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人蔘的功效與作用

  人蔘喜陰涼、溼潤的氣候,多生長於晝夜溫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緩坡或斜坡地的針闊混交林或雜木林。那麼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人蔘味甘、微苦,性微溫,歸脾、肺、心、腎經,氣雄體潤,升多於降;具有補氣固脫,健脾益肺,寧心益智,養血生津的功效。

  2、人蔘主治大病、久病、失血、脫液所致元氣欲脫,神疲脈微;脾氣不足之食少倦怠,嘔吐洩瀉;肺氣虛弱之氣短喘促,咳嗽無力;心氣虛衰之失眠多夢,驚悸健忘,體虛多汗;津虧之口渴,消渴;血虛之萎黃,眩暈;腎虛陽萎,尿頻,氣虛外感。

  種植人蔘的方法

  1、人蔘種植環境的選擇

  人蔘這種中藥材喜歡生長在半陰半陽的環境中,它耐寒性強,不能有強光直射,在種植時需要準備蔭棚,只能在上午八點以前和下行六點以後把蔭棚去掉,中午如果不用蔭棚會讓人蔘的葉子出現焦枯。另外人蔘種植時選擇土質應該是中性或者弱酸性,絕對不能是鹼性土質。

  2、人蔘種植時播種技巧

  人蔘的種子收取以後就可以用來播種,但是人蔘的種子需要經過二十到二十一個月左右才能發芽,其中有八到九個月是催芽期,如果催芽不當,人蔘的種子也不會發芽。催芽時可以把人蔘的種子播入五釐米厚的土質中,土壤的溼度應該保持於百分之三十五左右,另外外界環境的溫度也不能有太大變化,應該在十七到十八度之間,只有符合這些條件,人蔘種子才能正常發芽。

  3、人蔘種植的田間管理

  人蔘種好以後,在春天土地解凍以後,就要把防寒草去掉,然後把土壤深翻一次,但是在翻地時不能傷害到人蔘的根本,再以後為人蔘鬆土時就不宜過深了。另外在撤掉防寒草以後還要使用藥物對畦面進行消毒,這樣可以保證人蔘幼菌的健康生長,也能減少多種病害的發生。夏天人蔘生長期間,要嚴格控制光照,在秋天採收時,不要一次採完,要分兩次進行,而且要把帶病的果梗全部去掉,以免其他健康的人蔘受到影響。

  種植人蔘的環境

  ***1*** 土壤 : 人蔘對土壤的要求是腐殖豐富、土層深厚、質地疏鬆、滲水性強、排水良好的沙壤, 森林腐殖土最好, 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較好, 但鹼性土壤不宜種植。

  ***2*** 水分 :人蔘對水分要求比較嚴格, 既喜水又怕澇。水分過大, 當土壤溼度超過60%, 就會造成土壤中的空氣不足, 使人蔘根系呼吸受到影響, 易染病害和爛根。水分過小, 當土壤溼度低於30%以下時, 會造成人蔘根系水分擴散, 使人蔘鬚根乾枯, 導致產量下降。人蔘發育期要求土壤水分適宜, 春季出苗期土壤溼度保持在40%左右, 夏季生長期保持在45%—50%, 秋季保持在40%—50%為宜, 全年生長髮育期溼度範圍以40%—50%為好。

  ***3*** 光照 :人蔘是喜陰植物, 喜散射弱光, 怕直射陽光。光照過強, 植物矮小, 葉片厚而色黃。光照過弱, 植株細高, 葉片薄而濃綠, 生長不正常。所以, 在人蔘栽培時, 應進行遮蔭, 調節透光度, 避免強光直射, 利用散射光和折射光。

  ***4*** 溫度:人蔘怕高溫, 耐嚴寒。在人蔘生長髮育期間, 以平均氣溫在15—20℃為宜, 溫度高於30℃或低於是10℃時, 人蔘處於休眠狀態。冬季在—40℃的嚴寒也可安全越冬。人蔘更新芽在春季地溫於10℃以上即可萌芽生長, 但最怕早春的“緩陽凍”***即氣溫忽高忽低, 地表一凍一化現象*** , 易引起凍害和根皮破壞***“破肚子”*** 。播種後出苗期要求溫度在10℃以上, 1—2年生的要求穩定在12℃以上, 生長期最適宜的溫度20—25℃, 在36℃以上的烈日下, 葉子焦枯; 低於—6℃, 莖稈會失去生長機能。

  ***5*** 肥料 :人蔘喜肥, 又怕不腐熟肥。喜的是有機肥和無機肥, 怕的是施未腐熟的糞肥和施肥后土壤缺乏水分, 造成人蔘燒須爛根。