才能滿足市場需求,提高經濟效益。如種植黃瓜、番茄、青椒等。

  4 合理利用“棚氣”,調控溫溼度

  大棚蔬菜在種植過程中,由於大棚內密閉,易產生一些有害物質,損害了蔬菜的生長速度。因此,要正確控制棚氣,併合理運用棚氣。在早上大棚內的蔬菜較為缺乏二氧化碳,應適當補充CO氣肥,促進蔬菜的生長。在午間氣溫較高的時候,適當開啟通***2***風口,進行換氣,避免有害氣體傷害蔬菜。選擇種植的大棚蔬菜以喜溫型為主,最佳溫度25℃~ 33℃,生存上最高溫度不能超過44°,最低不能在0°以下。當溫度超過33℃時,要給予降溫處理,可以採用定期開棚通風、換氣孔、噴霧等。當低於0℃時,給予加溫處理,如熱風加溫等。注意控制棚內溼度,避免溼度過大影響蔬菜的生長。因此,需經常通風換氣,改善大棚內的溼度。

  5 膜下滴灌澆水

  在大棚內水分蒸發和擴散相對比較慢,多部分大棚蔬菜的蒸發速度比外面種植的蒸發量低一半,尤其在晚上、陰天、冬季的時候,空氣的溼度早已在飽和狀態。大棚內溼度過高,嚴重影響蔬菜的生長。因此,大棚蔬菜可以採用膜下滴灌澆水法進行灌溉,這種方式,不僅能大大改善棚內環境,而且把溼度控制正常範圍內,保持棚內溫度,降低了病害的發生率,蔬菜的產量也得到提升。膜下滴灌澆水是一個經濟實惠、方便、有效的灌溉方法。

  6 科學打藥治病

  由於蔬菜在生長過程中,易產生害蟲,主要的防治方法就是打藥除蟲、綜合防治。常見的害蟲有地老虎、蚜蟲等。除蟲要選擇科學打藥,必須是正確的時間,選好藥。一般情況下,選擇含有銅、鋅劑,這類藥,不僅能超強殺菌,而且能增加蔬菜的抵抗力,有效促進農作物生長;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降低溼度,可以控制病蟲的生長,減少打藥次數;土傳菌是嚴重的病菌,如果在早期沒有很好的控制,生長的蔬菜就會被病菌汙染,因此要重視苗期的預防;採用物理防治,如深耕深翻、品種選擇等。當出現不同程度的病害時,要對症治療、科學打藥。

  制約大棚蔬菜發展的因素

  肥害

  肥害是制約大棚蔬菜的一個重要原因,主要是積鹽的危害,產生的原因是大量化肥的使用導致土壤的本質發生改變,制約了蔬菜的生長。當出現肥害後存在的相關問題,影響了大棚蔬菜根部 的發育,降低了水與肥的吸收能力,缺乏營養而死亡;土壤的鹽漬化過高,導致蔬菜葉枯萎老化;土壤發出的毒氣影響蔬菜生長。

  藥害

  藥害的潛力很大,有時症狀明顯,有時是隱形的,不易發現。藥害產生的原因,不管任何蔬菜品種都使用同一種除草劑;過量使用農藥;施農藥的時間不準確;採用偽劣農藥或者過期農藥。這些因素使蔬菜變形,甚至死亡。

  旱害

  旱害是影響大棚蔬菜生長最重要的因素。旱害產生的原因是水源的供應不足;水質效果差;種植地方設施不完整。旱害不僅推遲了蔬菜的種植最佳時間,制約生長速度,而且給施肥、施藥帶來了一定困難。

  大棚蔬菜的常見方式

  反季栽培

  要想蔬菜的價格高,就可以採用反季蔬菜種植,反季的蔬菜才能滿足市場不斷的供應需求,提高經濟效益。如在秋季種植大白菜、蘿蔔等耐陰蔬菜,注意用黑色覆蓋網來遮陽,從而達到降溫效果。

  軟化栽培

  軟化栽培,就是當蔬菜生長了一段時間後,再設定半黑或黑暗環境,注意生長溼度。這種方式,種植的蔬菜營養價值最高,葉綠素含量低,枝葉鬆軟,美味可口。如韭黃、芹菜等。

  促進栽培

  此方法主要是供應淡季市場的需求,在春季早期和冬季,充分利用溫室保溫來種植蔬菜,宜以耐寒和喜溫的品種種植。

  無土栽培

  無土栽培不僅成本低,而且產量高、蔬菜品質好、健康環保等優點。 無土栽培採用的方法是水種植法、營養液種植法等。這種栽培法使用範圍廣,推動了蔬菜的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